保险业2024年展望:一个不变两个转变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为2024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回顾2023年,我国保险业不断深化改革,在严格执行“报行合一”政策背景下,走出了一条向高质量发展进发的路径。展望2024年,我国保险业将面临哪些新形势?行业将重点在哪里发力?

一个不变:保险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

2023年,保险业复苏明显,前三季度,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达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赔款与给付支出1.4万亿元,同比增长20.1%。车险、农险、健康险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7.9%、11.9%、7.1%。

我国保险业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并拥有巨大的增长空间。12月6日,惠誉评级表示,2024年中资寿险和非寿险行业的信用前景展望均为中性,并表明“修改后的监管规定将支持中资保险公司2024年优质增长和底层信用基本面向好”。

头部险企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持续凸显。中信建投在研究报告中称,展望2024年,寿险行业新业务价值有望延续增长,财险行业马太效应有望进一步强化,继续看好头部险企,政策利好有望助推宏观经济延续复苏,资产端投资收益有望回暖。

国联证券则表示,在严监管背景下,头部公司凭借更规范、精细的管理能力有望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行业集中度有望再次提升。

随着“长钱长投”政策不断向前迈进,2024年险企的资本压力也有望进一步缓解。惠誉预期,受益于2023年9月监管部门修改计算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最低资本要求,保险公司的资本压力将有所缓解。惠誉也提出,对于采取激进投资策略或业务扩张速度超过盈余增速的保险公司而言,资本补充不可避免。国联证券表示,展望2024年,经济温和复苏有望助力利率企稳回升,权益市场上行和利率回升有望推动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同比改善,进而支撑投资收益增长。

转变之寿险业:需打造穿越周期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回顾2023年,我国寿险业负责端持续复苏,保费收入、新业务价值、人均新业务价值等核心业绩数据均有不俗表现。展望2024年,多家机构认为,负债端的复苏有望得到延续,面对投资端的承压,寿险亟须打造出穿越低利率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中信证券表示,作为稀缺的刚兑资金池,寿险将持续获得居民增配。目前经济增速和各大类别资产回报预期相对较低,客户的投资收益率预期和风险偏好都显著下降,定期存款明显增加。在存款利率下降、含权益产品净值大幅波动的大背景下,保险的比较优势日益突出。目前保险的规模还远小于银行存款和大资管产品,中信证券预计居民配置保险的比重将持续提升。

国联证券表示,对于寿险行业,在客户对保本保收益的金融资产需求依旧旺盛、其他竞品收益率波动的背景下,2024年预定利率为3.0%的保险产品预计仍处于有利的销售环境:叠加“保险+”生态圈对产品的赋能作用愈发重要,长周期下寿险行业负债端的复苏之势有望延续。

低利率的环境下,更考验寿险公司资产负债协同管理的能力。中信建投表示,展望2024年,新业务价值有望延续增长,中长期来看需要从资负两端协同发力打造穿越低利率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价值率方面,看好“报行合一”政策背景下渠道费率改善,有望带动NBVM(新业务价值倍数)优化。新单保费方面,需求端来看,当前居民稳健投资需求仍然旺盛,储蓄险需求空间仍然广阔。供给端来看,随着渠道改革成效的逐步显现,代理人队伍人均产能有望进一步优化。

中信证券则认为,寿险从传统险到分红险的商业模式演进,有望改写商业模型和估值体系。传统险为主的商业模式存在和客户利益博弈的弊端,长期看难以健康发展。分红险可以实现客户、股东和渠道的利益共赢,商业模式健康可持续,PEV估值有望修复。

转变之财险业:需主动步入社会风险全流程管理

今年以来,我国财险业继续保持着较高水平的保费增速。展望2024年,“稳中有升”仍有望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基调。与此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化风险减量服务也正成为财险市场努力的一大方向,将更有效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中信证券预计,财险行业整体承保盈利能力有望改善。一是2023年以来车险市场的激烈竞争有望趋缓,原因在于2022年盈利的消耗、监管趋严和行业自律;二是非车险有望进入严监管周期,改变行业持续恶性竞争的状态;三是投资收益率下行倒逼行业向承保端要利润。中信证券认为,受益于核心竞争力的持续精进,中国财险的相对优势有望维持,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以下三点:一是财产险是管理型业务,公司管理效能不断释放;二是财产险是服务型业务,公司长期重视人的要素;三是财产险总体上是成熟型业务,公司的体制优势具有国情特色;四是财产险费用管控和理赔管控均需要Know-how(专有技术)积累。

