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调查报告(精选5篇)

[2]魏敏,吕震,嵇剑彬,等.合肥市患者选择医院的情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1(8):825-827.

[3]HansO,BirkLarsO,Henriksen.Whichfactorsdecidedgeneralpractitioners’choiceofhospitalonbehalfoftheirpatientsinanareawithfreechoiceofpublichospital:aquestion-nairestudy[J].BMCHealthServicesResearch,2012,12(126):1-10.

[4]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2011[2011-09-15]..

[5]文斌.大理州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4,13(2):85-88.

[6]RubyA,RouseM,HamiltonA.DentistsEvaluateTheirPatients:AnEmpiricalInvestigationofPreferences[J].JournalofBehavioralMedicine,1990,3(13):307-319.

[8]ClaycombC,Lengnick-HallCA,InksLW.Thecustomerasaproductiveresource:apilotstudyandstrategicimplictions[J].JBusStrateg,2001,18(1):47-68.

[9]肖圣鹏.患者选择医疗机构影响因素研究[J].广角镜,2013,7(23):253-254.

[10]KaraHanson,WinnieCYip,WilliamHsiao.TheimpactofqualityonthedemandforoutpatientservicesinCyprus[J].HealthEcon,2004,13(12):1167-1180.

[11]楚蓓,王伟,兰迎春.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多元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10(A):45-47.

[12]杜珠英,吴媛阳.汕头市居民就医行为分析[J].管理观察,2014,6(17):64-66.

[13]张容瑜,尹爱田,ShiLizheng,等.就医行为及政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2,6(6):861-862.

[14]王粤湘,何丽金,张秀华.门诊患者择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社会学,2009,30(12):42-43.

[15]向雪瓶,魏俊丽,彭芳,等.患方选择医院的主要原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2):13-15.

[16]DavidS,BrennanA,JohnSpencer.Dentistpreferencesforpatients:dimensionsandassociationswithprovider.Paactice,andservicecharacteristics[J].InternationalJournalofBehavioralMedicine,2006,13(1):69-78.

[17]孙艳华.门诊患者选择医院的参考因素的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14):327-328.

[18]张妍,谢子秋,刘忻,等.患者选择医院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21):71-73.

一、我国城乡差别状况

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图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水平不断变化,呈现“W”型的发展过程,即“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变化趋势。

从动态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在八十年代初期呈现快速下降之势。1980年城乡收入比率为2.497(农村为1),1985年就下降到了1.859,但从1985年起,我国城乡收入比率由1985年的1.859扩大到1989年的2.284、1995年的2.715、1999年的2.649,最近两年的2.899和3.11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指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涵盖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实物补贴,比如城镇居民很多享受公费医疗,而农村居民却没有这种待遇,城镇的中小学能够获得国家大量财政补贴,而农村学校得到的补贴非常少,农民还要集资办学,城镇居民享受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救济,而农民却没有。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估计城乡收入差距要达到4倍、5倍,甚至6倍。

由表中资料可知,虽然我国城乡差别呈周期发展态势,但总体趋势是不断扩大的。以2002年为例:(1)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倍,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1的水平。(2)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接近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2倍。扣除物价因素,1990年到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0%,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约增长了2%。(3)农民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绝对差额不断增大。1980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差286.3元,到了1985年差距突破300元,到了1992年差距突破1000元,1994年超过2000元,1997年突破3000元,2000年就超过了4000元,2002年已经突破5000元。1978年至1985年城乡收入差距每年扩大20-30元,1985年至1992年每年扩大100元,1992年以后每年扩大300-400元,最近两年每年扩大500-700元。另外,城镇居民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民还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如果扣除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城乡差距就更大了。

二、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

1、从政策起点看。随着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中不同层次收入者、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得到较为明显改善,提高了城镇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拉开了城乡居民收入基础的差距。近几年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发放的各项补贴逐步到位,尤其是一些优势部门、优势行业的较高福利待遇,都相应提高了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但对农村居民来说,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待遇,城乡居民收入的起点客观上造成一定的差距。

