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华保险集团董事长胡义南:保险中介何去何从

2002年以后,在保监会市场化政策推动下,国内保险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增长。但一直以来,我国保险中介基本采用“低投入、低素质、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随着行业调整与转型,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营销员体制失去活力、专业中介不规范、兼业中介市场杂而乱等问题不断凸显,内生增长动力加速衰减,保险中介发展之路越走越窄。

低素质人力驱动型保险中介

更重要的是,从2005年中国沿海城市出现“民工荒”,中国开始经历“刘易斯拐点”,市场廉价劳动力趋紧,企业用工成本大幅上升。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靠区区千元的保费佣金收入已经很难维持生活,加上低素质、形象差让保险营销员处境更加困窘,号称300万的营销大军正在加快逃离保险行业。

但类似银行邮政、汽车4S店这种的并非以保险为主业的代销机构,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屡屡出现销售误导,乱象众生。银监会在2010年11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后,兼业渠道保费的迅猛增长势头被压住。2012年3月保监会发布《关于暂停区域性保险代理机构和部分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市场准入许可工作的通知》,加大了对兼业代理市场的规范力度,兼业代理渠道保费贡献占比下滑至37.9%。2014年1月中国保监会与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从在消费对象、业务结构、销售行为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活动。监管部门经过大力整治,兼业市场秩序开始转好,同时支持兼业发起设立专业保险销售机构,鼓励其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但目前兼业成立专业中介的数量屈指可数,效果并未显露出来,国内兼业向专业化发展之路还在摸索中前行。

专业中介举步维艰

长期以来,在国内保险垄断竞争市场下,包括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保险公估在内的专业中介基本采取“低投入、低素质、粗放式”发展模式,由于在渠道成本控制和客户服务上没有建立明显的优势,导致专业中介不能深化行业分工,市场功能体现不出来。2005年到2012年实现保费占国内总保费比一直徘徊不前,2012实现保费占全国总保费比也仅6.5%,其中保险代理机构实现保费占全国总保费比不足4%,保险经纪机构占比2.7%。相比国外成熟市场,国内专业中介还处于发展初期。在保险代理最具特色的美国,保险代理人的市场份额占到了85%以上。以输出保险服务和技术而领跑世界保险的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保险经纪市场,财产保险业务量的60%以上、一般人寿保险业务量的20%、养老金保险业务量的80%,都是由保险经纪人安排的。

目前在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的背景下,专业中介经营每况愈下,“相当一部分专业中介机构处于停业或业务甚微的状态”。因为一直提供低附加值服务,国内保险中介没有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比经代专业中介的业务收入结构,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实现财产险与人身险的保费比为76%:24%,保险经纪机构实现财产险、人身险、再保的保费比为81%:15%:4%,可见经代专业中介业务集中财产险,其中又以提供条款简单、功能单一、标准化较高的同质化产品为主,例如车险;而在占比不高的人身险领域,经代中介大部分销售的产品还是分红险。对于保险公估,2012年行业收入15.68亿元,其中财产险公估服务费收入15亿元,基本扎堆在低端的车险公估业务上。

不过,今天国内险企仍然受制于传统发展模式,短期利益难割舍,重人力轻品质、重保费轻投资的经营理念和实践方式仍未改变,比如制度上基本沿用原来的营销员制度,组织上将原归属保险公司营销员管理的销售部门简单分离,新成立的专属销售公司缺少清晰的市场定位和盈利模式,“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对保险公司破解困局起不到明显的作用,包袱并没有减轻,反而拉伸了自己产业链,在今天去中介化的环境下越显逆潮流而动。

新技术挤压中介生存空间

来自互联网化的挑战

未来,线下中介真正的挑战来自保险公司的(移动)互联网化。2013年互联网金融做得风生水起,不过,互联网企业不具备像金融公司的专业能力,并不能直接取代金融企业。但互联网企业教育了金融企业,倒逼着包括保险公司在内金融企业加快在各自领域的互联网化。

显然,经过十多年高速发展后,因外部环境的转变和受自身发展模式的制约,保险中介行业原来“低投入、低素质、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经面临终结。尤其在社会人力成本快速上升的背景下,保险中介转型迫在眉睫。

保险中介何去何从?—变革篇

保险中介真的已经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吗?从国外保险市场发展经历看,保险中介不但是保险公司主要的保费贡献渠道,而且是推动整个保险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也不应例外。

