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于2024.11.4总第1162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已经进入研学市场15年的王虎纹这个暑期带着团队组织了至少三四十个研学团,最近两年,每年暑期,他的工作节奏大都如此。研学火爆,需求量大,不仅孩子们需要“行走的课堂”,不少成年人也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看风景,让旅游变为旅行,行走中获得知识,似乎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全在外面跑着,没有待在家里的”
北京中教美行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CEO王佩在今年的暑假里带着学生去往美国,整整21天的研学,她从头陪到尾,无论出发的首都机场、转机的仁川机场甚至抵达地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国际机场,她走到哪都能见到组团出行的中国学生。
市场的爆发是去年就开始的,“咨询量基本是一个历史高峰”,王佩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她的朋友圈里有不少同行,今年暑假“基本都在国外跑着呢,没有待在家里的”。海外研学的火热与出入境旅游复苏同步,王佩有个朋友开旅行社,跟她说过,客流暴增400%—500%,已经接不过来了。
王虎纹在2012年创办北京微创博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之前他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搞科普,算是国内最早一批进入研学领域的人,尽管那时候还没有研学的概念,他们称之为针对青少年的科学考察。2016年,他作为专家参与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讨论,在这份文件里,针对研学设定了明确的概念:“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经过近10年发展,研学的概念已经大大泛化,在王虎纹看来,市场上的很多活动算不上真正的研学。例如今年在很多地方兴起的“一日研学”,并不符合《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里“集中食宿方式”的概念。“当年专家组讨论的时候,我们专门提出来过,研学需要离开生活起居地,甚至应该在80公里以外,要有住宿才叫研学。如果是早上去晚上回来那不叫研学,可以叫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就是春游。”北京微创博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王虎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他看来,游学也不是研学,“旅行+学习”的模式从易到难可分为游学、研学、探险等不同阶段,各司其职。例如对于低龄组学生或初次接触某一专业领域研究的学生,可以从游学开始,激发兴趣,而后开始研学,具备一定科学素养和技能后,再尝试探险。
王佩的看法与王虎纹相似,很多项目在形式上容易被混淆,但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它们仍然有区别。例如最容易被混在一起的游学与研学,王佩觉得二者“一动一静”,“游学以旅游为载体,在旅游中安排几个考察,让学生在玩和游的过程中收获一些知识,培养某方面能力,但仍然偏重于‘游’的体验。而研学是以‘研’为导向去探究和学习的方式,可能更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去做一些探索,强调的是研究,更注重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不是匆匆过客
“孩子特别高兴,说都顾不上玩手机了。”回国以后,王佩陆续收到家长反馈。与欧美当地中学的夏校或夏令营合作,由当地中学承担教学任务,是如今多数出境游学项目的成团方式。不少欧美中学尤其私立中学暑期都会有类似的项目,招收本校、本地学生,也招收国际学生,既有学科课程也有体育类、参观类内容。
王佩今年的暑期项目就是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私立寄宿中学圣诺克斯中学合作的。中国学生与参加夏校的当地孩子、其他国家游学学生混合在一起,每天上午由圣诺克斯中学的老师按照学校的课表和教科书授课,下午学校的项目负责人和王佩一起带着研学团到当地知名的明尼苏达科学博物馆、明尼苏达大学、圣保罗大教堂等地参观并听取讲解,每天都不同,出行由校车接送,吃住也都在校内。其中一天,学生们还在一个专注于解决全球儿童饥饿问题的组织当了一天义工,按流程和规格,把米饭、大豆、脱水蔬菜和特制的维生素混合打包,然后由该组织把它们分发到世界各地的贫困地区。王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天义工结束后,该组织给了证书,这种经历无论在国内升学还是未来的留学申请中,都是有实际价值的。
