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护理;学生;法律知识;教学实践;效果评价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病人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护患纠纷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1]。在护士这个高风险的职业中,护生是高危人群,据调查护生护生法律意识淡薄,执操作规程不够认真,实习期差错发生率为2.47%[2]。护理管理者应考虑这一环节,对护生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以减少差错,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由护理部组织并指定在我科对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我院实习人员进行轮流培训,把临床常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列为必教必考内容,并跟踪调查他们培训后的表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护理实习学生392名,女生356名,男生36名。其中04、05、06级三年制中专生151名,大专生143名,女生263名,男生31名;03、04、05级四年制本科生98名,女生93名,男生5名。
1.2方法
1.2.1教学目标
1.2.2教学内容
1.2.3教学形式
采用专题讲座及自学的形式。带教老师先向各组学生布置自学教材,并督促学习,然后组织2次专题讲座,2次护理差错分析会,分析会上学生互相讨论,指出差错发生的原因及违规违法点。
1.2.4教学评价方法
1.2.5统计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频数、百分比、均数等方法描述调查结果。
2结果
2.1护生掌握了有关法律知识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增加了法律意识,将自己的各种行为框在法律范围内。收回的调查测评表,护生成绩均在90分以上。见表1。
2.2护生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
培训后的护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主动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种规则,发生差错现象减少。差错发生率1.28%,见表为2,比2.47%[2]降48.18%,具有明显效果。
3讨论
3.1对护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是安全管理值得重视的环节
3.2对护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的效果
3.3护生发生差错与护士类同
据调查护士发生风险事件多集中在给药、抽血、执行医嘱等方面[4],表2可看出护生与护士类同。这主要是这些工作项目出现的频率多,出错的几率相对高;护生年龄小不够成熟,有时有浮躁情绪,如在执行“三查八对”时过于自信;临床经验少是,各项技术均不够熟练,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就保证护生及其所护理的病人安全来讲,应提高护生各方面能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832.
[2]张凤清.影响护生实习后期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55-56.
作者:梁茵林丹妹单位: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胰科
我科学习和实施风险管理教育后,增强了护士的法律和安全服务意识,增强护士工作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随着各项护理考核的落实,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护士们举止文雅,动作轻柔,护理操作专业,主动加强与患者感情沟通,安慰体贴患者,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风险管理教育学习,护士们主动组织护理小组讨论或学习来提高自身护理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有效地减少或回避我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少患者投诉,提高了我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ICU;护理风险;干预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专科ICU应运而生,造成现代医疗、护理的日趋专科化、精细化。我院ICU于2011年建立,它集中了先进的设备,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全院危重病人的集中之地。护士在完成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护理风险。如何提高ICU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护理安全、降低护理风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初步形成了一套我院ICU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护理服务为框架的防范风险的管理模式,现总结如下:
1ICU存在的护理风险
1.2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和工作技能:ICU是危重病人密集、急救知识密集、高超医护技术密集、现代化医疗技术和设备密集之地。工作量大,对护士要求的标准高,护理队伍却存在某些技术操作不熟练、不了解专科护理发展动态、对新的仪器设备使用不熟练、对遇到的问题不求甚解等,护理难度和复杂性的增加,增加了护理风险发生的机率,护士整体素质和医疗发展及患者的期望不匹配。
1.3疾病的严重性、复杂性及发生变化的不可预见性:ICU收治的多为大型手术后患者和老年患者,多伴有多脏器的疾患,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由于疾病的自然发展和演变而使不幸常发生在瞬间,致使患者家属不能接受突然的变化而被误认为发生了医疗事故。
1.5医院硬件设施的影响因素:ICU配有大量高端且精密的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故障,如果护士未能及时检查、测试这些仪器设备,报有侥幸心理,就会在工作和抢救中出现意外,造成纠纷。
1.6护理人员紧缺、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患者的逐渐提高的保健要求也是发生纠纷的间接因素之一。ICU收治的多为卧床、昏迷、气管插管或切开、二便失禁,合并较多基础病的老年患者,而床、护比例达不到标准要求,加之本不应属于护士做的工作,如记帐、催款等非护理工作要完成,护理人员的工作就更加繁重了[2]。轮班频繁、过渡疲劳,工作超负荷,压力过大,均带来不同的护理风险。
1.7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文书中存在一定问题,如入院接诊粗疏,病史采集不准确;缺乏专科护理特点,针对性不强;不能真实反映病情的变化过程;医生、护士的记录不一致;页面存在涂改及缺损等,这些都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护理风险。
