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人事件频发,市民建议主人应为宠物嘴巴“上套”
晚报何雯亚现场图片
晚报记者李一能王翔钱朱建陈珍妮贺天宝报道
今年5月15日起,新的“养犬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市公安部门为本市养犬管理的主管部门。尽管公安部门负责将流浪犬只送交犬只收容所,但实际上本市仍然有大量的流浪犬处于“不可控”状态。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本市今年弃犬咬伤人事件频发警示狂犬病风险大增。不少市民提出应该加强流浪犬只民间救助力量,并立法明确。
数据今年8个月内,狂犬病发病6例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本市今年弃犬咬伤人事件频发警示狂犬病风险大增。今年1月—8月,本市狂犬病发病6例,而去年同期仅1例,大大超过往年。今年全市上半年共处理各类被宠物咬伤人员高达45738人次,同比去年上升40.04%。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免疫科孙主任介绍,调查发现,患者中外来人口占85%,年龄从20多岁至80余岁,绝大部分被狗咬伤发生在郊区或偏僻地段。肇事犬多数是无证弃犬或流浪犬。其中,目前发现平时没有疯狗症症状的家养犬,也可能携带狂犬病毒。
记者昨天来到浦东三林地区集中接诊被狗咬伤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浦南医院,看到该院犬伤门诊不间断地有病人求治。负责医生介绍,上周六该院收治了66名被狗咬伤的病人,是最多的一天。隔天周日同样达到44例。而平时一般都在二三十余例。
据浦南医院犬伤门诊分析发现,病人被狗咬伤部位主要是手、脚、面颊与鼻子。据介绍,夏日高温,狗也会“情绪中暑”,一不开心往往把离得最近的人当“出气筒”。有的主人见狗焦躁不安,想用手抚摸安慰,结果反成了狗的攻击目标;而野外的流浪犬或无证弃犬,更是对人“心怀不满”,把被攻击的人腿上、身子、甚至面颊、鼻子咬得鲜血直流。此类犬伤人事件近期不断发生,浦南医院最多的一天就用去150支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许多被狗咬伤小腿、身子、甚至面颊与鼻子的患者,伤口至少需一个多星期才能愈合。
建议建立“四位一体”的养犬模式
厉明说:“民间组织、机构非常愿意承担收容流浪犬只的责任,但具体需要达到什么条件?比如场地的标准是什么,经济上的保障如何设定?必须向哪些部门申请?一旦入法,这一系列的‘门槛’都将设限。而最终之所以没有在养犬新规中明确,就是因为立法条件尚不成熟。”
同样全程参与新养犬条例制定,市人大代表张雅玉来自天山三村居委会。凭着多年来的社区养犬管理经验,她认为“防止流浪狗在小区咬人,关键还是要依靠多部门,加强事前发现机制”。
张雅玉告诉记者,目前小区创新推出了“四位一体”的养犬管理模式。具体而言,物业、居委会、社区民警、业委会“四位一体”,联合巡查。每周开一次四方会议,针对小区内的各类难点问题,包括养犬管理等,进行讨论商议。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