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越来越多的“铲屎官”将目光投向宠物险。
“带‘毛孩子’进一次医院,我一个月的伙食费没了”,近日一位养猫人士如此感叹宠物就医贵问题,引发众多“铲屎官”共鸣。随着“它经济”产业链不断延伸,能帮助宠物主分摊一部分风险和资金压力的宠物险,成为部分险企在“互联网+保险”方面的创新实践。
宠物看病贵
“给宠物做一次检查,费用比得上我自己一年去医院看病花的钱”“我家猫上次做核磁共振花了2000多元”“我家狗前几年得了犬瘟热,各种检查用药治疗,住院几天前前后后花了五六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庭饲养宠物最大的开支就是医疗费用,频次高、价格贵是宠物医疗的显著特点。
“宠物狗最近长肿瘤需要切除,一共花费5754元,保险理赔了1500元。”一位养狗人士说,“提交住院手术证明后,几天就完成了理赔。”
日前,“00后”小王给自己的猫咪买了一份宠物医疗保险。她调侃说:“这给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一分保障。”
目前市场上宠物保险产品繁多,主要涵盖宠物医疗险和宠物责任险。前者主要是解决宠物猫和宠物狗的看病问题,后者主要是针对宠物猫狗袭击或咬伤他人造成的风险。
多家险企参与
目前,中国宠物保险的主要消费人群为“90后”。天风证券数据显示,我国宠物险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未来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预计超过20%,且渗透率(1%)相比部分发达国家(40%)尚处于较低水平。
众安保险半年报数据显示,宠物险上半年同比增速达到60倍,预计今年众安宠物险保费规模仍有持续、可观的增长。众安保险CEO姜兴说:“我们看好国内宠物经济增长潜力,未来我们会持续融入宠物产业链,深度参与宠物经济。”截至上半年末,众安保险的宠物保险已经服务超过100万宠物主。
行业发展仍存痛点
目前来看,宠物保险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行业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痛点,参与宠物保险市场的险企仍在少数。
谈到部分险企不愿或难以涉足宠物保险的原因,某保险经纪公司销售总监说:“保险产品设计要考虑到标准化、透明度、利润等方面。宠物很难做到标准化,信息不透明,宠物的病历、病史无法做到信息化和准确化,保险公司开展此项业务性价比较低。”
众安保险宠物险产品经理戚蕙说:“保险公司在开展宠物险业务的过程中会出现前后端无法把控的状况:一是无法识别宠物的真实身份是否唯一;二是宠物医院暂时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体系,缺乏非常完善的管理。”
“宠物体表差异性较小,想要区分出每一只宠物并建立专属的投保档案需要依靠宠物鼻纹技术与宠物芯片技术的发展。这意味着,保险公司也应该把自己定位为科技公司,利用AI等技术完善宠物数据库。”亿欧智库分析师陶艳梅认为,目前国内正规且具规模化的宠物医院较少,且大多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保险公司应该积极寻求与处在这些城市的宠物医院达成良好合作关系,扩大产品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