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以“代理退保”等名义,通过诋毁保险产品、承诺更高收益等手段,诱导消费者恶意投诉或举报保险机构进行退保,以此收取高额手续费,甚至侵占退保资金,逐渐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严重扰乱保险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虚假宣传、伪造证据、以闹施压
——虚假宣传。“我们公司有专业的法务和律师。”一家店铺的工作人员称,“无论保单是有效的还是保费断缴了,都可以全额退保。”
记者采访保险专家了解到,保险合同对退保等事项有明确约定,消费者一定要充分了解,所谓“全额退保”就是吸引消费者上钩的“诱饵”。
——伪造证据。某“代理退保”黑产工作人员要求记者把身份证、银行卡、保险合同等交出,由他们冒用记者本人的身份退保。
当记者表示担心退保“理由”不足时,多位“代理退保”黑产工作人员表示,可以直接“杜撰”证据;也可以通过设计“圈套”等形式,引导被诉人或保险公司销售人员作出不利的陈述。如隐瞒保险责任、夸大收益等,并利用录音、截屏等“取证”。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消费者缺乏金融知识,担心自己去退保手续会很繁琐,同时又希望能多退一些钱,当“代理退保”黑产工作人员宣称“好退”且能“全额退保”时,消费者就易被怂恿。
受骗者面临失去保险保障、资金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记者调查发现,投保人轻信“代理退保”不法分子,将面临失去保险保障、资金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此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代理退保”黑产组织和个人往往还会利用掌握的消费者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金融账户等实施不法行为,消费者面临银行卡盗刷甚至被冒名贷款的风险。
消费者贾先生反映,他在网络上认识了自称是“保险顾问”的不法分子,承诺帮忙全额退保。其使用贾先生信息并用手机操作保单贷款。贷款到账后,不法分子称该笔资金是第一笔退保金。贾先生信以为真,便支付了退保服务费。但支付费用后,再也无法联系上这名“保险顾问”。贾先生不但没拿到退保金,还要偿还保单贷款。此后不久,他还不断收到多家借贷机构发来的还款通知。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特别提醒,不法分子为达目的,教唆、指使、诱导消费者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进行投诉、举报或诬告,可能导致消费者面临较大的被诉讼的法律风险。
加大防范打击力度
据悉,有关部门已加大对“代理退保”黑产打击力度。金融监管部门多次发文提示风险并进行常态化工作部署,多地重拳出击,严打乱象。
深圳金融管理部门与公安刑侦、经侦、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定期会商“代理退保”等金融黑产的刑事打击突破点;上海银保监局联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等部门建立联合打击机制,深挖“代理退保”黑产犯罪行为;江西、安徽、广西、内蒙古等地公安机关公开征集“代理退保”黑产违法犯罪活动线索……
此外,多地保险行业协会还组织会员单位签署了自律公约,从投诉举报处理、信息安全保护、案件信息共享等方面强化自律和约束,共同应对和打击“代理退保”黑产。
“‘代理退保’乱象频发,也和个别保险从业人员在展业过程中存在不合规行为,服务不到位有一定关系。”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要增强合规经营意识,强化对销售人员、销售行为以及保单品质的管理,加强风险提示,确保所销售的保险产品匹配投保人实际需求。要畅通投诉维权渠道,及时解决客户诉求。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提示消费者,对保险产品或服务有疑问,应通过正规渠道提出合理诉求:可以直接与保险机构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行业纠纷调解组织化解,或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