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后,2012年4月6日、也就是在小米两周岁生日的这天,第一届“米粉节”正式举办。此后,将小米“生日”举行“米粉节”的传统,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从发新品到发福利,米粉节的变迁史
第一届米粉节现场,图片来自小米社区
比如说2012年的首届“米粉节”,小米就在北京798艺术区召开了规模不小的发布会。现场推出了小米手机电信合约机,同时开放了初代小米手机的第六批10万台现货购买渠道。
又比如说在2013年的第二届“米粉节”上,小米在国家会议中心高调举办新品发布会,一口气推出了小米2S、小米2A、MIUIV5系统三款重磅新品。同时更大规模的线下聚会,也让现场的“米粉”近距离感受到了小米的快速成长。
不过自2014年开始,“米粉节”的形式就发生了一些不小的变化。一方面,此后多年小米并没有再在这一天举办专门的线下大规模“米粉”见面活动,直至2021年才以“OPENDAY”的形式,让500位忠实米粉聚集到北京小米总部,深入了解小米的研发成果、与雷军一起为小米庆生。
另一方面,“米粉节”更大的变化,在于它不再与特定的新品发布挂钩,而是逐渐变为了回馈用户的线上特卖活动。并且活动的主题也逐渐不再是以“新品开放抢购”为主,而是变成了基于大额优惠刺激下的全品类促销。
米粉节的促销名单,也隐含着小米产品的变化
可以说,从主打“线下聚会”到转向“线上特卖”、从面向少数极客米粉的近距离狂欢,到如今哪怕非小米用户也能参与的促销活动,“米粉节”的形式变迁的背后,很明显反映出了小米从一个小众品牌成长为大型科技企业的历程。
不过除了举办形式的改变外,在历年“米粉节”的主推商品中,我们更能够挖掘出一些有趣的信息。
比如说在前文中我们曾提及,最早的两届“米粉节”小米主推的基本是旗下数字系列旗舰手机。而到了2014年的“米粉节”前后,包括初代红米Note、小米路由器、小米平板、小米手环,以及小米智能插座、小米空气净化器在内的一众新品纷纷亮相,“米粉节”的促销阵容也变得更为丰富。
事实上,自从2014年之后,“米粉节”的主角就已经不再局限于小米手机了,并且越来越多的生态链产品也开始逐渐成为周年大促中的高光时刻。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16年“米粉节”期间,小米发布了初代米家压力IH电饭煲。在这款产品发布前,国内市场虽然已经有一些品牌推出IH加热方式的同类产品,但一方面价格普遍在2000元甚至更高的水平,并且另一方面极少有带可变压力设计的型号。可自从米家压力IH电饭煲上市后,一众无压力设计的国产IH电饭煲普遍迎来价格“跳水”不说,同时米家IH电饭煲更是在短短两年间实现了超过100万台的销量,甚至成功打入日本市场,堪称“国货精品”的优秀代表。
米粉节并不只属于“米粉”,所以小米才能成功
最初是因为有网友提出,当年“米粉节”提供的优惠券力度比此前小了,是否显得有点诚意不足?随即这位网友就遭到诸多的驳斥。在这些驳斥言论中,有人痛惜小米2017年“米粉节”优惠力度大到不合理,导致黄牛和“非米粉”为了抢劵而过于泛滥,结果反而造成体验不佳。也有人理性分析小米当时的财报和利润率,指出如今“米粉节”的优惠力度已远胜此前。当然,最有意思的是有“米粉”建议,小米干脆应该在米粉节推出专门针对忠实用户的特殊优惠策略,比如只有买了足够多小米产品的人才能得到的专属优惠券之类。
老实说,这一场“辩论”看下来,我们不能否认,最初提出疑问的那位朋友可能多少是有点想“多占便宜”的意思。可能Ta就像哪些驳斥的网友所说的那样,是准备先搞个100元大额优惠券,再去买99元的无门槛商品也说不定。
但是回头来看,针对这样的舆论小米“改过伐”?并没有。自那之后,米粉节的无门槛大额优惠券依然存在,小米也从未推出过只有达到一定消费额度才能享受的优惠政策。纵观多年来米粉节的各种促销活动,也从未有任何对用户身份的区隔,不管你是忠实的“老米粉”、还是近年来才接触小米的“新米粉”,哪怕仅仅只是想要在活动期间捡个便宜的消费者,小米都一视同仁、敞开怀抱给予平等的优惠待遇。
这就意味着哪怕你最初可能只是想要在“米粉节”期间占个便宜,小米也会满足你,然后让你通过此后的使用意识到产品实实在在的优势。最终,一个忠实的“米粉”可能就此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