3、从劳动力素质看。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投入的成本大,产出的效益低,影响收入增加,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就目前全国劳动力市场来说,较低素质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使得低素质劳动力市场价位提升较慢。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显然处于不利地位,很难找到更多合适的就业机会,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即使“离土离乡”,也鲜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大多沉积在劳动强度大的行业上,靠“拼体力”得到收入。

4、从人口因素看。人口对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不言而喻,它直接增大了收入分配的基数。据统计,2002年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9.09%,而农村人口占了60.91%。

三、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

1、解除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过去几年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验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于抑制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起到了积极作用。一方面,外出劳动力提高了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外出消解了农村的部分过剩劳动力,也就意味着提高了非外出劳动力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这将进一步提高其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而且,人口在城乡间和地区间的流动和转移,将大大减轻政府对农业的救济和保护性支出,也将减轻中央政府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负担。

市场调研报告创作指南

一、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

专门性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⑴调查结果摘要;

⑵调查目的;

⑶调查方法;

⑷统计分析(包括各种软件、报表、图形);

⑸结论和建议;

⑹附录。

一般性报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⑴调查结果;

⑵建议;

⑶调查目的;

⑷调查方法(简单介绍)。

要撰写好市场调查报告,必须了解市场调查报告的特点,撰写调查报告的原则、格式及步骤。

二、市场调查报告撰写的原则

1、要客观真实

调查报告的内容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调查资料。

2、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

在语言表达上要求文字简练,数字准确,能够尽量用图表说明问题,使人容易理解。

3、结构上要完整严密

调查报告要求中心明确、突出,结构完整、严密,材料与观点统一。调查报告能够回答调查任务中规定的问题。

三、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

市场调查报告没有统一的格式,一般是由题目、目录、概要、正文、结论和建议、附件等几部分组成。

1、题目

题目应该醒目,一般应打印在封面上,包括:

1该项调查的标题。有的调查报告还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的单位和问题。

2委托方和调查单位的名称、地址。

3调查报告的日期。

2、目录

如果调查报告的内容较多,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应使目录列出调查报告的主要章节和附录部分。

3、概要

概要部分是本项调查的简明介绍,在这部分内应指明:

1谁委托该项调查或要求进行该项调查。

2说明该项调查的目的和范围。

4调查的方法,例如市场调查中,资料收集的方法,是用询问法还是观察法或实验法。另外在资料分析中使用的方法,如指数平滑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作简要说明,并对选用方法的原因作说明。

5表示调查人员对这项调查的态度,以及对提供帮助的个人或机构的感谢。

4、正文

正文是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

包括:

1调查目的的详细陈述

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调查人员应当指出该项调查的目的和范围,以便阅读者一目了然,准确地理解调查报告所叙述的内容。

2资料收集的具体过程

1)资料收集的方法。

调查人员应当详细地介绍他们在搜集资料时,所采用的方法,还应当说明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在技术上无法克服的问题。同时,附录内应有一份空白调查问卷。

2)资料收集的技术。

例如是采用抽样调查还是采用典型调查,如果采用抽样调查,应当详细地指出如何选择样本、样本数目及其代表性。

3调查结果

5、结论和建议

调查结果的介绍是调查人员所得资料的简明描述,结论才是调查人员在仔细研究和分析所有资料后得出的判断。结论和建议是撰写调查报告的主要目的。在准备建议时,调查人员应有明确的态度,选择实事求是的观点,应以调查结果为基础,不能受感情或预感所支配,应尽可能简洁、准确地说明建议,易于决策者理解,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我。

6、附件

2016年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大学生消费调查

注未来的团日活动。

首先,为了解同学们现有的消费结构,我们精心制出调查表,分别对洛阳师院、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工业高专3所高校的学生作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仅城乡女生,其消费结构就千差万别。下面我们针对几个典型问题列表说明:

家庭月收入

美发护理等消费额

买学习资料或课外书情况

对兼职工作的态度

对消费的态度

对消费的顾虑

城(女)

