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2.12河北
“存的钱变成保险了!怎么办啊?”
一朋友跟我讲述,
“今年收到保险公司的催缴保费的短信,才知道去年在邮政银行存的钱变成保险了!”
“有没有办法退啊,问了银行,说是现在取会损失一半本钱!”
听完后,我知道要坏了,存款变保单的案例又上演了。
我赶紧查了下这款保险(邮保一生C款),邮政银行代销产品。
又是邮政,貌似邮政是重灾区啊!
然后,帮他分析、讲解了保单利益及风险后,最终提了一个解决方案。
当然,目前还在等结果……希望能顺利点吧!
存款变保单,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年年有,月月有,隔几天就能上个新闻。
我也相信,未来还不会停止,还会有人被忽悠。
所以该提高警惕了!
那如何识别银行的销售套路?
被套路买了保险,有办法退出来吗?
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到底好不好?
今天保君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下!
“存款变保险”案例的共性
从被“骗”案例中,可以看出银行在销售过程是有些套路的,很多人本着对银行的信任,一不小心就上套了。
1.老人居多
老人对存款有很高的偏好,对银行几乎百分百信任,非常容易被误导买成保险。
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提及“存款变保险”的舆情信息共2.46万条,平均每月1265条。
2.“存款”送礼
送米送面,还送电动车,以利益诱导用户购买“理财产品”。
不少老人被这些小利吸引,错买成了保险。
存个一两万都会送米送面的,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如果存款都这样送,指定能让银行赔死。
所以“有便宜占”时,也一定要提高警惕。
另外,也不要因为收了这些“礼品”,就不好意思去找银行理论,该维护自己权益时还得维护。
3.夸大收益
也是推荐人员常用的话术,说是收益要比存款高,而且安全、稳定。
对提前取有损失、有些收益(比如分红)的不确定性却不提及。
4.推荐时不提保险两字
几乎所有人都不认为自己买的是保险,甚至隔了几年后取的时候才发现买的是保险。
业务人员在推荐时,也不提保险两字,只说是与存款类似的理财产品,这也是“被忽悠买成保险”的重要原因。
总结:“老人”、“看到有礼品送”、“被推荐比存款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没提及保险两字”。
额~高风险因素齐全了!
理解偏差
很多人发现存的是保险后很气愤,但有些气愤点在保君看来有些奇怪。
这是对保险了解不足,导致的理解偏差,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保君帮大家科普一下:
1.发现买的是带身故责任的保险,认为死了才能取。
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
对的是:寿险保的是死亡,确实死亡后会赔付一笔钱,也就是身故保障。
不对的是:没必要非等到死亡时才能领取,在活着的时候也可以选择退保,退保可领取保单的现金价值。
现金价值会有合同中列明,对照一下就可以查到当年度能退保领取的金额。
2.发现是两全险,认为六、七十年后才能返还。
两全险是返还型保险,满期后会给付一笔生存金,保险期间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也可能是六、七十年。
同样的,不一定非要等满期才能领取,也可以提前退保领取现金价值,只要现金价值达到自己的预期即可。
相类型的产品,还有年金险、分红险等等。
3.认为保险与存款一样,随时可以取
在很多案例中,用户都是突然要用钱,想提前取出来。
如果是定期存款,就算提前取,顶多损失些利息。
如果是保险的话,退保能取的是当年保单的现金价值,而现金价值在前几年是低于保费的,所以就出现“亏本”的现象。
说明:导致理解出差错,银行解释不到位占主因;但我们也要正确看待此类保险的功能。
发现被骗,能全额退吗?
如果发现比较早,还在犹豫期内(一般是15天),可以全额退还。
如果发现比较晚,需要看下业务人员在推销过程中,是否有违规行为。
2019年8月23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
第四十九条:银行代销保险业务时不得出现以下行为:
第一、二、三、六项是“存款变保单”事件中最常见的销售误导行为。
比如业务人员跟客户说保险与存款一样,违反的是第一项“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混淆销售”;
推荐过程中,只简单说明保险收益高于储蓄存款,夸大收益,违反的是第二项;
销售人员没说明提前解除合同会有损失,违反的是第六条“隐瞒提前解除保险合同可能产生的损失”。
2.重大误解下签署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所以,如果基于重大误解下,所签的保险合同,是可以要求撤销的。
OK,有了法律知识、有了证据就可以跟“他们”协商了。
3.出问题找银行还是保险公司?
答:都可以
最后,也可以通过起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胜诉的概率也是比较大的。
银行保险真的不好吗?
也并不一定,近几年比较火的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在长期收益性、稳定性上还是很有优势的,银行现在也在主推此类产品。
只不过,这类型的保险并不适合所有人!
现金价值:当年选择退保,可领取出的金额
可以看出,如果交完保费,在前5年内就想取出来,是有损失的。
对于短期内有资金需求的来说,这种保险并不合适。
从长期收益来看,年化复利可达3.2%-3.47%左右,而且现金价值是写在合同中,一定可达到的。相比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在长期收益这块,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所以此类保险更适合中、长期持有,更适合教育、养老等储备。
最后,保君认为“并不是保险出问题,而是人出了问题”,再好的产品推荐给不适合的人,也是不道德的。
总结
1.存款时,如果被推荐其他理财产品,一定要警惕,产品不清楚的不要买。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更要做好提醒,坚持只存款不买其他,也不要礼品!
最后,存款完一定要查询下是否到账,如果发现被忽悠买保险,及时退掉。
2.如果确实是在“被误导”情况下买的,可通过协商、投诉、起诉来维护我们的权益。
注:以法律条文与他们协商,成功的概率会更大些。
3.正确认识增额终寿险、年金险。
此类产品在长期收益性、安全性、稳定性上有自己的优势,非常适合做教育金、养老金储备。
但对于短期就有资金需求的,并不适用,了解清楚才能选出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