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移动互联网营销案例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互联网;本科;旅游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一、互联网时代旅游管理本科《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问题
1、课程内容亟需调整
2、教学方法
二、《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应对思路
面对互联网时代旅游管理本科《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上述问题,根据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国内学者对互联网时代高校本科课程改革的经验,对“互联网+”语境下的本科旅游市场营销学进行课程改革构思。
1、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内容的应对
2、高校本科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的应对
【参考文献】
[1]张和生,洪芸.简论基于互联网的对外汉语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107-111.
[2]曹宬宬,梁剑.互联网金融教学研究的探索——“互联网+”时代对金融教学的要求[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430.
[3]王春兰,谭娇龙.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挑战及应对之策[J].教育现代化,2015(8)10-13.
[4]杨兴华,李刚.“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228-229.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
1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设置问题
近年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多存在专业设置不全面、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等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培养目标不清晰、人才层次定位模糊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模糊,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等问题,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符合旅游企业需求,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普遍偏低。
1.2课程设置
2智慧旅游课程思路
3智慧旅游课程提升与内容建设
3.1整合专业核心课程组,逐步更新专业课程内容
3.2在公共必修课程中加入管理信息课程
在公共必修课程中加入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信息化讲座等课程,开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管理等课程。在旅游信息管理课程中添加智慧旅游与旅游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及典型应用、旅游大数据介绍及典型应用、移动互联网+旅游APP、地理信息系统及典型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及典型应用、云计算技术及典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等内容。在电子商务运营实务课程中添加旅游电子商务运营实务、旅游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旅游电子商务的运营平台、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建设(旅游电子商务体系的构成、旅游电子商务体系的功能与特点、旅游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与网络银行)、旅游移动电子商务运营(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与优势、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组成、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与交易过程。
3.3与企业开拓协同创新型课程
建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立足于学校创新中心、科技园,汇聚校内外优秀师资开展互联网+教学与创新研究。同时,积极开展企业合作协同育人;在不改变原有课程体系情况下,逐渐改变旧课体系直至更新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改造与升级;针对素质和能力差异比较大的学生,面向创新创业,提出分层次培养的方式方法,突出实用、高效、前瞻”为原则,将先进的技术与具体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开发实践性组合课程。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建设、教学案例建设,信息技术核心实践课程建设等,同时与企业业务部门配合,完善课程开发、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4结语
参考文献:
[1]孙丽坤,盖玉妍等.旅游管理专业“做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模式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6):1-3.
[2]魏九峰.智慧旅游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2016(1):148-149.
[3]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北京:国家旅游局,201509.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保险;保险营销;模式创新
1997年,中国成立第一家保险信息网站。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保险从无到有,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据曲速资本的《2016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互联网总保费规模从去年859亿元猛增至2234亿元,同比增长比率为160.1%,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达到9.2%,渗透率翻倍增长,逐渐在总保费规模贡献中显露头角。开通互联网业务的保险公司数量已超过100家,占比在全国保险机构总数的55%以上,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
2015年,总理在两会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科技将对传统保险业在产品营销、产品定价、员工管理、客户服务等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从营销模式上看,互联网已然不止是一个新的销售渠道,传统保险业与新兴互联网行业的融合已渗透到多个方面,深刻地对传统保险业进行颠覆变革。
一、我国互联网保险营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保险呈现爆发式发展,保费规模逐年攀升。互联网保险为我国现代保险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规范。
(一)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
(二)业务结构不均衡
近些年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很快,然而同欧美等保险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互联网保险渗透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产品单一、业务结构不均衡的问题。2014年,我国互联网寿险保费规模达330亿元,同比增长5倍以上。然而,59%的保费来自于万能险。部分保险公司追求保费规模的快速扩张,赔本赚吆喝,在互联网渠道发售高收益理财型险种来吸引消费者购买,导致互联网新型寿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保费增长快速的同时也增加了险企经营压力,埋下了低偿付率、高退保率的隐患。
(三)供需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