1.8风险预案及工作流程不完善:众所周知,制度是保证病人、医护人员安全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它可使护士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现有的各种预案与工作流程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没有细化。
2干预措施
2.3加快制度跟进与创新,为护理安全保驾护航:邀请科主任参加科室的全体护士会,制定具有科室特色的工作制度、预案和流程,规范护士言行,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特异性的风险及纠纷。
2.4护理记录及时、真实、准确:患者有权利复印护理记录,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我们不但确保每一班护士准确、如实记录已完成的护理工作,护士长更应每天抽查记录单的记录情况,可有效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有效防范护理差错,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2.5建立科室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人为主体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鼓励护理人员大胆谈经验、勇于揭短亮丑,以便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小结
3.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明显规范了护士的言行及护理操作行为,使“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口号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中。
3.2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及责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识,改善和提高了护理质量,病人的安全得到保障。
3.3护理风险的有效评估和积极防范,缓解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降低了医疗纠纷发生的机率,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1]张优琴,张亚娟,钱萍萍,等.举证责任倒置后护士证据意识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1-203
1、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1)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我院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护理日常工作与基础操作流程》、《应急预案》建立三级质控网络。护理部成员每周到临床科室参加晨会交接班不定期分片巡视海月对各护理单元进行1次单项护理质量抽查海季度组织全院护士长对各护理单元进行1次全面护理质量大检查科室护士长组织每月大查海周单项抽查科室质控员每天进行1次质量检查科室每月召开1次质量控制分析会。在此基础上护理部每季度召开1次护理质控专题讨论会对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及防范措施严防护理事故的发生。
2、马规范护理文书记录,完善护理文件资料我院建立三级护理文书质控网,即科内质控把好书写关护士长把好出科关、护理部把好终末质量关逐步形成自控、科控、院控网络:建立护士长每日审修签字制度,护士长每日必须审查前一天的护理记录发现遗漏和不规范的记录及时修改,防患于未然:对发生的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提交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充分讨论不断完善流程杜绝今后类似的问题发生。
3、加强专项风险妥全管理,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
(2)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建立质量控制反馈信息本护士长在专项风险安全管理员的协助下很据安全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将质量控制发现的问题书写在质量控制反馈信息本上要求所有护士上班前查看质量控制反馈信息本。查看后肖事人主动说明事件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对其出现的问题运用尸0CA循环的工作方法持续跟踪进行质量改进。
(3)完善并落实应急预案在医院实施护理应急预案演练能够有效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体现积极预防的护理管理原则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健全了防范护理突发事件处理制度。科护士长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管理问题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将损害程度降低到最小。每季度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执行。
4、完善人员管理,建立检查监督与奖惩保障机制
(1)合理配备护理资源,加强教育和培训。首先人力资源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力配备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和重要因素。我院护理部按照新的医院评审标准在重点科室如工CU、急诊科、新生儿科等进行护理人员合理配备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诚少护患纠纷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其次严格人员准入依法执业。新的医院评审标准及医院管理年活动中都将”执业行为法制化”作为一条核心标准,并明确要求执行护理人员执业资格的准入管理,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为落实这一原则我院护理部做出严格规定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及注册的护士,--律不能单独值班实行已注册护士的携带制度,凡实习学生及进修护理人员不得独立从事治疗护理工作必须在年资高、有经验的护师或护士带教下进行工作做到”放手不放眼”。最后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2)建立检查监督与奖惩保障机制。成立由病房护士长、高年资护士、护理骨干组成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对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属于工作流程上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调整属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的问题扣除相应的质量控制分数质量控制分数与个人绩效考核直接挂钩。鼓励护士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对主动查找隐患、主动报告、及时杜绝隐患发生的护理人员给予适当奖励。根据护理部每月的安全检查结果、科室质量控制结果及专项安全管理员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年底评选护理安全管理明星,作为评聘、评优、外出学习、进修的主要依据。医院制定”招聘护士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在工资、福利待遇、晋职晋级、保险等多方面保障和提高招聘护士的利益确保聘用制护理队伍的稳定。