70为1000~3000元

27较多

55愿多花钱买课外书

48感兴趣,42认为无所谓

88会货比三家

31心疼父母的血汗钱

乡(女)

66为1000元以下

7较多,21从没想过

60愿多花钱买学习资料

74对此感兴趣

69会货比三家

62心疼父母的血汗钱

而城乡男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与女大学生大致相同,但在兼职工作方面,男生却呈现出与女生相反的现象:城市男大学生支持整个大学搞兼职的远多于农村,约占47。

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还对其消费的主流场所:饰品店、超市、网吧等处进行了调查走访。从中了解到:女大学生是饰品购买的主流群体,约占总数的90,而小商品吸引他们的主要因素就是款式和质量,要求品牌的不是很多。看来这与我们从学生问卷调查中得出的结论相吻合。而超是消费这一块,女生最欢迎的是零食,男生则偏爱体育用品、酒、饮料等。网吧消费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不论校内的或校外的,走进里面,我们发现80以上的人都在打游戏、聊天。通过对方方面面的调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大学生消费结构整体上是合理的,

2016年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二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住房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商品房为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辅三位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基本解决了不同层次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得到完善。

2006年至2009年10月份,全市共建成商品房面积210.6万㎡,完成销售面积136.8万㎡,空置面积74.0万㎡,空置率为35.2%,其中2009年1-10月份全市建成商品房面积49.1万㎡,销售27.2万㎡。

2006年榆林市区商品房均价1646元/㎡,2007年涨至2300元/㎡,2008年更是涨至高层4000元/㎡、多层3000元/㎡,2009年1-10月份,高层3900-4100元/㎡、多层3000-3200元/㎡。尽管2008年下半年以来成交量下降明显,但房价仍未下降且略有上升,这主要是受建材价格、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09年特别是二、三季度以来,榆林城区楼市发生强势反弹,从低迷逐步走向火热,5-10月份刚性需求促成成交量大幅反弹,房价平稳上扬。

经济适用住房也是影响榆林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2006年--2008年全市累计完成经济适用房85.1万㎡,其中2006年完成22万㎡;2007年完成18.1万㎡,同比下降17.7%;2008年完成45万㎡,同比增加了148.6%,安置住房困难户8510户。目前在建经济适用住房23万㎡,小高层均价2300元/㎡,多层均价约1800元/㎡,在房产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廉租房建设起步较晚。在实物配租方面,榆、神、府等7个县区申报了建筑面积7.7万㎡(1540套),总投资1.17亿元,其中榆阳区等5个县区已开工4.25万㎡、850套。

二、我市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2、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由于我市经济南北差异较大,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房产业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市仅有榆、神、府、定、靖、横等北部6县区有规模较大的房产市场,绥、米、子等南部

6县区房产市场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同时,房价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的神木县2006年-2008年全县共建成商品房面积60万㎡,房价高峰时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房价达到5400元以上,南部县区的房价则普遍较低,基本和我市的人均收入水平相一致。

3、投资型购房减少,消费者趋于理性。2006年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房价的过快增长,导致很大一部分购房者把购房作为一个投资项目,助推了房价的强势上涨。但从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榆林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持续低迷,投资型购房客户明显减少,一些潜在的购房者也在持币观望。一部分经济基础好且在榆林房产投资中受益的人则到西安、北京等周边的一线、二线城市购房。消费者购房逐步趋于理性,房地产市场更是一种刚性需求在推动,泡沫成份在逐步减少,榆林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

4、土地价格大幅上升,土地开发成本提高。土地供应和土地储备是房地产企业进行房产开发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榆林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工作从2001年起实施,随着土地管理政策的严格化及供地方式的规范化,土地使用权供应方式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土地使用权供应也将由经营性用地招标挂逐步完善到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价格随着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水涨船高。房地产企业对土地需求比较旺盛,其土地价格逐步抬高,开发成本大幅上升(见表4):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实施政府干预,在有效地遏制了工业经济持续下滑的势头,加之中省宏观政策的相继出台和保稳定、保民生、保发展目标的实施,榆林的房产企业逐步走出低谷,从第二季度开始,榆林的房地产受国家调控政策的推动,投资者信心显著增强,销售额明显增加,房地产业可以说率先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对榆林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市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作用

