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保险行业正经历一次“洗牌”,保险公司愈加体会到保险消费的不足,愈加认识到保险转型的必要,行业需要进一步深化贯彻“保险姓保”理念,完善寿险、健康险、意外险等保障类产品体系。
1、线下业务受影响明显
银保监会网站发布2019年保险业经营数据。内容显示,截止2019年底,保险业总资产20.56亿元,同比增长12.18%,全年累计原保费收入4.2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7%,其中财产险行业原保费收入1.16万亿元,同比增长8.16%;人身险行业原保费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13.76%。其中健康险原保费收入7066亿元,同比增长29.7%。
赔付支出方面,2019年保险行业1.29万亿元,同比增长4.85%。其中财产险赔付6502亿元,同比增长10.26%,人身险赔付支出6392亿元,同比降低0.14%,寿险业务赔付支出3743亿元,同比降低14.72%。
(备注:2012、2013、2014年保费收入增速分别为7.69%、11.69%、17.44%)
首创证券分析师李甜露表示,2月保险行业业绩将低于预期。按代理人渠道比重与新单下滑程度测算,预计一季度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将有不同程度降低。保险赔付方面,健康险赔付会有一定增加。
2、险资面临配置压力
一位险企人士表示,传统保险销售与服务模式均受到冲击后,NBV增速不及预期,随之而来的便是影响保险板块表现和险资的配置。中国人寿金融研究院指出,保险资金运用将面临较大配置压力。
李甜露指出,短期内险企投资收益将大幅降低,配置或向债券转移。投资收益方面,由于险企2019年一季度市场投资收益表现突出,预计2020年一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将大幅降低,资产配置在疫情前期可能向债券、存款转移,后期将保持整体平衡、股票和基金类资产配置逐渐增长的趋势。
3、长期冲击有限下半年将迎来拐点
刘文强判断,疫情缓解后,寿险保费增速逐渐恢复,长期看对行业保费的负面影响不大。分险种看,意外险和人身险均显示在疫情期当月保费增速减弱,健康险逆势增长,反映出疫情爆发后消费者保险意识增强,潜在购买需求转化为大量购买行为。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人身险行业原保费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13.76%。其中健康险原保费收入7066亿元,同比增长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