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应该注射第五针,没想到人就不在了。”
2023年春节来临前一个多月,40岁在外打工的杨某早早收拾好行李,要回家和家人孩子团聚,可没想到刚回到村口,就发生了意外。
只见一条没人牵引的狗向她冲来,直接咬了她一口,左脚内踝外踝、脸部均被咬伤,所幸哥哥及时赶来,将狗驱散。
可没过多久,杨某就感觉左腿发麻且后脊发酸,伴尿频尿急等不适。
到医院泌尿外科、骨科检查,虽服药但并未缓解,甚至到后来连路都无法走了,直到去了另一家医院,才初次诊断为狂犬病。
再看回杨某的病历与狂犬疫苗注射记录,前四针注射都是按时完成的,而本应该完成第五针注射的日子,结果人就不在了。
为什么打了狂犬疫苗,仍会感染狂犬病,甚至因此丧命呢?
一、明明已经注射了疫苗,为何还是会发病?
狂犬病免疫失败的案例虽然十分罕见,但是并非不存在。
2018年9月,曾有一位6岁男孩被狗咬伤,虽去医院注射了狂犬疫苗,但孩子仍因狂犬病发作而失去生命。
不管是案例中的杨某还是这个6岁的男童,他们明明已经注射了狂犬疫苗,为什么还是会发病呢?原因或有以下几点:
第一,可能是被狗咬伤后,伤口处理不及时,此时很容易让伤口附近的病毒渗入体内而加大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第四,可能是没有正确注射免疫抑制剂。在被狗咬伤后,若没有有效接种免疫制剂,如免疫球蛋白注射有偏差,或咬伤所致的微小创口被忽略等,都可能导致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免疫保护。
二、狂犬病,致死率近100%的疾病
狂犬病是世上病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且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可以说狂犬病一旦发病,那死亡率几乎为100%,世卫组织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约55000人死于狂犬病,也就是每十分钟就有一人因狂犬病而丧命。
狂犬病作为由狂犬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抓伤人类皮肤后,再经由唾液进入人体内而造成感染。
狂犬病发病时非特异性表现主要为乏力低热、全身不适等,可持续2至10天。而发病时特异性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
类型一:狂躁型
即患者精神会高度兴奋,会怕风恐水,亦会阵发性咽肌痉挛等,发病时也可能抓人咬人、流涎或吞沫,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
类型二:麻痹型
没有典型的怕风恐水、流涎、痉挛等症状,主要是四肢无力、麻痹,常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
狂犬病病毒经由咬伤患处进入人体后,并不会进入血液,而是在患处肌肉组织部位进行复制,再经运动神经元入侵外周神经系统,直达脊髓再感染大脑中枢神经,一旦发病进展迅速,有时发病到死亡可能不过五天而已。
一般狂犬病发病过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急性神经症状期以及麻痹期,而狂犬病的可怕之处,在于潜伏期从5天至数年不等,通常是2至3个月,极个别会超过一年,潜伏期长短与狂犬病毒入侵部位、毒力等因素有关。
三、被猫抓狗咬后应该怎么办?
现在很多人都热衷于养猫狗等宠物,有时被猫狗抓伤,患处可能轻微破皮而未见血,就感觉不要紧,但不处理真的万事大吉吗?不!被动物抓咬伤后就算没出血,也一样危险!
一旦被动物抓伤咬伤,其实都有暴露的危险,而目前狂犬病暴露分为三个等级,等级越高也越危险:
Ⅰ级暴露:喂养或接触动物,完好皮肤被动物舔舐或接触狂犬病动物、感染人群的分泌物、排泄物,均属于Ⅰ级暴露,一般及时清洗皮肤即可。
Ⅱ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动物轻咬,或无出血的轻微擦伤、抓伤,均属于Ⅱ级暴露,应当尽快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
Ⅲ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被动物抓伤或咬伤而形成的贯穿皮肤的伤口,或破损的皮肤被舔舐,又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等,均为Ⅲ级暴露,需要尽早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疫苗的同时,还要注射免疫制剂。
那么,如果被猫抓狗咬后应该怎么办呢?
1.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患处至少15min,再用无菌脱脂棉球或纱布吸尽动物残留唾液,最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患处。
2.注意,冲洗伤口时同时挤压患处四周,目的是将感染的血液挤出。
3.冲洗干净的患处应当用碘伏或有灭活病毒能力的医用制剂擦拭、清洗。对于严重的创口,还要尽早到医院做更全面的清创等处理。
4.在被咬伤的24小时内及时接种狂犬疫苗。
四、预防狂犬病,牢记3点
狂犬病是致死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因此日常做好预防很重要,远离狂犬病,可以从这3方面入手。
1、如果养宠物就要对它们负责,比如给宠物接种疫苗,平日带宠物出门要栓好绳,也注意不要随便弃养动物,减少流浪动物的数量。
2、害怕猫狗等宠物的人遇见猫狗时,要保持冷静,可以站着不动或缓慢走开,千万不要尖叫和跑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养宠物了,但是关于宠物咬伤路人的新闻也时有发生,作为主人,应当文明养宠,而一旦被动物抓伤咬伤,即使伤口不深,也要及时处理,切莫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