2、房地产对投资增长的贡献。对经济增长贡献40%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贡献比重很大:

3、房地产业对消费增长的贡献。2006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额4年平均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1%,是占消费份额最大的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经济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扩大房地产的投资和住宅销售是扩大内需不可替代的重要选择(见表7):

4、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2006年2007年房地产税收呈平衡增长态势,净增加1976万元,房地产市场销售活跃。2008年房地产税收711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42万元。2009年110月份,房地产营业税入库9877万元,较去年同期6024万元增长的63.96%。2009年110月份,房地产税收总额6256万元,较去年5349万元同比增长16.96%。

从表8可以看出,2006年全市房地产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2.87%,房地产税收对全市地方税收贡献较大,2007年房地产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2.53%,所占比例略有下降。但实际上,与同期相比,净增加了198万元,仍处于上升趋势。进入2008年,受房地产市场下滑的影响,房地产税收全年完成7116万元,占税收总收入的1.18%,较上年同期减少2742万元,所占份额下降了1.35个百分点,下滑幅度较大。2009年110月份,房地产行业税收完成6256万元,同比增长16.96%,占税收总收入的1.21%。

四、对规范我市房地产的几点建议

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有四大特征:政策方向对、政策配套性强、政策目标符合经济发展需要、政策作用符合市场改革方向。榆林房地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对于推动榆林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加快榆林房地产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和监管。房地产业的大起大落对国民经济的消极作用非常明显。所以强化政府在房地产业中的政府职责,对于促进房地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要稳定房价,防止房价的大起大落。要在综合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基础上,把房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普遍都能接受的水平上,要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相一致,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要通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来平衡房价,在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把握规划建设时机,确保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真正起到抑制房价作用;又要科学、合理地控制投放数量;既要满足城市低收入价层的住房需求,使他们住有所居,享受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又要尊重市场规律,不宜过分扩大保障范围,对房地产市场造成较大影响,破坏市场发展规律。同时要对低收入人群进行深入调研,摸清底子,科学合理供给,引导房价涨幅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内。

三是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目前,全市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29个,其中具有二级资质的开发企业12个,三级资质开发企业31个,四级资质开发企业73个,暂定资质开发企业13个,有项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仅占总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三成左右,且房地产企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方面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太多也造成了监管上的难度和压力。因此,政府要重点支持一些诚信守法好、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市场认可度高、经营效益好的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他们的企业做大做强,培养造就几个全省、全国的品牌房地产企业,让他们充分发挥在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对那些经营管理差、技术水平低、有名无实且经营业绩差的小企业,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或进行转产、资产整合,根据自身的技术和优势,另辟生存发展空间。

4、公开税费项目,规范税费征管行为。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土地出让金、税费三项合计流向政府的收入占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支出的59.42%。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向房地产企业征收的税费共50余项:

其中一些项目的收取比例弹性较大,这就给某些政府权力部门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增大了腐败的可能性,同时也减少了财政收入,加重了企业负担,损害了政府形象。因此,政府要组成清查组,对所有税费项目进行一次清理整顿,对国家、省上明令规定缴纳的税费项目予以保留;对一些地方性或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相悖的要予以取缔,废除一些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减免一些收费项目,以减轻开发商负担,增大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动力。

关键词:农村居民;信息素养;素养教育

导言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对信息的觉醒与渴求程度,信息能力是识别、查找、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是如何合法合规地使用信息设施和信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不仅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要加强对农村居民信息素养的培训。就研究者们已做过的对部分地区的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的信息需求非常旺盛[1,2],表明农村居民信息意识很强。但由于受自身知识水平、信息条件等的影响,农村居民的信息能力却整体比较低,从而使得他们大量的信息需求无法满足。针对农村居民的信息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在开展“农村书屋”和建设农村通讯网络的同时,开展对农村居民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构成了农村信息化的全部含义。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教育包括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使用网络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等。

