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民大学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江苏苏禾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主办的“以保险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新型消防安全治理体系专家研讨会”1月12日在苏州召开。江苏省法学会会长周继业,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总工程师曹勇兵,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分公司总经理王晓勇出席并致辞。来自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苏州大学、江苏警官学院等高校和智库的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集中研讨、纷纷建言献策。
顾海东认为,本次专家研讨会提出“以保险业社会责任制推动构建新型消防安全体系”的命题,与党的二十大关于公共安全治理必须更加突出事前预防的部署要求高度契合,建立新型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风险隐患,全力管控火灾形势,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推动关口前移、消除隐患风险与深化消防改革方向一致,新型消防安全治理体系让作为应急救援国家队的消防救援队突出实战导向,更好地承担灭火救援职能。解决安全风险关口前移问题的主力军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要真正承担起社会责任,提升自身能力,通过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安全服务,助力企事业单位真正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位。苏州从2023年开始探索新型火灾保险试点,2024年将加大推进该项工作。期望苏禾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与消防部门、人保公司继续深化合作,抓紧研究与新型消防安全治理模式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推动课题理论成果向实践落实,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王晓勇表示,人保财险苏州市分公司在行业首创“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模式,着力打造“专业化队伍+标准化服务+科技化赋能”的专业能力体系,在服务企业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风险减量服务,试点开展高层建筑“智慧消防”项目,首创“火灾公众保险+电气火灾检查”新场景,为1318家企业提供风控服务,探索了保险服务消防安全治理的新路径。
2023年8月以来,江苏苏禾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会同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人保财险苏州市分公司,就“建立火灾保险与消防监管一体化防灾机制”开展课题研究,探寻系统化改革思路。江苏苏禾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席张跃进、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朱亚明和课题组在会上介绍了课题研究成果。中国人民大学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旭、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张兰青、国家发改委《改革内参》执行主编王平、苏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程雪阳、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黄晓春、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孙煜华等专家学者,分别从各自的专业视角进行点评并提出指导意见。
专家们认为,当前消防安全管理与监督不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突出表现在:社会单位长期存在共性消防安全痼疾,消防安全监管压力日益增大,火灾保险与消防安全监管未能形成合力。消防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的基本取向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探索构建由消防安全监管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消防安全监管格局。以强化保险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新型消防安全治理体系,是破解消防安全监管难题的有效举措,苏州市“保险+服务”现代火灾保险模式具有实践示范和推广价值。
专家建议,现代火灾保险可以为单位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火灾风险评估、隐患整改建议、日常预警报警、消防培训演练等服务,提升单位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从而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构建火灾保险与消防安全监管一体化防灾机制,需要健全法治化体系,推动建立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承担社会化责任,提升火灾风险社会治理效能;加强专业化职能,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险减灾服务;运用市场化手段,增进火灾保险国内外竞争力;提高智能化水平,促进现代消防安全监管体系构建。
江苏苏禾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研究员殷建国主持研讨会。会议期间,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分公司、江苏苏禾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还就探索建立火灾保险与消防监督管理相衔接的机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