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保险是指以存放在固定场所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财产物质为保险标的,有保险人承担保险财产遭受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损失的经济赔偿责任的一种财产保险。
向保险人支付费用的人被称为“投保人”,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的费用被称为“保险费”,保险对象即保险标的。
1.2火灾保险的实质
火灾保险的实质是对于可能发生的不可预料的火灾损失,由多数人来共同分担损失的一种方法。被保险者一旦发生火灾造成被保险标的毁灭或受损,保险部门则发给购买保险一方一定数量的赔偿金,该赔偿金其实是由购买火灾保险的非受灾者共同承担的。也就是说,保险的实质就是分散风险,分摊损失。
1.3火灾保险的主要险种
我国目前开办的财产保险业务没有直接用火灾保险的名称,但都是在火灾保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火灾是其中最重要的承保风险。主要有以下四种:
1.3.1财产保险基本险
财产保险基本险是以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的财产物质为保险标的,以被保险人面临的基本风险为保险责任的财产保险。主要有四项责任:火灾、雷击、爆炸和飞行物及其他空中物体坠落。
1.3.2财产保险综合险
财产保险综合险的保险标的、保险金额确定和保险赔偿处理等内容与财产保险基本险相通,所不同的就是保险责任较财产保险基本险有所扩展。
1.3.3家庭财产保险
家庭财产保险是面向居民家庭或个人的火灾保险。保险人在承保家庭财产保险时,起保险标的、承保地址、保险责任等均与企业火灾保险有相通性,在经营原理与程序上也基本相同。家庭财产保险的承保风险以火灾、盗窃为主;赔偿方式是第一赔偿;主要险种有普通家庭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两全保险、家庭财产长效保险。
1.3.4利润损失保险
1.4自留风险与免赔额
为鼓励采取保险措施,保险公司以减少保险金的方式来刺激资产所有者与他们一起分留火灾所带来的经济负担。通过将参与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的形式,资产所有者只承担了火灾的部分风险,这一部分由资产所有者自己承担的风险叫做自留风险,自留风险的等级在保险合同上成为免赔额。
即,当损失没有达到自担风险量D时,保险公司不负任何责任,当损失L超过D时,保险公司只对(L-D)这部分负责,投保者自已要承担D这部分损失。
合理地加大自留风险的量,特别是对于工业和商业兴致的建筑物,可以起到提高消防措施等级的作用。适当的自留风险,主要取决于所提供的火灾防护等。为鼓励大家接受自留风险,保险公司对其提供较高的保险费折扣率。
1.5保险费率
2消防技术措施与火灾保险组合的模型
工业或者商业公司的业主一般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由于安装消防措施和接受了自留风险而带来的保险费折扣。但是,在确定经济合理的自留风险时,业主不可能充分考虑为减少火灾的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损失(如产品、市场、利润的损失等)而安装消防设施的价值。如果有足够的消防安全系统,业主就可以承担一定的风险并接受较大的自留风险。这将会减少总投资成本,这包括:自保部分的火灾损失、消防设备的费用和保险费用。
为确定一个消防设施与保险的最优方案,业主可以综合考虑不同自留风险的情况下,采取的不同消防设施,这个分析可以用决策树理论提供的框架。以概率分布理论为基础的统计方法,可以用来估算由于不同的消防技术措施和不同的自留风险下,所引起的火灾损失的减少量。
资产所有者对于风险的态度是不同的,但是大部分人采取避免风险的态度。一些人可能愿意承担较小的损失,但是反对大的风险,即害怕承担是公司受到破坏性的巨大损失。可以用效用理论对风险方案进行量化。这个方法也可以用来估算公司用于消防措施、自留风险和保险金费的支出最大投资额。这些量主要由下列的因素决定:公司的资源、经济实力、性质、间接损失和对风险的态度。在最大的可支出限度内,自留风险的大小应当与采取消防措施相一致。
在提高消防措施和自保的最优程度时,可能遇到下列问题:一些保险公司可能会认为自留风险太大是不经济的,其保险金的收入会减少,从而导致公司赚取的资金不够支付公司的日常开支和赔偿金;另外,资产所有者更愿意选择全部保险或者较小的自留风险,尽管其采取了所有的消防措施,因为火灾所引起严重后果的残余风险有时虽然比较小,但也是难以接受的。
那么,在采取消防技术措施与购买火灾保险时,究竟怎样才是最经济的呢?
