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存款保险;金融风险;金融体系;风险处置机制
一、国际存款保险风险处置主体、处置方式及案例
(一)风险处置主体
(二)风险处置方式
世界各国在风险处置方式上大都遵循两个重要原则,一是成本最小化原则,美国要求FDIC发现风险需要果断对问题银行采取早期纠正措施,并做好风险处置准备,一旦早期纠正失败需要及时启动风险处置程序,最大限度降低成本。二是遵循市场化处理的原则,尽可能采取收购与承接等市场化模式进行处置,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降低风险处置成本。
(三)风险处置案例
以FDIC为例,其风险处置模式主要包括收购与承接模式、过桥银行模式、经营中救助模式及付款箱模式四种:
1.收购与承接模式。美国95%以上的投保机构都采取此模式,FDIC会选择最佳的收购与承接交易,为潜在收购方提供服务。2008-2013年金融危机期间,FDIC为破产银行的潜在收购方提供收购与承接协议,FDIC同意分担贷款和房地产方面的损失。多数案例中,FDIC承担80%的损失,收购方吸收剩余20%的损失。最著名的是美联银行处置,美联银行在出现流动性危机下告知货币监理署无法支付债权人索赔所需资金,并将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列为潜在买家。富国银行提出更具竞争力的报价,最终收购了美联银行。
3.经营中救助模式。适用于大型复杂金融机构的处置,帮助大型银行化解风险、度过难关。具体做法是FDIC通过购买问题银行资产或承接其部分损失,获得问题银行的股权作为对价。典型案例是美国花旗银行处置,FDIC与美国财政部分别出资100亿美元和50亿美元为花旗银行不良资产提供担保,作为获得政府担保贷款的对价,花旗集团发行70亿美元优先股,分别由美国政府和FDIC认购。
4.付款箱模式。这种模式多适用于资产规模小、网点价值不高、暂无合适金融机构愿意进行收购承接的问题银行。通常是由FDIC运用存款保险基金对存款人的受保存款直接偿付,超过受保存款额度的存款和其他债权由问题银行清算资产补偿,这种模式在实际处置中使用较少,仅有澳大利亚、荷兰、瑞士、塞浦路斯等国采用过。金融危机的发生已经证明,纯粹的“付款箱”模式是失败的,要化解和有序处置金融风险,实现处置成本最小,关键在于赋予存款保险风险处置职能,由存款保险机构担任问题银行的接管组织,使其灵活运用市场化方式进行处置。
二、存款保险机构发挥的作用及处置经验
(一)存款保险机构发挥的作用
(二)存款保险风险处置经验
4.发挥好存保处置平台作用,推动运用市场化方式解决。金融危机的实践证明,作为专业化的存保处置平台,存保机构拥有多种专业的处置工具和手段,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置问题银行,其明显优于同类的行业救助基金和监管工具。美国FDIC在本轮危机中不仅成功处置了500家左右破产金融机构,其化解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并持续加强。次贷危机后,FDIC进一步扩大了金融监管职能,将职能扩展至非存款类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同时,有效的处置机制在遏制、处置个体风险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遵循市场规律,为市场自我出清、自我修复营造良好的氛围。美国在推出不良资产援助计划等以稳定金融市场的同时,通过附加条款保障了公共资金权益、降低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一)强化风险监测、警示和识别
(二)完善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职能
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其承担的并不是简单的“付款箱”作用,而是被赋予了必要的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职能。问题金融机构如果出现了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资产质量急剧恶化的情形,严重危及存款安全和存款保险基金安全的投保机构,可对其采取早期纠正措施,并要求在限期内及时整改。但目前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性和金融风险防范的及时性。尽快完善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和风险处置职能迫在眉睫。
(三)构建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
我国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在立法方面缺乏顶层设计,法律条款分散于一系列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有序处置规则体系。需要构建一个符合国际标准和实际国情的处置机制,尽快从法律层面明确处置主体、处置工具及处置启动标准,明确监管部门在风险处置环节的职责分工,完善风险最小化的模式体系,防范系统性风险,推动风险有序化解处置。
参考文献:
[1]叶文辉.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实践、改革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2014(6):60-64.
[2]戴季宁.金融机构处置机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当代金融研究,2017(1):22-28.
[3]李新安.商业银行破产风险处置机制研究[J].华北金融,2018(2):48-55.
[4]黄晓龙.存款保险在金融处置中的作用[J].中国金融,2017(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