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年而立,众惠相互打造中国特色相互保险模式
引领相互保险发展未来
相互保险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和上千年的渊源,作为主要保险形式之一,先于股份制保险产生,经过历史的发展和进化,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但它在国内仍属于新兴“物种”。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多种市场主体协调发展、适度竞争、充满活力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在“保险姓保”行业趋势的背景下,尝试引入相互保险模式为社会民众提供更普惠的保障成为必然。2016年6月,原中国保监会批准三家相互保险社的批筹申请,2017年2月14日,众惠相互率先开业。
面对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与重塑,众惠相互主动融入互联网大潮,充分运用互联网前沿科技和大数据风控技术打造平台型相互保险组织,用科技为个人健康和中小微企业全周期风险管理构建“坚固壁垒”,并创新相互保险服务社会的机制,引领中国相互保险市场健康长久发展。
深耕垂直和特定领域践行“健康中国”守护者
相互保险的核心精神体现在“守望互助”,“相互”的本质是自下而上,先有同质群体,再有相互保险计划。为此,众惠相互将服务对象的目光投向具有同质特征与需求的群体,结合实际设计开发相互保险计划。
与此同时,由于会员与相互保险机构利益保持长期、高度一致,“准公共产品,公开透明,公益属性”等成为相互保险的主要特点。基于此,众惠相互开发的产品属性着眼于弥补社会保险与传统商业保险的断层,从会员需求出发,以普惠性为主要目标,其产品价格也具有显著优势。
在“健康中国”战略和“三医联动”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指导下,众惠相互联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与内蒙古福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华西妇儿联盟家庭医生互助计划”,持续为基层医疗机构赋能。该计划建立了以转诊标准和转诊路径为核心的转诊平台,健全家庭医生培训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强考核认证,全面提升基层儿科医生诊疗能力,推动医联体内医疗水平同一标准、同样水平、同等质量,基本形成了“首诊在基层、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紧密合作”的儿科医联体运营“成都高新模式”,推动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社区,有效破解了儿童“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放心”的问题。
疫情期间,华西妇儿联盟针对儿童疫情防护专门组织培训,为家庭医生赋能,提升疫情筛查识别能力,确保医护人员安全,配合做好社区防控和关口前移等基础工作,广泛动员和宣传,筛查发热患者,监测健康状况和开展健康管理,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大大提升了疫情筛查和医疗救护的可及性和安全性。“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华西妇儿联盟经受住了考验,对加强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同时,该计划得到医生、家长的认可和支持,目前已覆盖成都全市10个区县,包括妇幼保健院9家、基层医疗机构129家,并正向达州、巴中、眉山、资阳、西昌等地数十家医疗机构拓展。
2019年10月,众惠相互联合轻松集团、丁香园、中康资讯、美年大健康等大健康领域优质服务者,率先成立了慢病管理联盟,以保险为载体,形成跨界的闭环生态圈,围绕慢病人群“诊前、诊中、诊后”三个环节,开展全链条式的合作,构建慢病的一体化病程干预及管理机制,解决广大慢病患者不能参保、保费昂贵等问题的同时,更加强调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与此同时,众惠相互正式推出了“三高”、“乙肝”等慢病人群可投保的保险产品——“惠享e生·众惠百万医疗”。
不仅聚焦健康险,众惠相互也在金融创新作了实践。农村地区是相互保险发挥独特优势的最好场景之一,也是众惠相互重点布局的领域。宁波慈溪农村保险互助社是国内率先开展农村相互保险的组织,2018年起经监管批准,众惠相互受托对宁波慈溪农村保险互助社提供专业化的运营管理服务,帮助其实现快速规范发展和稳健永续经营,完成了运营规则优化及产品迭代,并通过积极宣传及运营、IT及再保等专业服务大幅提高了互助保险覆盖率,充分调动农民自主管理、防灾防损的积极性,兼顾了互助社盈亏平衡、保险服务质优价廉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助力农村互助提质增效,积极推动改善农村社会治理。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互助社已覆盖当地9个村,整体参保率达98.68%。
走过三周年,众惠相互的成长历程是中国新生的相互保险市场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相互保险领域的先行者和探路人,未来,众惠相互将秉持会员“共有、共治、共享”核心理念,专注于立足特定人群的风险保障和健康管理,快速复制已初见成效的“小而美,专而精”发展之路,坚守从会员需求出发设计保险产品与服务,践行“向善”的企业文化理念,聚焦民生关切,让保险更温暖,让社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