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车险电销也进入了一段黄金期。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加入电销竞争大军,电销扰民的现象也愈发突出。2017年以来,监管加码整治电销行业乱象,当年国寿财险、太平财险和人保财险均由于电销违规,被监管部门“点名”,同时电销车险保费收入也出现下降。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共有28家财产险公司开展电销保险业务,电销车险累计保费收入为808.66亿元,同比下降14.08%,业务占比为97.07%。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开展电销业务的财险公司有18-20家,包括人保财险、平安产险、阳光产险、太保产险、大地保险、安盛天平、国寿财险、中华财险、三星财险、天安财险、华安保险、富邦财险、锦泰保险、亚太财险、永安保险、华泰财险、太平财险和中银保险。
该从业者透露,电销刚出现时,曾出现过从车管所私下购买客户资料,虽然业内都知道这是打擦边球,但当时对个人信息保护并不像现在这么严格。到了后期,有的人开始从一些从事个人信息贩卖的贩子手中购买客户资料,这就使业务员从一开始就不尊重这些客户。
除了上述原因,该人士还谈到,监管部门对电销扰民的处罚力度不够,虽然对电销也有罚单,但处罚力度有限。
规范电销迫在眉睫
方瑞新认为,受疫情多点暴发、线下店销困难等因素影响,保险公司可能在规定限制内尽量加大电销力度,提前触达客户。
某财险公司地方支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该公司一般提前60天就可以续保,电销可能会更早就开始联系客户,提前和客户建立关系。
另外,通知还强调,各公司应当加强客户信息管理,建立客户信息保密制度。应当对经营电销业务过程中获取的客户信息和资料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
很多车险客户对自己的信息泄露也表示担忧,李旻认为,信息泄露问题管控的难点在于查清信息泄露源头和链条。
当谈到保险电销未来发展时,上述从业者忧虑道:“这次孙越事件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如果目前的行业体制不改变,电销最后的归宿只能是扰民,几乎没有第二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