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始,不少保险公司在销售“学生平安保险”。买还是不买?这个险种到底保障哪些风险?哪些家庭应该投保?
保额低、限制多,家长觉得是“鸡肋”
不过,因为学平险保障的每个项目保额并不高,而且免责条款较多,很多家庭觉得这个险不太划算,不选择投保。北京市某中学班主任肖老师说,现在学校大力做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学生在学习期间发生意外的情况其实很少,“这5年期间我只帮助一家孩子进行过学平险理赔。连年收保费,却很少有理赔发生,家长和学校都觉得没有必要投保。”
“我的孙女刚刚摔了腿,在医院手术,社保给报销了60%多的费用。”北京市通州区的刘女士认为,社保越来越完善,孩子能享受基本医保报销政策,学平险不像以往那么不可替代了。
学校不再代售,少儿险怎么选
不过,仍有一些学校、幼儿园在偷偷组织集体投保。杨晓的孩子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一家幼儿园就读,不久前她按园方要求为孩子购买了学平险。该幼儿园园长李女士觉得这个险还是很有用:“几十元的保费,一般家庭都能承受。尤其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来说,有了这个保险,万一发生意外,保险公司能支付几千元的自付医疗费用,让孩子得到及时、全面的救治,我们作为园方心里也踏实些。”她认为,孩子们活泼好动,意外有时防不胜防,如果不让学校统一投保学平险,应该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校园责任类的意外保险,来填补校园风险保障的空白。
学平险渐渐“冷场”,除了销售渠道收窄、社保报销额度提高,也跟其他少儿类保险升温有关。北京市的家长刘金赫说,他已经为孩子购买了单独的意外险和医疗险。“每年给孩子投保的保费几千元,保额有几十万元。特别是医疗险,按实际发生的治疗费用报销,再重复投保一份学平险完全没有必要。”
需要提醒的是,根据监管规定,未成年人不满10周岁的,意外及疾病身故保额不得超过20万元;对于已满10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不得超过50万元;医疗费用的赔偿限额以实际花销为上限,不能重复获得赔偿,但某些重大疾病保险在不同保险公司间的保额可以重复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