扩展两大渠道

降低保单获取成本

发展比价网站和资源型中介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未来针对客户自助式保险消费,构建标准化、分散性保险产品的汇总网站,让消费者通过线上平台货比三家,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计划,在线完成交易获得实惠。对于资源型中介,拥有很多经济实体不可比拟的客户资源和线下网络,通过优化服务组织,整合内部资源,规范化、标准化经营,因为成本重叠,新增少量要素投入就可以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的效果。无论是技术替代还是组织优化,未来只有建立极低保单获取成本优势的保险中介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首先,互联网比价网站线上汇集各种保险公司标准化或易标准化产品,例如美国的eHealth汇集了200多家保险公司数千种产品,在全美50各州为超过300万客户提供提供全面的选择,是美国众多保险公司获取保费的最重要渠道,eHealth的2013年业务收入达到1.8亿美元。在英国,主要由Moneysupermarket、Confused、ComparetheMarket、Gocompare四大网站主导着保险汇总网站市场,2010年包括比价网站在内保险中介网站所贡献的保费收入占个人车险市场总保费收入的55%,占家财险的15%。

国内也有类似比价网站,比如泛华保网、优保网、慧择网、捷保网等,但与国外比价网站相比明显发展不足。例如优保网2007年网站开通后,目前线上业务量很小。又如国内最具规模保险中介集团—泛华在2010年收购保网后,投入巨资建设baoxian.com的比价网站,至今未见成效。究其原因,费率市场化环境还不具备,国内比价网站核心优势无法凸显。我国保险市场虽然扩容不断,但一直未打破寡头垄断的格局,主流保险公司处于绝对的市场地位,拒绝向比价网站开放端口,甚至对保险中介进行歧视性价格政策,比价网站不可能通过自己的平台创造出显著的顾客价值。此外,各地保险行业协会设定倾斜保险公司的行业自律规则,间接促使保险公司之间订立针对保险中介机构的行业同盟,对比价网站屏蔽公共信息数据,比价网站缺少基础数据。

其次,在我国兼业代理市场上存在一些资源型中介。由于拥有资源优势,兼业中介成为保险公司纷纷抢占的堡垒,但也正因为凭借自身资源优势,兼业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要更高的手续费。如中国平安是国内最早进行保险的交叉销售组织构建的,2013年其代理人通过交叉销售实现新增保费198亿元,而车险保费收入中超过25%来自交叉销售;携程旅行网在2011年6月获批成立携程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协同线上平台为其1.4亿会员提供包括各种旅游险在内的保险产品销售。

定制服务决定未来走向

保险属于专业化要求极高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国内保险中介只有从现在的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从提供低附加值向提供高附加值服务转型才能有未来。那么,谁能提供高智慧的定制服务?

1.聚焦商业风险提供顾问式风险识别和顾问服务的保险中介。

保险经纪。在现实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分散、可标准化的潜在风险,容易设计成为标准化保险产品,但对于很多大型商业风险来说,例如建筑工程保险、企业特保财产保险,以及跨地域、跨领域的大额统括保险,因为结构复杂,简单的一张保单难以实现风险转移的,而且影响费率因子多和潜在损失巨大,保险公司不可能根据普通概率来精算定价和自留所有的承保风险,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风险转移和整体化风险管理的方案设计,需要专业的保险经纪人为被保险人提供顾问式的风险咨询与管理,这类中介往往建立起很高的知识壁垒。国际上不乏独树一帜的保险经纪企业,如全球知名的美国怡安集团、美国威达信集团、英国韦莱集团等,三家公司在2013年分别实现经营收入为118.2亿美元、122.6亿美元、36.6亿美元。自2000年国内第一家保险经纪公司成立以来,保险经纪机构快速增长,截止2012年底全国共有430多家保险经纪机构,但2012年全国保险经纪收入仅有64亿元。毫无疑问,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匹配,中国本土的保险经纪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2.提供个性化需求的定制人身险经纪服务的保险中介。

未来十年,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欧睿信息咨询公司曾称2020年中国中产人数将达到7亿,中产阶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下,我国人身险公司从一出生就采取模仿市场垄断者的发展模式,由于模仿过度导致人身险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集中度过高。目前,分红险在寿险业务中占比超过80%”,除模仿产品形态之外,服务模式也非常相似,导致人身险市场竞争白热化,人身险产品与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不断凸显。保险中介通过参与保险公司产品研发,从功能、定价、投保、服务等方面设计差异化产品和产品组合,针对细分市场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保险经纪服务。