这样把学习、实践和参观协调在一起的项目,王佩认为属于研学和游学的结合,或者说介于二者之间,“玩也玩了,学也学了,还增长了见识”。研学与游学并非壁垒分明,而是可以很好地融合。
人们在旅行中需求的变化,知名的文博博主安然和常吉最有感触,如今他们是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权威中文讲师,他们也是从业20年的老旅游人。回忆起自己刚刚参加工作的2004年,常吉感慨那时候出国玩一趟算奢侈,多数都是公务、商务考察团,后来才开始出现散客团,大家想的都是少花钱多办事,欧洲旅游团基本都是10天十几国游,真是应了旅游界的那句老话:“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拍照,回家一问啥也不知道。”
在常吉印象里,大约从2010年开始,中国人出国的机会越来越多,各个国家对中国的签证政策越来越开放,旅行社也蓬勃发展,产品种类明显增加。当出国旅游成为潮流,“大家出门机会多了,自主出行能力强了,自然出现个性化需求和对文化艺术的深度体验需求”。
提供全球旅行文化内容知识的平台“三毛游”创始人兼CEO丁健雄在2015年,就感觉到人们对旅行目的地文化历史知识的需求。首先是他自己,那年他带孩子去泰国自由行。“爸爸,这个庙有什么历史?”“这个建筑的名字是什么意思?”面对孩子连珠炮似的提问,他发现没有导游带领及存在语言沟通障碍,自由行游客很难领略景物的背景、历史故事和其中展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回程的飞机上,孩子说:“我们去故宫的时候不是可以租讲解器吗?为什么这里没有?”这句话启发了丁健雄,回国后他到故宫调研,发现当时租赁价格为中文20元、英文40元的讲解器,居然给故宫带来一大笔营收,人们对于景点和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已经有相当大需求,且愿意为此付费。
很快,丁健雄创立了“三毛游”。“我就想是否可以做这么一个类似于讲解器的App?把全球主要景点的讲解都放到手机上来,咱们也不用去租讲解器了,不然租了还得还,挺麻烦的,也不卫生,下次去了还得再租。App可以重复使用,靠近某个讲解点,就能实现跟随讲解。”
他选择的第一站,正是创意的起点泰国,他和泰国大皇宫、郑王庙、玉佛寺等主要景点谈妥,在景点入口放置三毛游App的二维码。那时,泰国是中国出境游的第一目的地,赶上旅游旺季,三毛游一天的用户增长就有1万—2万人。上线第一年,三毛游的用户就超过200万人,如今已经超过3000万人。
“旅行+学习”模式向全年龄段的渗透,在三毛游的用户变化中被生动体现了出来。“前几年,我们的用户多数在25岁到50岁之间,女性占60%,我理解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亲子属性,带孩子出行的场景比较多。这两年,25岁以下的年轻人显著增加,相当一部分是大学生或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20到45岁成为我们用户的主力。”丁健雄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让我们在博物馆里多待一会吧”
“太长知识了!不过一定要提前约啊,临时约是约不到的。”在安然和常吉的“遇见英国”账号下,听过他们讲解的游客给后来者支招儿。如今有计划去伦敦的旅行者们,大概很难不“遇见”这两位网红博主,为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美术馆做讲解,他们是不二人选。
安然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2015年她拿到英国最高导游资格认证“蓝牌”导游证后,和同年龄的常吉深谈了一次职业规划。他们已经在英国华人旅游界工作十几年,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自身对历史的兴趣让他们都不想再长途跋涉带团,另一方面,到英国旅游的中国游客对博物馆兴趣越来越浓厚。安然记得,早些年旅游团根本不安排博物馆,后来安排了大英博物馆,多数人半小时就出来了,把它当个免费上厕所的地方(英国公厕少且收费)。有人进去转转,也是直接问:“镇馆之宝是什么?哦,罗塞塔石碑。”走到那里拍张照,“好了,我们来过啦”。安然想详细给讲讲,游客没有兴趣,想赶紧去买东西,去景点照相。
“旅行+学习”的蓬勃使安然和常吉这样的知名讲师团一位难求,他们培训打造了一个英国伦敦博物馆专业讲解队伍,从二人团队扩充到了40多人。在国内,不少原本在讲堂和实验室里的人文、历史、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和工作者也开始跨界加入游学和研学讲师队伍。
此时,正逢“三毛游”的业务从线上向线下拓展,因为丁健雄发现,人文爱好者太多,已经出现了需求细分,I人无疑适合线上讲解,但是E人希望能有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他总收到用户在后台留言:既然讲解内容是××文史专家撰写和录制的,那能不能约这位老师线下带着我们游览,面对面地给我们讲解呢?
