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旅游消费水平日益提升,旅游产品供给全面升级,寓教于乐的研学旅行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各种类型的研学旅行产品层出不穷。随着暑期旺季临近,各地研学游市场也日渐活跃。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了对当前市场乱象的担忧,更细化的行业规范管理、更多维度的安全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行走的课堂”掀新潮
记者观察到,今年以来,多地研学产业都开始迈入复苏阶段。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研学旅行市场一派热闹景象。节日当天,来自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和密云区古北口镇中心小学的百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认知身边的城市古北水镇长城奇妙游”研学活动。
在成都,城市教育平台成都儿童团则带领孩子们,来到位于成都新津天府农博园的农博魔方研学基地,了解藏在农博魔方里的科技植物工厂的奥秘,并开展大地耕种、没烦恼房间、露营绘、田野游乐场等丰富的活动。据悉,活动一经推出就迅速被抢空,该机构不得不增开活动场次。
书生意气的研学,家国天下的旅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研学旅行作为促进学生交流互动,拓展课本外知识的良好方式,可以帮助提升学生整体素质。随着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旅游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属性将进一步凸显,研学旅行未来拥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
旅企加大细分产品探索布局
目前来看,比较受欢迎的研学旅游产品主要有:以博物馆、科技馆等为主的科技研学旅游,以体验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主的文化研学旅游和以加强青少年户外拓展教育为目的的营地研学旅游产品等。
“亲子游、研学游一直是我们重点布局的业务之一。”驴妈妈旅游网CEO邹庆龄向记者介绍,综合多年预订情况来看,除了常见的跟着书本旅行、动植物探索等主题外,像一些在地文化、国防科技、体能拓展、地貌考察(像西南的喀斯特)、古生物科研考察、丝路之旅等也非常受欢迎。“与博物馆、高校、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联合开发研学游产品,提升内容的专业性、趣味性、时代性,也将成为我们接下来的布局重点。”
暑期历来是红色旅游的出游旺季。近年来,红色旅游越来越注重与VR、AR技术,国潮文化,剧本游戏,实景演出等体验元素相结合,深受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欢迎。“今年跨省长线游的全面恢复将促进红色旅游市场恢复,过往累积的红色旅游需求在今年逐步释放。”同程旅行方面预测,6月中旬针对暑期的红色旅游会进入预订高峰。
记者从飞猪方面了解到,平台今年“6·18”大促活动期间就推出了多款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红色旅游商品,如重庆防空洞建川博物馆2小时深度讲解、九江-井冈山深度三日红色之旅、长沙橘子洲日游、2至10人红色旅游定制重走红军路等,受到了不少消费者青睐。
游美营地联合创始人张开也表示,公司自2016年正式进入研学旅行行业后,盈利长期保持着30%以上年增长,平均每年暑假客流量可以达到每周10000人至15000人的水平。“参照海外国家的经验,研学营地是一种广泛推行的教育方式,面向广大学生群体建立。国内拥有大中小学在校学生近3亿人,研学旅行的潜在市场规模是十分巨大的。”戴斌表示。
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我们也希望政策层面能尽快出台一些管理办法,并对机构资质、运营管理能力做一些认证,对于资格的认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筛选的作用。我们公司已经拥有旅行社牌照,但事实上,领域内里还有很多机构什么牌照都没有。另外,对于合作机构而言,也方便他们更容易找到优质公司,开展更好、更精准地项目合作。”游美营地联合创始人张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