二、体会
1、护理妥全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科室安全管理目标明确风险防范能力提高,面对繁杂的工作能心中有底了陀而有序针对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护士长不是一味的惩罚当事人而是召开安全质量控制小组讨论,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及预防措施,主要解决流程、机制的问题,并且持续追踪实施效果加强监督监控厦至妥善解决问题改变了过去出现问题一人承担,其他人避之不及的情况:通过设立专职风险管理员,避免了过去的护士长一手抓安全管理护理人员参与性不够的局面使护理人员建立相同的价值认同感有利于安全目标的实现。激励机制不仅注重公平公正、科学的绩效考核更加注重护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自我认同感及满足感周而使护理人员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意识管理防范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包括医疗事故、护理意外、护理纠纷和并发症等一切可能引起对患者损害的事件,也可以是护理行为为此付出的赔偿代价,甚至损失医院声誉和市场份额[1]。急诊科是高风险的科室,急诊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2]。作为一个急诊护理管理者,围绕如何提高急诊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急救护理工作质量,必须加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将风险降至最低,才能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结合临床工作经验,针对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总结如下。
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急诊护士只有加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才能赢得患者的信赖,护士的自身业务水平才能提高。本科护士23人,其中主管护师4人,护师6人,护士13人。护理队伍相对年轻化,新护士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急救护理技术欠娴熟,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角色扮演”为主的技能培训,使护士在思想上,服务理念上和行为上,真正做到了“假如我是一个患者”来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让护理人员认识到当今世界“宾客关系”已进入医院[3]。让护士自觉为患者提供全程人性化的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强化法制观念
本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管理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学习,并请护理专家进行护理纠纷个案分析讲座,使护士认识到当护理纠纷发生时,护理文书所具有的法律效应,当事护士要承担民事、刑事等方面的责任。从而使护士能在工作中及时主动的查找护理工作的隐患与薄弱环节,以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抗护理风险的能力。
加强急诊护士技术操作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急诊就医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突发性伤害多,护士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根据护士急救技术能力的熟练情况,制定科室的业务培训计划,尤其加强新上岗护士的技能培训。每周组织1次模拟抢救演练,要求每一位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每个月末对全科护士进行三基理论及急救技能的考核,成绩纳入年终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指标之一。
实施急诊风险管理,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加强急诊护士的护患沟通技巧。良好的语言沟通和耐心细致的解释是急诊护士素质的基本要求。要求护士对各种不同的患者予以理解、宽容,体谅患者的心情和痛苦,千万不要顶撞患者。在接诊时,要避免生硬的语言和冰冷的表情,应掌握心理沟通的艺术,对患者进行及时耐心细致的解释,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4],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病情急和症状明显的患者,应优先安排就诊。做到五个到位即接诊到位、检查诊断到位、病情观察到位、急诊处理到位、与患者沟通到位。当患者及家属出现急燥情绪时,及时叫护士长帮助解决,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处处为患者着想,缓解急诊科的“火药味”。
讨论
通过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意识的培训,增强了护士防范和识别急救护理风险意识的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使护士的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通过制定专科急救护理应急流程,明确了职责范围,克服了随意性,使各项护理行为规范化、合理化;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近2年来,无1例与护理有关的纠纷发生。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护理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护理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理念,应该完全渗透到每位护士的思维理念里,体现到各项急救护理操作流程当中,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及防范是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1黄小影.注射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15(4):80.
2张琳,张海平,冯力.急诊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