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储蓄型保险不是很熟悉,但说起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他们又知道了,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储蓄型保险。
不过内地的储蓄保险和香港储蓄保险也有很大的区别,在投保的时候也有很多人问到。
今天我们就先带大家再了解下储蓄型保险,然后聊聊香港储蓄保险究竟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储蓄型保险?
|香港储蓄保险有什么不同?
|奶爸总结
所谓储蓄保险就是将储蓄和保险的功能相结合,除了我们前面说的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还有两全险、终身护理险也属于这一类。
而在储蓄保险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这两类险种最大的特点就是收益稳定,安全性高,复利收益能到3.5%,并且写进保单合同。
养老年金也可以看成是储蓄功能,当然年金险也有保障功能,就是常规的身故全残责任。
年金险里年金的领取是终身的,活到老领取到老,保障期间不幸身故也能一次性获得剩余未领取的年金。
再来看看增额终身寿险,其实它的原理和年金险非常相似,前期定期储蓄,现金价值增长更快,后期通过减保提取现金价值。
只不过当下增额终身寿险的收益率不会超过3.5%,随着去年底人身险问题清单的发布,收益率接近这个数值的产品更加少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弘康人寿的金玉满堂2.0增额终身寿险,终身收益率接近3.47%,产品灵活度高,算是当下的头部产品,可惜要在月底下架。
除了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其实两全险和终身护理险也是典型的储蓄保险,终身护理险也属于增额寿的衍生,这里就不展开了,感兴趣的可以私信奶爸。
香港储蓄保险的优势在于收益,前面也说了储蓄保险的收益在于保险公司把你的保费拿去投资所得收益。
在内地,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主要在于国内市场的债券、银行存单、基建设施等“借债”性质的资产,少部分投资于股权市场。
而香港保险公司得益于市场体制的不同,投资的渠道更多,常见的是股票类资产和债券以及其他固定收益。
通常股权类所得收益更高,风险也更大,但实际数据表明,香港储蓄保险的长期收益率能达到5%—7%。
香港储蓄保险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保费融资,投保人、保险公司和银行围绕保单展开合作,
首期保费由投保人给付,后续的从银行贷款交付,保单作为放贷的抵押,直到贷款还清。
这种方式的核心在于贷款的利息低于保单的收益率,因此才有利润空间,这几年也逐渐受到投保人的喜爱。
除了以上三个和收益来挂钩的优势之外,香港储蓄保险还有不少本土优势,比如保单设置上、司法程序上的。
香港储蓄保险的优势很多,但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投保,相比之下或许是内地储蓄保险更加适合我们。
保险作为一种理财工具,其收益性自然是要考虑的,但是更多的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产品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