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依靠行政条例一刀切是很难明显改善这一问题的,如能与救助流浪猫的组织、社区、宠物医院联合起来,也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针对这个消息的一项投票中,截至7月22日,支持将流浪猫管理纳入新养犬条例的占20%;认为流浪猫并没有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纳入管控没有必要的占了78%;而认为这件事情还真不好说的占了2%。
第一,由于流浪猫不会定期注射疫苗和驱虫,即便有人投喂,也不可避免会进食厨余垃圾,这就使得流浪猫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第二,社区内流浪猫发情期间的尖叫、撕咬、四处便溺,都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攻击接近的居民。
第四,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流浪猫也造成了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激化,支持投喂流浪猫的居民和反对投喂流浪猫的居民势同水火,进而影响到社区整体的安定和谐。
从目前城市流浪猫的现状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不进行有效干预,流浪猫问题不仅仅造成人与猫之间的矛盾,也会激化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那么把流浪猫管理纳入新养犬条例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首先,从总体来看流浪猫的捕捉难度要大于流浪狗,捕捉和收容方式不科学的话,流浪猫会产生很大的应激反应,造成健康状况急速恶化,甚至死亡。如果捕捉到的流浪猫大量死亡或者主动对它们施行安乐死,对流浪猫尸体集中无害化处理就要付出较高成本。
其次,如果流浪猫在被捕捉后,顺利进入了收容、认领、领养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就需要有大量场地暂时安置流浪猫,并且还要提供被领养之前的体检、绝育、饲养成本,这样的支出也相当可观。
这样看来政府依靠行政条例一刀切是很难明显改善这一问题的,如果能够与救助流浪猫的组织、社区、宠物医院联合起来,也许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如果新规可以支持社区开展国际通行的最有效解决流浪猫泛滥问题的TNR(Trap捕捉,Neuter绝育,Return放归),那么就能够把流浪猫问题化整为零。
以上海的大型社区康桥半岛为例,2019年在居委会的支持下,半岛社区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来推广流浪猫关爱和TNR理念,当年志愿者为社区内129只流浪猫做了绝育,三年累计绝育数量达到300只。
如果政府在全市所有居民社区都开始推行TNR,那效果可能会比专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去捕捉、收容效果要好得多。
其二,如果新规可以支持社区规范猫屋搭建和投喂地点、频次,让流浪猫的居住和进食区域能够远离社区主干道和人流密集区域,并且有志愿者定时进行清理,那么也能够把流浪猫扰民的几率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部分流浪猫救助人反对把流浪猫管理纳入新养犬条例,可能并没有想过新规潜在的积极影响,而是习惯于以对抗取代对话。实际上,不管是在社区中遭遇流浪猫引起的矛盾,还是面对政府即将出台的新规,了解不同群体的立场,考虑不同群体的关切,才能够达成共识,并借助政府的力量来推动TNR,让人猫共处的环境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