1影响农村居民信息素养的因素

1.1自身原因

1.2外在原因

2农村居民信息素教育内容

2.1培养信息能力、兴趣和习惯

信息素养基本的含义是信息能力、兴趣与习惯。能力是兴趣和习惯养成的基础。对于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农村居民,首先需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具备一般的阅读能力基本之后,重点转移到培养他们的信息兴趣和习惯。培养兴趣首先要了解他们的需求,从他们最需要的内容入手,逐步带动,慢慢培养他们的信息习惯。对于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不能想当然地界定。山西省农民信息需求调查中,在“你认为最重要的信息”中,“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与治疗”信息高居第一、二位,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粮食市场”和“国家和地方农村经济政策”却位居倒数第一、第二和第三;在对“想通过图书馆读到哪方面的书”的调查结果中,有农业经济方面的,但最多的还是文学类的,尤其是小说、军事类的。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在具备一定上的阅读能力、养成较为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帮助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必备条件。智能手机的普及对于信息兴趣与习惯的形成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于信息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尤其是信息识别能力差,良好的信息道德的养成更谈不上。因此,信息能力的培养以及信息道德教育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完成。

2.2学习网络使用基本技能

2.3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良好的信息道德是数字环境下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是其核心内容。网络是一个开放、多元、自由的环境,决定了网络道德具有开放性、多元性、自主性和自律性特点[5]。因此,培养农村网络信息用户良好的网络道德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看待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如何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可帮助他们认识并避开网络中出现的信息欺骗、信息污染,并从一开始使用网络就成为维护网络道德的卫士。

3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教育实现

3.1全面建设并发挥农村书屋作用

3.2借鉴图书馆总分馆制思想保障农村书屋长期发展

囿于资金与人员的不稳定,依靠分散的单一村集体经济,农村书屋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长期性可能会出现波动。如果能够至少以乡镇为牵头单位,做到一定范围内统一管理与规划,将有利于农村书屋的长期健康发展。在图书资源建设上实行统一采选加工,既能降低购置成本,又能统一加工标准,有利于图书在各书屋间的流动,让最少的钱发挥最大的功效。在数字资源建设上实现共建共享,更能体现出总分馆制的优越性。在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上,总分馆制模式在农村书屋健康发展中起着更明显的作用。对于各农村书屋来说,图书规范加工人员与网络资源服务指导人员尤其缺乏。借鉴总分馆制管理模式,乡镇一级配备图书资源专业人员,各书屋在业务上接受乡镇总馆指导。

3.3培训方式

3.4培训承担者

在目前我国的基层一级文化组织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志愿者组织服务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目前,国际上有一些志愿者组织从事信息援助工作。他们从国内招募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来自不同专业,研究和工作的重点不同,有的从事理论研究,有的从事技术工作,有的具有教学经验,组成为一支人才结构多元的团队。在援助活动中,他们多与被援助地的学校(或其他文化团体)合作,实现针对一地或一个领域的信息素养志愿服务。这种志愿者组织的工作系统性较强,从前期的调研到信息素养培训,再到项目结束的跟踪,从资金到技术、服务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链条。

4结束语

在农村信息环境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开展农村居民的信息素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要在针对农村居民信息需求和消费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这一信息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予最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永健,赵艳涛.对山东农民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传播实务,2007(3):45-47.

[2]蒋子春,张振国,姬志刚,等.农民信息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34(28):5438,5440.

[3]方允璋,林敬,金美丽,等.福建村民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与情报,2008(6):40-51.

[4]邬卫华,王龙,金美丽,等.内蒙古村民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与情报,2008(6):52-63.

[5]明冬艳.网络道德教育浅论[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37-39.

[6]原小玲.农村公民信息素养教育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构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6):135-37.

什么是以房养老?

