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从信用保证险一大悬案看监管的历史变迁保险公司险种保险法担保法

我国关于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官方提法最早出现于我国第一部保险合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之中。该条例是国务院于1983年9月1日颁布的,其中第二条明确:“本条例所指的财产保险,包括财产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以财产或利益为保险标的的各种保险。”该条例中,保证保险是与信用保险并列的险种,与其它传统财产险种一起共同构成财产保险。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条规定:“财产保险的投保方(在保险单或保险凭证中称被保险人),应当是被保险财产的所有人或者经营管理人或者是对保险标的有保险利益的人。”

我们知道,在以三方信用合同为基础合同的保证险业务中,投保方并不等是保险单中的被保险人,而该条例明确将保证保险列入财险保险之中,说明此时的保证保险尚未出现三方基础合同的复杂情况,只是包含例如雇员忠诚保证保险等只涉及两方关系的传统保证保险业务。

同样的提法也出现在我国第一部保险业监管法规之中,国务院于1985年3月3日发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其中第二十一条也明确提到:“人身保险以外的各种保险业务:指财产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等业务。”

该法规颁布之后长期发挥了作用,直到1995年6月30日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代替。后于2001年10月6日被国务院废止,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2002年10月28日,第一次修正;2009年2月28日,修订;2014年8月31日,第二次修正;2015年4月24日,第三次修正,使用至今。

《保险法》中谈及信用保证保险的地方不多,只是在介绍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和分类时对主要险种进行了罗列。其中我们注意到前后几次修正案的说法多少有不同:

在1995年最早版本《保险法》中是如此介绍财产保险的业务范围:“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一)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之后的2002年第一次修正版说法与之相同。

但在2009年修订版中改变了说法为:“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一)人身保险业务……(二)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后面第二次修正版、第三次修正版均沿用了该说法至今。

分析至此,问题来了:为什么前两个版本《保险法》在介绍财产保险业务范围时没有提到保证保险,而之后版本增加了保证保险?为什么《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以及更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中均提到了保证保险,而作为替代《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的前两版《保险法》却没有提及?是没有列举进去而由“等”字概括了?还是另有原因?

在《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0年第2号)中第四十五条详细罗列了财产保险公司可经营的所有保险业务,其中第14项为保证保险,第15项为信用保险。

同时在《关于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的复函》(保监法1999第16号)中,保监会明确回复了最高人民法院告诉申诉庭有关保证保险的概念:“保证保险是财产保险的一种,是指由作为保证人的保险人为作为被保证人的被保险人向权利人提供担保的一种形式,如果由于被保险人的作为或不作为不履行合同义务,致使权利人遭受经济损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承担赔偿责任。”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1年第336号)在介绍保险公司业务范围时,说法与《保险法》(1995年6月30日原版)一致,在财产保险的范畴时未提及保证保险。

真实原因到底为何呢?作者在此有两个猜想。

猜想一:纯属巧合。国家立法机构在讨论出台1995年原版《保险法》时,并未区别看待保证保险,只是在罗列财险保险险种时没有突出强调,而用“等”字进行了概括。

猜想二:故意忽略而有意为之。在此补充一个细节:就在原版《保险法》发布的同年,也就是1995年10月1日,我国第一部《担保法》同时出台了。而我们知道,在保证保险发源地的美国和盛行之日本,保证保险和保证担保是混业经营的,保证保险保单只是保险公司出具的担保函。而在我国,保证保险到底适用《保险法》还是《担保法》,彼时的学术界、法理界和业界并未讨论清楚。因此,在具有争议的情况下,《保险法》采取了“搁置争论”和“不提及保证保险”的策略。