提供客户极致的服务体验

国内保险市场长期处在垄断竞争状态,市场经营主体发展模式类同,重销售轻服务,“低素质、粗放式”的前期销售服务拉低了保险“高、大、上”的形象,加上中间服务断裂或缺失,后期“服务差”、“理赔难”,直接导致国内消费者对保险服务的满意度不高,保险越来越难做也就大抵如此。

实践证明,无论哪个行业,谁能打造让人尖叫的产品或服务,谁就可以通过极致的客户体验征服客户,赢得成功。作为在保险服务领域与客户走得最近、交往最密切的保险中介,以经营客户为中心是保险中介在市场中的立足之本,为客户带来极致体验、创造顾客价值,是保险中介赢得客户忠诚的关键所在。

1.以“保单价值+衍生服务”模式,围绕人身险提供各种衍生服务的外包服务整合商。

目前,人们对国内人身险消费的基本印象就是购买了一份印着黑字的合同,除了心理多增加了份预期外,没有其他实质上的体验。由于缺少持续性服务,保险公司没有为客户创造额外的价值,加上理赔难、服务质量不高,不管在保单的基本价值,还是在期望价值上,都没有给客户带来较好的体验,造成较大的心理落差。

例如市场上有各种类型的医院、体检中心、第三方健康管理中心、检测中心、疗养院、养老中心、健身中心、护理中心等都为顾客提供住院、就医、体检、健康咨询、疾病检测、身体护理、营养指导、锻炼课程、心理教育等健康管理服务,但这些市场是分割的,或者说人们购买单一服务需要付出很大一笔代价。如果将上述各种健康服务机构整合,在客户购买人身险后提供其他各种健康服务,比如为客户持续提供身体健康信息管理、预约与安排体检、定时做健康检测等,不难想象客户购买的就不是简简单单一份保单,而是附带着多种增值服务,那么客户心理效用也迥然不同。

2.以“保单价值+衍生服务”模式,围绕财产险提供衍生服务的外包整合商。

针对“服务差”、“理赔难”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保监会分别在2012年1月和3月印发了《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和改进财产保险理赔服务质量的意见》《中国保监会关于综合治理车险理赔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而且将抓行业“服务差”、“理赔难”作为近年的监管工作重点。但“服务差”、“理赔难”至今仍困扰着各大保险公司业务增长和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广大社会公众的保险知识还相对薄弱,对保险原本就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加上一些保险公司在诚信服务、优质服务方面还有所欠缺,加深了客户的不满,使得在整个保险服务中‘理赔难’问题比较突出”。像在财产险市场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的车险,车主在购买保险后不但很难享受到其他增值服务,而且理赔的服务态度差、效率低,甚至享受不到保单约定的基本保障价值,导致客户对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没有忠诚度,进而对价格非常敏感,间接加剧了车险市场的价格竞争。

增加售后服务对未来保险经营主体赢取客户忠诚的至关重要。围绕财产保险,在市场上存在很多类型的服务提供商,比如汽车服务方面,有汽车修理厂、救援中心、代驾中心、美容中心、护理中心、配件公司、车主俱乐部、租赁中心、旧车回收厂等,为客户提供泊位、救援、验车、修理、护理、违规处理、交养路费、理赔、审证、贷款等各种服务。保险公司或车主购买这些单一服务价格都很高。保险市场需要一个公共的平台,通过集中采购,集中服务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所以,未来围绕财产险提供衍生服务的外包整合商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保险中介何去何从?—展望篇

保险中介一端连着消费者,一端连着保险公司,是保险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保险中介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外部的质疑与自己的迷茫、彷徨、失意掺杂在一起,路越显艰难。未来何去何从,除了保险中介自己革新外,监管政策上鼓励与引导保险中介发展,对当前保险中介实现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鼓励发展保险网销公司

2013年中国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72万亿元,全球排名第四位,非常接近第三位。但目前我国保险密度和深度都还处于较低水平,2012年底,保险密度为1144元/人,保险深度为3%,不但与发达保险市场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而且与《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我国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保险覆盖面不宽和社会功能发挥不足的问题依然比较凸显。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保险作为社会有效的经济补偿机制,本身就具有普惠金融的属性,但过去受制于营销渠道发展过窄和保险教育普及的不足,普惠的特质体现不明显。借助互联网的广覆盖和互联网新技术的运用,可让保险真正走向平民化。