以房养老是个概念,更多是指工作30年养2套房,退休后出售一套房产以改善老年生活的理财规划,如同欧洲老年农户出售土地、日本老人出售黄金用以改善养老生活一样,不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属于商业行为。

老有所养的概念由养老金、老年医疗服务、老年居住与护理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养老金是保障养老日常开支的,具有保值性、生存性的现金流,不能解决养老的一切问题。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要大于青年人,亟待国家开发老年医学、老年门诊和保健型老年公寓,给老年人一个合理的医疗服务。70岁以前的健康老人,拥有一套房产可以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对于70岁以后陆续失去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来说,住有所居还应当包括家政服务和健康护理。

纳入社会保障范畴考虑的以房养老,是指仅有一套住房的养老安排,属于准公共品,需要在房产权限、房产价格、长寿风险等方面得到法律和政策的支持,才能实现房产保值和增值的目标,并非完全的商业行为。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上,其发起的主要原因均有所不同。以美国为例,在其人均寿命73岁以前,因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好,以房养老主要出自低收入雇员、军人、移民等养老金不足的家庭;在人均寿命超过78岁以后,以房养老的安排更多的用于置换老年服务。在美国大城市处处可见高大的老年公寓,是由政府、商家和老年人共同建设的。在中国的今天,需要准确界定以房养老的定义和定位,区分纯商业行为和准商业行为,否则将可能陷入“商家做不起,老百姓不敢做”的尴尬境地。目前中国最需要以房养老的是“有房产、缺资金”的高龄失能老年人群,他们的子女年龄偏大,如果依赖养老金生活,则无力扶住失能老人渡过难关。这个人群无须政府全面赡养,仅需要给予政策和一定的资金支持。

养老金撑不住护理费

青岛某高龄退休女教师已80多岁,有三个子女均在本市,老人患脑溢血后处于卧床状态,需要全日护理。老人退休金3000元左右,每月医保之外用药需要1500多元。几年前,老伴离世前将他们的三室一厅房产过户给了儿子,儿子和儿媳向父亲和两个姐姐承诺,一定会很好的照顾老母亲。届时老人的几个子女均已60多岁,月养老金不足2000元,照顾全瘫老人力不从心,请人护理需要吃住在家中,并付最低3500元工资,一家人为此犯了难。在法官调解时,三姐弟为老人住在谁家没有争议,但为如何支付日趋渐长的护理费未达成协议,只能靠法官来判决。

案例分析:(1)该老人和其子女均有养老金,衣食住行有保障。但是,养老金仅是养老日常开支的现金流,不能解决老年护理费用。基于生活成本计算,家庭雇用1个护理者的费用约等于1.5人的基本工资(对于2人工作养1个孩子的家庭而言)。(2)该家庭显然是付不起这笔护理费的,已经过户给儿子的房产本是该老人可以置换老年服务的资产,在传统观念和现实困境之间,这个家庭必须做出新的选择。例如,将三室房产置换为城郊的两室,剩余房款作为老人购买服务的专款。

本案例很具有代表性,近年来各地民事法庭积累了很多类似案件。它反映出一个社会问题:第一,伴随高龄老人日益增多,护理需求日益加大;第二,老年护理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缺乏体系建设和产业支持,仍然依赖家庭生产,家庭从能力、财力和人力等方面均显不足;第三,伴随劳动人口的减少和老年服务现代化的趋势,服务老年的人工成本将越来越高,大多数老年人用货币购买老年服务的能力明显不足;反之,老人拥有自住房的比例很高,有调查显示人均达到70.3平方米。

以房养老的切入点

解决日常开支的养老金是国家义务,需要界定政府责任、个人责任,并依法培育养老金公共服务体系和养老基金市场投资保值机制。中国亟待发展公平的、统一的、方便的、可持续的二元结构的养老金计划,制定“全覆盖、保基本”的国民基础养老金计划,无论国家老龄化程度如何,均需要确保老年人吃饭穿衣和看病无忧虑;同时,以减免和延期征税建立雇主和个人的养老储蓄计划,强化受托人制度建设和培育养老基金投资保值机制,用以改善老年生活。但是,养老金不可能覆盖失能老人的护理费用。