国联证券表示,财险行业已经步入了精细化管理红利释放时代,2024年在监管趋严、自然灾害对赔付影响有望降低的推动下,财险COR(综合赔付率)有望延续向好,龙头险企领先优势有望扩大。

中信建投则表示,随着汽车销量的持续回暖和政策影响的逐渐消退,保费收入重回增长轨道,全年来看车险和非车险保费预计将分别能够实现6%以上和10%以上的同比增速。在汽车出行恢复、自然灾害同比多发、上半年险企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下COR或将恢复常态,但头部险企竞争优势仍然突出。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财险公司意识到,面对当前社会风险总量的持续增加,必须从传统风险等量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介入社会风险全流程管理,开展专业化的风险减量服务,从源头防范风险,减轻损失程度以及缩小财产保障缺口。

多家机构强调,要警惕自然灾害风险超预期的影响。惠誉认为,非寿险行业的自然巨灾风险和寿险行业的资产风险仍是行业信用的主要薄弱点所在,可能会削弱保险公司的盈余增长。中信建投表示,若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公司保险赔付率将大幅上升,从而导致公司综合成本率上行,给公司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正如德勤亚太保险业主管合伙人ArthurCalipo在12月5日举办的“未来保险企业”2023年峰会上所表示的:“亚洲是世界上最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区,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急剧上升,但该地区的保险渗透率仍较低,存在巨大的保障缺口。进入2024年,保险行业处于重大变革的关键点,正蓄力增强其整体使命,通过分散风险、减少财务不确定性以及控制意外损失的范围等,以广泛造福社会。”(记者孙榕)

THE END
1.国家大动作!未来10年,保险会有这些变化这些数据表明,保险行业从粗放的人海战术,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文件只是告诉大家,未来会继续往这个方向,让保险业保持高质量发展。 以后的保险,线上化趋势会更明显,好处就是信息会更加透明,不好的产品和不合格的代理人,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https://www.shenlanbao.com/zhinan/1834802482879262720
2.国内园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10篇(全文)国内园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 第1篇 国内市政园林工程行业预计至少还能保持十到二十年快速增长。日本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市政园林投资始终保持较快增速,直到1995年后城市化几乎陷入停滞,增速才放缓,借鉴日本的经验,考虑到我国目前城市化率仅为52.6%,距离发达国家70%以上的城市化率,还有20个点左右的空间,因此我们...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t88kved.html
3.保险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精选8篇)如今可以看到,在B端的互联网保险企业正受资本青睐,未来为获得更多的资本加持,互联网保险也必将“跑马圈地”转战企业端,因此未来或有大爆发趋势。 三、新技术推动下,互联网保险模式迈上全新台阶 互联网保险以其平等、透明、直接、便捷以及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交流、交易,成为保险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其中互联网保险的核心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o2lj54z.html
4.车联网技术标准与产业发展态势前沿报告研究机构以及汽车、交通、通信、互联网、集成电路等行业的技术产 业发展参考,也可作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 二、全球发展态势 (一)全球发展态势综述 随着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全球范围,汽车网联化催生的车联网产业已经成为包括美、欧、亚等汽车发达国家或地区...http://gjzx.zjtu.edu.cn/content/zcjd/202210/27.html
5.2020年代:数字保险生态崛起界面新闻·JMedia数字生态是未来保险行业的护城河,未来5年有望缔造万亿市场。但保险行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过程,行业发展需要现有参与者、监管等多方面共同协力。 1、数字生态是保险科技未来 1.1 保险科技发展历程 “保险科技”曾一度与“互联网保险”概念趋同,主要关注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保险销售的创新公司。2019年,随着技术渗...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833996.html
6.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摘要: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不过30余年的发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中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寿险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转向寿险为主的格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财产保险的市场潜力挖掘不够,寿险公司的利差损较严重。因此,正确...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70716000008_1395285.html
7.新能源汽车行业专题研究:从拆解Model3看智能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特斯拉控制器的未来走向:走向更高集成度,优化布置持续降本 从特斯拉车身控制器能够体现出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器件的持续集成和持续降本。早 期版本的 model S 和 model X 并无如此集中的车身控制器架构,但如今较新的 model 3 和 model Y 已经体现出集成度增加的趋势。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90018467008740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