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忽略掉占比很小的投连险业务,保险公司主要业务可分为两大类:财险业务和人身险业务。这两种业务的特点由于保单期限不同,在经营特点上具有较大差别。
财险业务与人身险业务一个重大区别是,单纯从利润表看,财险业务是能够依赖保单获取承保利润的,而寿险业务则需要以投资收益来覆盖保单成本,以利润表视角来看,其承保利润多是呈现亏损状态。
1.财险业务:
银行收到储户的存款需要付出利息,基金公司收到客户投资款需要创造正收益留住客户,一般金融机构都需要为其客户提供一定的收益,但财险业务不同,财险业务不是通过为客户创造收益,而是通过为客户分担风险而创造自我收益。这是财险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的根本不同。
理解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需要理解已赚保费的概念。
假设所有的保单都是在当年1.1日生效,12.31号终结,并且没有分入分出,那么已赚保费很简单,就是在1.1号收到的保费。但是实际经营情况并非如此,不可能所有保单正好在本年内生效和终结,保险公司为了分担风险,也会将一些保单分出给别的保险公司,这部分就是分出保费,对应的保险公司就产生了分入保费。再考虑到保险合同的跨期,就需要提取对应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所以,就有:
已赚保费=保费收入+分入保费-分出保费-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已赚保费就是对应于本期的实际保费收入。
有收入必然有支出,财险业务承保支出主要分成“风险成本”和“营运费用”两部分
风险成本包括赔付支出,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营运费用包括手续费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等。以平安产险为例:
这部分,重要的是三个指标,费用率、赔付率和综合成本率。
显然,与同行相比,这三率都是越低越好。三个指标如果只看一个,那就看综合成本率,这项是前两者之和。
财险公司的损益表相对来说要比较简单,更像是一般企业。不考虑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已赚保费相当于营业收入,赔付费用是营业成本,手续费管理费等是三费,最后得到营业利润,扣掉所得税就是净利润。
2.人身险业务
人身险业务主要是寿险。
人身险业务多数以储蓄为主,保障为辅,也就是说保单收入中的多数保费是用来为客户提供理财收益的,保险公司需要为客户提供保底收益。因此人身险业务从利润表的视角看,基本是无法获得承保利润的,而是会出现承保亏损,即公司的保费收入扣除掉赔付支出和其他各类费用后,是负数。从利润表视角,人身险业务的盈利,主要来自于投资收益。
以上要注意,是从利润表视角,而如果转换到资产负债表视角,则会有不一样的风景,这个到资产负债部分再说。
对于寿险公司,已赚保费与财险公司计算相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时,人身险业务在此只考虑了针对短期人身险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将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一并提取,所以这就造成了寿险业务已赚保费显得非常大。按照行业惯例,一般将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与未决赔偿准备经合并,放到营业支出里,称为“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
人身险业务的营业支出分为
风险成本:1.退保金2.赔付支出3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4.保单红利支出
营运成本:1.税金2.手续费及佣金3.业务及管理费4.分保费用5.资产减值损失6.其他成本
其中退保金,与财险不同,人身险业务由于其长期性和储蓄性,客户可以随时退保,领取保单现金价值,所以退保金也是保险公司一项重要现金流出。
承保利润=承保收入-承保支出=已赚保费-一大堆
我们粗略计算一下两家公司在寿险和健康险业务上的已赚保费
仅从以上几个简单指标,我们就可以分辨出,哪家公司明显更优秀一些。
保险公司要降低承保亏损,需要多做保障型保单,少做投资性保单。优秀的保险公司,是能够大量销售低现金价值产品的公司,能够将大量开销从保费中扣除,从而降低承保亏损。
总体而言,单纯从利润表角度看,寿险类公司一般难以获得承保利润,而是通过投资收益来弥补亏损并获取企业利润。
另外从寿险公司产品特点上,我们可以获得的启发是,保险公司的产品,不仅仅是保障属性,更具备投资属性。也就是说,未来随着中国步入高收入社会,无论是保障需求还是投资需求,都会有大幅度提升,保险公司的发展空间,还远远没有到达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