目前,城市居民日常开支占到基本养老金的76.02%,农村居民占到96.44%(见表1)。基于4:2:1三代家庭,甚至1:4:2:1四代家庭的发展,伴随独生子女一代人进入中年以后(2030年前后),由家庭护理失能老人的功能逐渐弱化,失能老人家庭用什么置换青年一代的服务,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中国老年服务需求大于发达国家。如果以60岁作为老人,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2.02亿,超过总人口的14%,说明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23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3750万,高龄老年人口、失能老年人口迅速增加。2010年中国人均寿命达到74.83岁,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中国人均健康寿命为66岁,60岁以上老人身体健康的约占43%(发达国家为70岁,健康老人比例在60%以上),目前有1.15亿老人在不同程度上需要护理。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不高是未富先老的表现之一,客观上增加了老年护理的需求。

THE END
1.居民收入与消费调查报告.docx居民收入与消费调查报告 居民收入与消费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说,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状况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本报告旨在对我国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居民的经济状况和消费趋势。 一、 调查背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901/8047065100005126.shtm
2.央行调查报告:27.5%的居民认为收入减少地方28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城镇储户收入感受指数为2017年以来最低。27.5%的居民认为收入“减少”,比上季上升15.4个百分点;61.8%的居民认为收入“基本不变”,比上季下降8.8个百分点;10.7%的居民认为收入“增加”,比上季下降6.6 个百分点。收入信心指数为45.9%,比上季下降7.2 个百...http://m.people.cn/n4/2020/0429/c3631-13913156.html
3.德州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出炉社保医疗教育成热点《德州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报告》日前出炉,本报告侧重对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德州城市居民对预期收入持较为乐观态度,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同时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及教育体制等仍然是百姓当前最关注的社会问题。 【收入】九成居民基本满足现阶段收入...https://m.dezhoudaily.com/p/427437.html
1.最新关于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在出现了某些事件和情况后,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项的调查,并将探寻到的规律和经验写进调查报告。现在你是否对调查报告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地区农民收益连续连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切分析发觉,村民们革故鼎新,一...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458253.html
2.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8篇)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通用8篇) 当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明白时,我们有必要弄明白问题情况,并详细地钻研所获的材料,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好的调查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 篇1 ...https://m.yjbys.com/diaochabaogao/2128565.html
3.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8年)(豆瓣)图书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8年) 介绍、书评、论坛及推荐https://book.douban.com/isbn/9787521805383
4.城镇居民对房价问题的看法调查报告当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明白时,我们必须开展调查以搞清情况,最后将调查结果、战略性的建议写进调查报告。快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城镇居民对房价问题的看法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镇居民对房价问题的看法调查报告 1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dcbg/20230317184927_6679726.html
5.对当下经济如何看?央行调查报告来了贷款总体需求居民收入信心...央行调查报告来了 贷款总体需求、居民收入信心等均有上升 证券时报消息,10月9日,人民银行发布三季度针对银行家、企业家和城镇储户的三份例行调查问卷报告,三份报告分别从宏观经济热度、贷款总体需求、经营景气和盈利、收入与就业等方面反映不同群体对当下经济的感受和对未来经济的预期。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7712&newsId=5050608
6.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通用14篇)想要知道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最后用调查报告将调查成果展示出来。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调查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篇1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在逐渐增加,收入来源也越来越广泛,随之农民的收入越...https://www.oh100.com/a/201207/112074.html
7.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精选7篇)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精选7篇) 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务必要去调查清楚情况,并且最后的结果会记录在调查报告中。那么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ttps://www.qunzou.com/shuzhibaogao/1979.html
8.2022年西安民生监测调查报告出炉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记者22日从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了解到,2022年西安民生监测调查报告新鲜出炉:2022年,西安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温和;住房销售价格水平回调。 2022年,西安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14元,收入水平分别高于全国(36883元)3331元、全省(30116元)10098元。2022年,西安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8418元和...http://m.cnwest.com/sxxw/a/2023/02/23/21278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