2022年1月,“三毛游”推出了全球景区、博物馆线下精讲品牌“金牌说”,在全球范围签约了1000多个高级导游、文史专家、大学老师等高端讲者,安然、常吉和张海都成了“金牌说”的成员。丁健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文史大咖和大学老师更偏向于定制属性,他们深厚的专业背景和学识能带给人独特的知识获得感,但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和本职工作,多数只能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参与讲解,不能像导游一样进行常态化讲解。
丁健雄觉得,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并没有完全被满足,一些冷门遗址、博物馆也还有待挖掘,他准备打造一个全球导游之家,类似“导游版滴滴”或者说“导游版天猫”,各地专业导游或文史从业者,经过平台审核后都可以在上面推出自己的内容产品,游客自由选择。
“花费几千元的研学,就是去隔壁县拔萝卜”
今年暑期,去大英博物馆的观众发现中国馆不允许团队进入讲解了,门口的临时指示牌显示:“由于参观人数和空间限制,谢绝讲解及团队参观”。安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刚过去的暑期英国游学团太过火爆,大英博物馆里到处都是中国团队,其中至少半数是游学团。这也引发了一些问题,某些机构的团量实在太大,也许因为约不到正规讲解,也许为了压缩成本,“他们用的讲解老师,我在今年7月之前都从来没见过,可见是临时抓来的,大概是暑期兼职的中国留学生”。
这些临时讲解员并不成熟,不去规范团内孩子们的言行,导致一些学生在馆内吃东西、喝饮料甚至摸展品,有时候走累了,几个孩子干脆席地而坐。
很多旅行社推出境外游学、研学产品,让王佩这样的教育培训机构感到了一些竞争压力,不过她认为尽管名字差不多,但不同性质机构设计出的产品还是有明显区别。在王佩看来,“首先目标就不太一样”。一些旅行社或是带有旅行社性质的机构以走量为目标,他们会拼命压缩成本,不找正儿八经的老师,也不带孩子去真正有意义的地方,通常找不要门票的公园、教堂溜达一圈,天天也都是中国孩子集中在一起活动。留学教培机构的游学,主要针对有留学诉求的家庭,要么是已经有了留学计划,让孩子利用假期提前出去适应环境;要么是还在犹豫,让孩子先出去看看,感受国外的教学方式和生活文化。王佩说,无论哪种家庭,“都是我们留学业务的潜在客户,游学做好了,能为我们后续的留学服务引流,这涉及口碑问题,肯定得做好”。
出于兴趣也为了自己的讲解准确有深度,常吉看过很多历史艺术书籍,《英国通史》《中国通史》《中国瓷器简史》《白金汉宫的倒影——看日不落帝国的兴衰》……他虽然不能保证自己和安然的讲解一点争议没有,但他觉得,一个博物馆讲师至少要不断看书提高自己的认识,也保持对知识的敬畏。他在大英博物馆听到过另一些讲解输出的内容,让他感觉像“天方夜谭”,甚至有人为了流量而煽动情绪,“流量的密码”似乎就是踩一方夸另一方,这让他颇为担忧,他觉得无论研学领队还是博物馆讲解,都是文化的传播者,在接近历史全貌时更应当心生敬畏。安然和常吉做的视频和现场讲解更愿意促进文化交流,吸取他者文化中精华的部分,也让中国文物之美被更多人看到。
中国有句古话:“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常吉认为博物馆人应该有这样客观公正的历史观,如果能通过一场讲解,帮大家打开一个正确看博物馆的方式,这应该是博物馆人最高兴的事。
《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40期
师傅上门很及时,热水器不出热水弄得很完美,价格嘛是提前说的,很满意,合格,满分,修好了
下单响应速度很快,服务态度好技术一流,非常正规,下次有需要再联系
质量:服务质量很好,维修服务师傅很快上门,找了别的师傅都没搞好,还是至胜家电师傅一上门就搞好了,收费合理还有保修期
热水器水烧不热,顺便也清洗了下,太脏了,师傅上门也很及时,很细心也很专业。
维修师傅仔细排查,马上找到故障点维修,一看就是训练有素、技术娴熟精湛,爱岗敬业者。不怕苦累,放弃节日乐意浓浓与家人团聚的亲情氛围,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甘愿辛苦自己换来亮起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