2.1年总成本最少模型
根据工程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在消防投资经济效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应使年总成本最小化。
式中,T为年总成本;F为火灾发生概率;I为年保险费用;为未投保财产火灾损失的年期望值;C为消防系统年平均费用(包括主要设施购买成本年值与维护成本年值)。
在考虑自留风险的情况下,投资总成本变为:
式中,为自担风险额为D时的年保险费用;为当财产所有者可以接受的自担损失为D时,火灾的期望损失值。
2.2经济性与安全性最优组合模型
2.2.1安全性
对一个业主来说,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才能进行稳定的生产活动,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2.2.2经济性
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经济性就成为了业主关心的问题,一个只注重安全而毫无经济性可言的消防投入方案,将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对企业的效益来说是无益的。消防投入的经济性就在于既可以达到规避以火灾为代表的灾害风险,同时又能以最低消防投入成本得以实现。
2.2.3安全性与经济性的最优组合
图1.1安全性与经济性最优组合
经济性(MB)随着投入的增加是递减的,而安全性(MC)随着投入的增加是递增的,如图所示,两者必然会有一个交点,这个点就是经济性和安全性的最优组合点。按照消防安全经济学原理,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相对的安全,这个最优组合点就是一个相对安全经济性又好的点。
2.3最优安全度模型
消防系统的安全度,也叫保护度,是指采取消防技术措施后,火灾损失所能下降百分比的大小,或者是被保护财产免受损失的百分比大小。安全度越高,一般来说需要较大的消防投资。而从经济效益的方面来说,安全度应当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才能确保消防系统投资的合理性。最优安全度意味着火灾总损失最小,即经济性最好。
边际投资指安全度增加一个单位时,安全投资的增量。边际效益则指安全度增加一个单位时,安全效果的增量,这里是指火灾损失的减少量。边际损失是指安全度增加一个单位时,火灾损失的减少量。
安全度的边际投资随安全度的提高而上升;而安全度的提高,带来的边际损失呈递减趋势。通常有这样的规律:当处于最佳安全度时,边际投资的增加量=火灾损失的减少量。在安全度低于时,提高安全度所获得边际损失大于边际投资,因此,提高安全度是必须而且值得的;如果超过,那么提高安全度所花费的边际投资大于边际损失,即安全效益在下降,此时也可以理解为火灾的控制过于严格了。
边际分析的方法利用的是西方经济学中边际成本与效益的理论与方法,该方法在理论上是绝对正确的,但由于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的数据难以确定,因此在工程实际应用上收到了一定的限制。
2.4总投入等于总损失模型
企业的防火成本包括基础设施、消防设施和器材、消防管理费、人工费等各项成本及可能的机会成本。火灾损失也是多方面的,包括直接的财物损失、间接的财物损失、社会秩序和安全损失等各种损失。总损失是各项损失之和。
在该模型中,对投入和损失进行了简化,投入方面只考虑消防设施、消防技术措施和保险费用的投入;损失方面,只考虑直接的经济损失。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最优的组合是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少的损失。当然这其中存在一些约束条件,如灾害的数量和损失的程度必须控制在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由于损失量随着灾害数量的上升而快速上升,而灾害的数量则随着投入的升高而降低,投入的边际效益是递减,而损失的边际效益是递增。在损失增加和总投资增加及损失递减中,存在着一个总投入=总损失的灾害数量均衡点,而这一点也就是投入的控制点,即最优组合点。
3结论
3.1今后我国消防与火灾保险的结合展望
火灾危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危险必然伴随着损失,而且危险具有不确定性。对危险的处理有诸多方法,危险回避、危险自留、危险转移、损失控制都是可供选择的。保险就是使众多的个体结合起来,共同对付危险,从整体上提高对危险事故承受能力的一种危险损失转移机制。从补偿的观点看,保险不同于损失防范,并不能减少损失财产的数额,保险只是从包括遭受财产损失在内的许多财产所有者那里汇集保费,以补偿财产遭受损失的所有者。消防是一种对火灾损失的控制,包括对火灾损失的预防和火灾损失的抑制。前者是指在火灾损失发生之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火灾损失的各项因素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后者是指在火灾发生时或发生后,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发生的范围或损失程度的行为。
这两种防灾措施在原理上是互补,可以相互结合,共同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目前,消防与保险的互动机制形成在望。
3.2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为与火灾风险直接发生经济效益的我国保险公司,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在市场竞争规模、经营管理手段、保险营销方式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对火灾预防工作却一直没有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与公安消防机构处于简单的初级配合之中,在承担火灾风险抵御中无意识也无方法发挥其应尽的防灾防损职能,处于“积极的保险,消极的防灾”状态,只重业务发展速度,轻视业务发展效益,更没有在火灾风险的估测和评价中通过对大量的详细的损失资料加以分析,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简单地注重承保的规模,忽视承包的质量。面对不断增大的火灾理赔,只关心对承保风险的承诺,而疏于对承保风险的管理,只顾理赔,无人防灾。
保险公司在灭火救援中,也有减少火灾损失的需求,减少事后保险公司的赔偿。对此,我们应该强化保险公司的职责,重视防灾,对于已经投保的企业,保险公司要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抽查,督促投保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自觉地搞好消防工作,以降低火灾风险,有条件还可以还请一些专家来对企业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指评,从而促进保险与消防联动机制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GanapathyRamachandran,theEconomicsofFireProtection[M],
SimultaneouslypublishedintheUSAandCanadabyRoutledge,1998.
[2]田玉敏,消防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DouglasB.Rideout,Thecosteffectivenessfrontier:itsusein
budgetformationandallocation,Coloradostateuniversity,2003.
[4]田玉敏,论消防措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最优组合[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6,2(15).
[5]邢志祥,冯海祥.消防投入的费效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1999,19(4):11-13.
[6]田玉敏,重大项目消防投资的经济性评价[J].灾害学,2005,20(3):13.
[7]NationalFireSprinklerAssociation,ResidentialFireSprinklersForLifeSafety[R].2001.
[8]SwedishChemicalsInspectorate,FireandFireProtectioninHomesandPublicbuildings[r].2006.
[9]陈宏,基于保户和保险公司共享的最佳巨灾保险[J].灾害学,
2004,19(2):92-96.
[10]吴江淞,消防投入的非效率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2006,22(6):71.
[11]董丹,韩丽萍,消防安全管理的经济学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1:92.
[12]WattsJM,Jr,ChapmanRE.EngineeringEconomics.Section5,Chapter7,SEPEHandbookofFireProtectionEngineering.3rdedition.Quincy,MA:NationalFireProtectionAssociation,2002
[13]赵晓,汪本简.关于火灾的经济性分析[J].山东社会学,2006,2:38.
[14]乔治·E·瑞达,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