对兼业中介专业化监管

虽然今天保险兼业市场不规范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但不可否认的是各种类型的兼业中介都具有很明显的行业优势和拥有庞大的市场资源,在代销保险产品上很容易以低成本实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经济效益,是保险中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所以对资源型兼业中介不是限制其发展,而是对兼业中介实行鼓励发展与规范并重的监管政策。

在实际操作上,首先,完善与健全兼业中介数据平台,强化对兼业中介的信息管理和业务数据的统计,跟踪了解兼业中介健康运行状态。第二,对兼业中介实现分类监管,比如规模化的兼业中介,鼓励其专业化发展;对连续多年业务量小、管理不规范的兼业中介,采取限制经营范围,或吊销牌照强制退出;第三,借鉴香港持牌人制度,对兼业机构从实行以机构监管为主转为以持牌人监管为主。第四,以法人主体授牌,比如对兼业代理保险的银行,只对银行法人主体授予兼业牌照,由银行自己实施统筹管理,以自律规范所有分支机构、网点的保险代销业务,形成清晰的问责制度,避免出现监管疏漏,减轻监管压力。

落实专业中介分类监

目前包括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保险公估在内有2500多家专业中介,“小、散、乱、差”成为了外界对当前专业中介的基本印象,但这并不是保险专业中介专有的特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发育到成熟是每个行业不可避免的发展过程。我国专业保险中介正处于发展的初期,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转型从而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在监管层面上引导,特别是对专业中介进行分类监管,为能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专业服务水平高、精细化经营发展的机构实行倾斜的政策支持,对于粗放式、只能提供低附加值服务的专业中介进行限制性政策,淘汰低端、鼓励升级,促使专业中介全面进入良性的发展阶段。

鼓励保险中介转型成为财富管理公司

在美国,像LPLFinancial、NationalFinancial等财富管理公司前身也是保险中介公司,后成功转型为家喻户晓的财富管理公司。比如NationalFinancial,1998年成立之初主要对外提供寿险经纪业务,并于2003年在纽交所上市;2004至2008年陆续整合其他业务平台,期间约70%的收购为福利计划、理财顾问、经纪服务等类型业务,业务开始多元化发展;2009-2012年,全面针对美国企业及高净值客户提供各类福利计划、保险(包括寿险、财险)、理财类顾问和经纪服务等,成功转型为财富管理公司。2012年National经营收入达到了10.6亿美元;2013年完成私有化。随着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多元化进程加快,保险中介借鉴国外发展经营转型为财富管理公司具有了基础条件和市场机遇。与此同时,中国保监会与中国证监会于2013年6月联合发布《保险机构销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参与基金销售业务的监管办法,在政策上为保险中介转型成为财富管理公司打开入口。

给大量创新性保险公司放开口子

截至2013年底,国内共有134家保险公司,其中中资财产保险公司43家,外资财产保险公司21家,中资人身险保险公司42家,外资人身保险公司28家。财产险公司中,最大公司、前4家公司的保费市场份额分别为34.4%、69.4%,64家财产险公司中有50家市场份额低于1%;人身保险公司中,最大公司、前4家公司的保费市场份额分别为30.4%、62.5%,70家人身险公司中有59家市场份额低于1%。可见,在我国保险市场,前几大巨头垄断地位十分突出,与国内这些巨头比,其他中小保险公司因为错过低成本快速扩张的窗口期,加上产品同质化,简单模仿大公司“小而全”的发展模式而陷入恶性价格竞争的泥潭。

同时,我们又看到另外一道风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有9家由银行控股的保险公司,其中8家人身险公司,1家财产险公司,因为依靠银行庞大的网点资源,上述人身险公司发展迅速,2012年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394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国人身险公司保费的3.96%,比2011年提高1.55个百分点。显然,在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下,提高保险市场化程度又不失序的解决之道就是向市场放行大量创新性保险公司,包括互联网保险公司、股东资源型保险公司、自保公司、互助保险组织、区域性保险公司、单一险种保险公司等。