对于保险需方,信息不对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消费者自身缺乏保险知识,在网上自助购买保险产品时可能会对一些保险条款理解有误,从而影响决策;另一方面是保险供方信息披露不充分,掩盖其实际经营情况,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四)用户信息安全堪忧
(五)险种创新不足
互联网保险不仅仅是开通一个新的保险销售渠道,将传统的保险产品通过互联网来进行销售,而是将互联网思维融合到保险的方方面面。其中,险种创新就是一个大的机遇点。从目前在线销售的保险产品来看,大部分是传统线下销售产品的线上迁移,如家庭财产保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车险等,产品同质化高,创新不足。而居于场景化开发的新型险种则参差不齐,个别产品以保障为噱头,实际却偏离了保险的实质,上市不久就被保监会喝令下架,如“罚单险”等。
二、国外互联网保险发展经验借鉴
(一)美国InsWeb模式借鉴
InsWeb保险网站是美国一家颇负盛名的第三方保险网站,于1995年成立,通过对保险公司和保险销售人员出售营销线索及为客户提供保险产品比价和最优方案收取服务佣金实现盈利。InsWeb通过与全球180家网站互联,持续吸引大量新客户访问InsWeb网站,在成立四年后迅速突破300万用户,之后一直保持对美国互联网保险市场的非凡影响力。然而,好景不L,2010年,InsWeb陷于经营危机,营业额急剧下降,然而网站运营各项高昂的成本仍需投入,收不抵支的情况一直持续,最终于2011年下半年被bankrate收购。
(二)日本LifeNet模式借鉴
LifeNet于2008年5月18日开业,是一家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寿险公司。开业后有效保均月增长率在10%以上,市场影响力和保费规模增速很快。截至至2015年12月,LifeNet累计保单销量为222598张,是日本业内互联网寿险销量最高的保险公司。
综上,LifeNet运营的成功经验,在于细分险种领域的专业性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论是对于积极摸索互联网保险渠道突破的大型保险公司,如“老三家”,还是想借助“互联网保险”这一新兴市场来实现“弯道超车”的中小型保险公司,抑或是新建或筹建中的新保险公司,LifeNet模式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三、“互联网+”背景下保险营销模式创新探索
顺应着“互联网+”发展大浪潮,国家也为现代保险业颁布政策红利,互联网保险网络监管法律法规日益完善。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用于消费、投资的资金更为充裕,保险购买力提高。我国保险市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传统保险销售渠道增长乏力,已无法适应新时期保险市场的发展,我国现代保险业的发展亟需突破。显然,互联网保险将是未来保险市场发展的主流,研究互联网保险营销模式创新有利于我国现代保险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利用互联网销售传统保险产品
互联网保险营销模式的创新,首先在于搭建了互联网销售渠道,将传统线下销售的产品搬到线上来销售。我国首先开通的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是平安、太平洋、泰康人寿在2000年相继开通的官方网站,由于当时全球互联网泡沫的影响,网站经营陷入瘫痪。直到2003年,各家保险公司才陆续在官网上发售自家保险产品。而后,随着互联网保险市场的深入发展,互联网保险渠道发展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产品精准定位及定价
互联网科技革命给传统保险行业带来新的销售渠道的同时,也给保险产品的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产品创新不仅能开发更多的市场需求,也能对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如何将互联网思维融合进保险产品的设计中,是互联网保险营销模式创新一个大的突破点。未来,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有望将从以下三方面突破发展。
1.针对特定场景开发全新的保险产品
网购爱好者熟悉的退运险就是缘于网购退货场景开发的新险种,类似的险种还有手机碎屏险、高温险、飞机延误险等等。这类产品会有小额、碎片化、数量多的特点,能够实现精准营销,将互联网的长尾效应发挥到极致,让售价几毛钱的保险产品也能汇集千万乃至过亿的保费规模。如2015年双11当天,众安保险的退货运费险单日保单成交量达3.08亿单。目前众安财险在这一方面的产品创新领先市场,并获得不菲的市场效益。
2.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保险产品定制
3.基于智能软硬件的数据来影响保险产品的定价
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健康险个税优惠、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放开等新规鼓励保险公司进行产品费率创新变革。基于智能软硬件的数据让保险产品的准确定价成为可能,如车载设备或驾驶记录软件可收集驾驶员的行车数据及驾驶习惯,将车险产品的费率与驾驶员的驾驶数据挂钩,实现因人因车定价。智能体重称可记录被保险人的多项身体数据,将对健康险的费率差异提供参照。
(三)成立互联网相互保险公司
对比于“纯公益性”的网络互助平台,“互联网相互保险公司”的运营方式将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相互保险公司是投保人基于相互保障的原则设立并共同拥有,为投保人自己经营保险业务的法人组织,其经营目的是为各保单持有人提供低成本的保险产品,而不是追逐利润。在国外,相互保险公司是一种成熟的保险公司组织形式,在全球保险业中占据重要位置。我国的相互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相互保险迎来发展新机遇。新《国十条》明确提出“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保监会于2015年2月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为相互保险的设立要求、运行方式提供了法规依据,扫除相互保险的法规障碍。2015年底,保监会已启动相互保险公司经营牌照审批程序。
互联网相互保险公司从保险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不追求股东利润和经营成本低廉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为中低收入人群和高风险领域提供简便灵活、惠而不费的保险产品和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服务,对实现普惠金融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凭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互联网技术,相互保险公司可实现互联网化营销、投保、核保以及理赔,减少了中介环节,降低了展业费用。同时将运作情况公布在官方网站上,让每一位成员知悉。
成立互联网相互保险公司有望结束我国股份制保险公司为主的单一保险市场组织形式,挖掘保险业新的增长点。未来,相互保险公司将成为我国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合理补充,突破保险业单一商业模式局限,提升保险产品竞争力,促进保险市场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保险营销模式是不断创新发展的,各保险公司应立足自身资质,积极探索适合其发展的模式。对于大型保险公司,因其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可以官网直销为主,辅以第三方代销。渠道发展的同时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同时打造互联网保险生活社区。对于中小型保险公司,由于资金、技术、品牌知名度的受限,借助第三方平台销售更具有优势。然而互联网保险的市场赢家并非只体现在保费规模上,以高收益率吸引消费者购买的营销策略弊端凸显。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发展较快的新兴保险公司仍任重道远。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科技正在重塑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式,在时展潮流下,企业只有直面挑战,不断创新,才能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燕.曲速资本预测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将翻番[N].证券时报,2016-4-13(保险).
[2]国金证券.互联网保险风起云涌[J].资本市,2015,(11):46.
[3]张琼之.国外保险网络营销案例分析和经验借鉴[J].现代商业,2013,(24).
[4]唐金成,李亚茹.美国第三方网络保险平台InsWeb的兴衰启示[J].上海保险,2015,(03).
[5]粟榆,陈宇靖,张洋.“互联网+”背景下保险营销模式变革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6,(04).
作者简介:
许秒君,女,广东饶平人,广东金融学院保险系保险实务专业2012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