作者同时发现,学术界关于保证保险与保证担保关系的大讨论恰巧同时发生在2000年前后,引发大讨论的背景缘于上世纪末快速发展的汽车分期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由于信用环境的不健全以及风控手段的缺乏,该险种出现大量不良(很多保险公司该险种的赔付率都超过120%,有的甚至高达500%),引发了保险公司与银行(被保险人)的大量合同纠纷案件。《关于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的复函》(保监法1999第16号)中涉及的“中国工商银行枯州市苏仙区支行与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枯州市苏仙区支公司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纠纷的根本便是保险公司开具的“保证保险”适用《保险法》还是《担保法》。由于两家机构各执一词,将官司打到了最高院。最高院不明就里便请保监会给与意见。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作者认为猜想二可能更贴近现实。

进一步思考,我们会发现导致我国信用保证保险监管历史上的混乱提法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是保证险商业需求的复杂化,从两方保险演变为三方保险;二是不同于美国等国的国情,在发现问题与矛盾后我国《保险法》和《担保法》的分业监管框架已然形成,而作为“国外跨界选手”的保证保险无法混业经营,只能在最适用自身监管框架下发展出一条独特的理论与实践路径。这也是我国保证保险独特于全球的最主要原因。

详细解释一下。我国早期引入的保证保险均属于传统保证保险业务,只涉及两方当事人:作为保险人(或保证人)的保险公司和作为被保险人(被保证人)的自然人或企业,内容往往是对被保险人品行无缺的认可或是企业产品质量、保修期限的保证,虽然保险目的是为向第三方权利人提供保证,但第三方权利人往往并不特指某一个人或公司。因此,这时的监管多是将保证保险与信用保险同列,共同作为财险保险的组成部分。

后来,随着底层商业需求逐渐复杂,出现了单独针对合同信用的保证保险需求,针对特定第三方的保证保险出现了。这是的保证保险之前的重大区别在于:被保险人从基础合同的义务人变为权利人,保证保险合同涉及了保险人(保险公司)、合同义务人(投保人、也是被保证人)和权利人(被保险人)。

这仅是信用保证保险监管历程上的一个小插曲,此次回顾只是想说明我国信用保证保险的监管实际上存在一个“舶来-自我思辨-形成独特体系”的发展过程。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独特性,比如信用保险险的联合提法的源头?缘何融资性保证保险的比重远高于国外?

历史的发展有其偶然性,但总是滚滚向前。现在回头讨论对错已然意义不大,我们作为从业者应该更多的思考:如何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和行业的稳健、快速发展使这片“独特的信保之花”绽放得更加鲜艳、夺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零壹财经立场。

12月27日召开!第二届中国信用经济发展峰会暨零壹智库年度峰会

为深入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关部署,进一步加强各界的研讨、交流与合作,促进数字经济和信用经济发展,助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27日,由全联并购公会信用专委会、深圳信用促进会、零壹智库、《陆家嘴》杂志、《价值线》杂志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信用经济发展峰会暨零壹智库年度峰会”将在深圳隆重召开。大会将围绕数字经济、信用经济等专业话题开展讨论。【我要参与,点击报名】