THE END
1.《我国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政府和保险公司应共同努力,完善制度、丰富产品、提高服务水平,以促进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保障居民养老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六、我国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一)我国居民商业养老保险参保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国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8140435.html
2.IIGF观点我国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监管现状和发展建议2022年12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对保障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利作了更为清晰的界定,并且结合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出建立“消保审查”、“信息披露”、“内部审计机制”等工作机制和安排。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监管现状,并...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6651.htm
3.金融时报2020年中国保险十大新闻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险业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六稳”“六保”,通过开通绿色通道、拓宽保障责任、捐赠专属保险、升级理赔服务、支持重大项目、服务小微企业、开展捐款捐物等方式,在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疫情防控期间,保险业向一线疾控和医务人...http://dfjrjgj.hunan.gov.cn/dfjrjgj/tslm_71665/jrzx/202101/t20210106_14121935.html
4.中外保险发展历程在国外.保险思想和原始的保险雏形在古代已经产生:在古埃及石匠中曾有一种互助基金组织,该组织向每一成员收取会费以支付个别成员死亡后的丧葬费;还有古罗马军队中的士兵组织,以收取的会费作为士兵阵亡后对其遗属的抚恤费用。 从1805年到2018年的213年中,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 https://www.meipian.cn/23dkq92j
5.《保险营销观察报告:保险直播“带货”的现状风险分析与未来研判...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和《新快报》近期发布《保险营销观察报告:保险直播“带货”的现状、风险分析与未来研判》,对当前保险直播带货的现状、风险及未来进行分析和研判。 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002095.SZ)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专款专用、...http://www.100ec.cn/index/detail--6573090.html
1.中消协:我国保险行业存在三大短板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27日)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我国保险行业存在三大短板,金融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还需加强。 Flash Player插件未安装安装插件,如果已经安装请检查是否被禁用 在产品方面,大量应领但未领取赔偿、保险金以及现金价值的“睡眠保单”待唤醒,健全保险行业“睡眠保单”定期清...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7420742261005598144&track_id=5a910982-2398-4695-b780-66fb567a9371
2.全国最大4S集团暴雷;央视曝光保险公司事故车维修乱象;后市场头部...NO.1 央视接连曝光:保险事故车维修乱象、报废汽车违规拆解乱象…后市场乱象最多的地方? 8月初,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发布的“保险事故车维修现状调查”文章及视频在业内引发大面积关注,内容核心呈现了当下独立售后事故车业务链路中存在的两大核心问题: ...https://m.asworld.com.cn/nd.jsp?id=964
3.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精选十篇)德国实行养老保险有两个目的:其一, 使所有的工人和职员以及其家属、独立经营者和一定的自愿保险者, 在大的风险出现时, 能获得有力保护;其二, 养老保险在通过实施康复措施下, 使受保人长期地保持健康并坚持工作;长年从事有保险义务工作的人通过支付养老金, 来保障他们和他们的家庭有安享晚年。“德国的养老保险分为...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3k8074.html
4.保险调查报告主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下当今社会上各类保险的发展,并通过谈,调查了人们对待保险的态度,调查了影响人煤买保险产品的因素,还调查了,就作为消费者而言,保险公司应如何来扩保险产品的销售和影响。 6、调查结果 当今社会上保险的发展现状:开放30年以来,中国保险业务快速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规...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40614181408_3877989.html
5.“代理退保”黑产乱象下的洗钱威胁分析文章来源:《中国反洗钱实务》总第319辑(原文作者-张菁华 屈绒 张晶晶) 摘要:近年来,“代理退保”黑产乱象已成为侵蚀保险行业正常经营秩序、破坏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之间诚信关系的“灰色地带”。自2022年底至今,公检法机关、行业监管机关及金融机构通力合作,挖掘出“代理退保”黑产乱象下潜藏的一系列刑事犯罪行为及该行为附...https://mproperty.picc.com/fxqzl/fanxiqiandongtai/202402/t20240201_85679.html
6.2022年中国财险发展现状及细分业务分析中国财险以客户为中心重新...2022年中国财险发展现状及细分业务分析 ,中国财险以客户为中心重新调整业务条线。中国财险核心竞争力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股东背景优势、品牌口碑优势、规模经 济优势、人才技术优势、网络服务优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财险) 于 2003 年 7 月由中国人民保https://m.vzkoo.com/read/202205199ae5e16759c45cf4b1c8444b.html
7.银行周报(9月21日)界面新闻记者9月18日从人民银行获悉,为进一步发挥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作用,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共同起草了《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务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 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5012195.html
8.保险直播“带货”的现状丶风险分析与未来研判.docx保险直播“带货”会引发哪些行业 乱象呢?未来,保险直播带货会成为保险业内主流展业方式吗?消费者又该如何 看待险企直播带货热潮 ? 作为长期观察保险业前沿发展趋势的专业研究团队,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 会安全研究中心特做此报告,对当前保险直播带货的现状、风险及未来进行分析 和研判,以期为保险业界提供参考。 ——...https://doc.mbalib.com/view/828b6475fa9f33f511168ae7fd0518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