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凡雷孔祥玲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财政与金融学院副教授山东轻工业学院财政与金融学院副教授
一、金融保险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调研不细,学生分配岗位不明
(二)培养目标、学生考核缺乏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既懂专业理论又能具体操作的实用型人才,具体到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素质全面,适应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具备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公司实务经营能力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的培养,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有的高职院校没有把培养目标具体到金融保险专业上来,对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如何培养认识不到位,对金融保险专业缺乏细致的专业培养规划,专业课难以与保险行业要求的从业人员的从业能力相对应,学生考核只注重保险行业的一般知识,忽视保险行业的专业技能,难以适应保险行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
(三)专业教师团队人数不够,努力方向不明确
摘要:保险行业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校保险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来提升学生素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研究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设置、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和组织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课程建设、加强科研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引导学生参加科创等活动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应用型人才;保险专业;课程建设
教学质量管理是保证教师达到预定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书育人目的的重要保证。而在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管理要素的分析与研究,达到提升管理质量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
一、保险行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分析
(一)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保险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内保险业务恢复初期的跑马占荒式发展,逐渐走向今天的内涵式发展。而能够实现保险企业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素就在于高素质的人才。表面上看,保险行业的主要人员构成是营销人员,而整体营销人员的素质并不是很高。这实际上是一个制约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因素。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容易出现在我国曾在多地发生的老年人“存款变保险”事件。这个事件当时是两个监管机构银监会和保监会(现在的银保监会)合力才得以有效解决。而究其根源,保险从业人才素质不高,才导致重展业、乱承诺的乱象频发。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手段,就是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在人员招聘、员工培养、岗位职责确定、绩效综合考核等方面建立严格的标准,完成高素质人才在保险业员工中的更新,最终实现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高端行业人才的需要
第一篇:论在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招聘单位很难找到称心的员工,应聘毕业生同时面临难以找到合适单位的困难。这种时代背景下高校在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已经成为当前学校的工作重点。职业素养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养成的。它涉及了从意识到实践、从语言到行为、从生理到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提供了一些培养在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方法,它包括提升专业兴趣,培养职业道德,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规划专业实践等。酒店管理专业本科院校眼下也亟需将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便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酒店管理专业
一、职业素质养成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指教育者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和培养,从而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并将良好的职业习惯融入其思想中。
根据《国家示范性高等院校建设项目预审标准(试行)》,“专业建设”一指标的子指标“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中提到“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有效地、创新性地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形式多样的校内、校外活动。”这一标准明确的说明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是高等院校的职责所在,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也更多地将学生的职业素养考虑其中。当今,在校大学生出生年代大多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些学生中也多以独生子女为主体,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意识理念叫前些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有个很大不同,自我意识强烈,而在工作方面,更多地表现出在责任意识上的薄弱。只有将道德教育、责任教育贯穿到平日的知识教育当中去,才能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理想以及职业道德原则,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养成的。它涉及了从意识到实践、从语言到行为、从生理到心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环境和教育对职业素养的养成影响重大。学校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利用各种场合、坚持长期性的坚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不仅成为课堂上知识的接受者,更能通过生活中、社会上的实践提升自身水平,日后是自己成为酒店满意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