THE END
1.第十十四章出口信用保险与案例分析.docx第十十四章出口信用保险与案例分析.docx 11页VIP内容提供方:130***6858 大小:33.72 KB 字数:约6.63千字 发布时间:2020-10-31发布于山东 浏览人气:189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第十十四章出口信用保险与案例分析.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028/6155225113003013.shtm
2.信用中国(山东青岛)案例简介:2022年8月,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成功为天津航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办理海运费项下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险融资业务,年利率4%以下,业务放款超人民币200万元。这是建设银行全行系统内首个海运费项下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险保单融资落地项目,也是天津地区金融机构首个综合险保单融资落地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应用场景。 http://www.qingdao.gov.cn/credit/ztzl_99/cxxchd_99/202211/t20221118_6501837.shtml
3.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客户案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经营与管理流程主要通过在线应用系统实现,OA、文档管理等应用系统成为单位信息的主要存储载体,以及单位内、外部之间信息交换的重要方式。为解决办公终端使用应用系统进行数据存储、流传和使用时的安全问题,建立业务系统数据安全防护边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筹建“应用系统数据保护”项目。 http://www.wondersoft.cn/content/details_4_1296.html
4.国内贸易信用险案例国内贸易信用险是一种保险产品,旨在帮助企业在国内贸易中降低风险。下面是一个国内贸易信用险的案例。某公司是一家国内贸易公司,主要从事进口商品的销售。由于进口商品的特殊性,该公司面临着一定的信用风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该https://m.xyz.cn/toptag/huaxiarenshoubaojianhui-51703.html
5....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风险管控及案例分析》(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风险管控及案例分析》,作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信评估中心 主编,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最新《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风险管控及案例分析》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53183.html
1.出口信用保险案例出口信用保险案例企业出口存在对方不付款的风险,而出口信用保险就 可以让企业规避这一风险,给企业提供安全稳定的出口和融 资环境。在用好出口信用保险上,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北京公司 是个典型的例子。在对外贸企业严峻考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中,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北京公司的进出口总额不但没有下 降,反而节节提升,从 ...https://m.renrendoc.com/paper/174053256.html
2.案例分析出口信用保险产品联动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案例分析| 出口信用保险产品联动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中国信保以“履行政策性职能,服务高水平开放”为己任,深耕细作,不断完善产品体系,精准支持企业发展。目前,中国信保的产品多样,有解决企业海外承包项目融资和保障收汇安全的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特险;有保障企业海外股权和债权投资安全的海外投资保险;有保障货物贸易和服务...https://news.goalfore.cn/a/1621.html
3.安卓信用保险实际案例安卓中国与安卓的合作也使联想对新市场的拓展更有信心。安卓信用保险不仅为联想的贸易提供保护使其更专注于拓展新业务,也为联想提供产业信息并为其新客户进行信用评估。 Lei D. Chen先生表示:“在行业损失层面,安卓和贸易信用保险是联想追收债务的最有效方式,这是我们与安卓合作的主要收益之一。另一收益是,我们在对客户和经...https://atradius.cn/zh/products/case-study/credit-insurance-for-the-technology-sector-lenovo.html
4.“人民金融·以学铸魂建新功”主题案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及时满足小微外贸企业在线教育培训以及市场资讯服务方面的旺盛需求,中国信保整合资深风险管理专家、内部专业研究报告、理赔案例等独家资源,推出了面向小微外贸企业的手机端在线知识学习平台——“小微学堂”,免费向广大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关于出口信用保险、外贸风险管理、国际贸易结算、法律风险防范、国别风险报告,以及国际贸...http://www.cfthinkingfront.cn/news/21881.html
5.广州中院发布保险纠纷典型案例围绕诚实信用主题释法说理南方日报讯(记者/杜玮淦 通讯员/魏巍 张子恒)7月8日是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保险纠纷典型案例,围绕诚实信用主题释法说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保险意识。 保险业是一种集中风险、分摊损失的行业,如实告知义务的履行直接影响到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https://news.southcn.com/node_54a44f01a2/bda42b48d6.shtml
6.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企业的工商人类学研究——基于汕头市案例...【摘要】:以汕头为例,分别从企业与保险公司的角度,运用工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分析,指出汕头小微出口企业面临贸易难和投保难的两难问题,提出政府统保是当前解决小微企业投保难的有效途径,进而帮助小微企业缓解贸易难问题。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CZG201652005.htm
7.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应用与案例分析解读会暨山东新联纺AAA+级卓越...10月13日下午,中国出口信保应用与案例分析解读会在临沂商城工程物资市场展示中心三楼多功能会议室举行。该活动由山东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主办,并邀请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营业部方斌总经理与楼玉琦科长进行专题演讲。该活动旨在帮助临沂商城工程物资市场相关经营主体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工具,降低经营风险,扩大出口...https://sdnutex.cn/news/company/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