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产品自推出后便荣获了多个奖项,最具市场影响力保险产品奖、荣获年度优秀保险理财产品奖、荣获金融产品十佳奖等等,这是在2008年所获得的奖励。
可以看出,平安智盈人生是一款多么优秀的产品!
但是,学姐经过对智盈人生的详细分析,结果发掘出了它的惊天秘密。
一、平安智盈人生保障内容大分析!
智盈人生这款产品的形态图。已经展现出来了,在仔细分析之前先去瞧一瞧:
智盈人生主要分为主险和附加险,主险是万能型终身寿险,附加险是重疾及意外保障。
平安当时推销智盈人生时这几个点简直就是让人很想拥有它:
1.终身保障,账户价值随时领取,领取后依然享有保障;
2.保障身故、重疾、意外、医疗,不同种类风险均可覆盖;
3.利率上不封顶下有保底。
仅看着这几点就已经够让大家喜欢的了,不过,实际上好不好,我们还得另说:
(一)主险保障
1、寿险没有全残保障
智盈人生属于终身寿险的门类,有身故保障,在合同有效期内如果不幸身故,被保人能获取到的身故保险金要么是按照保单价值的105%,要么就是按照基本保额来赔付。
因为不提供全残保障,所以无感!
在寿险里全残保障是很重要的,我们深层次的来分析这个问题,仔细想想,全残给家庭带来的损失比身故还要强烈一些,全残人士的生活费以及治疗费都比普通人的生活支出大一些,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全残保障还是挺好的,能够缓解一个家庭的巨大压力。
关于这些内容,学姐认为有必要给大家看一下,做的很不错的寿险产品,给予消费者的身故/全残保障是什么样的:
2、扣除费用高
平安智盈盈利的办法是将客户每年存的钱存入保单账户。
每次存钱皆需要扣除初始费用这一点很重要!初始费用比例是每期交费时在条款里面规定过的:
一开始交第1保单年度交费的时候就要扣掉50%保险费,扣除的保费变成5%的时候就是第6年保单年度了。
也就意味着,如果在智盈人生投保,就要接受第一年交费6000元的规则,一定会有3000元被扣掉,这3000元钱就算是花了,不管以后多久,收获方面一点都没有。
那么,我们不能认为智盈人生有了万能险之后就稳赚,有可能钱没有赚到一点,倒是被扣了更多的钱。关于万能险,不单单是要注意上面这些内容,接下来这些点也是值得我们注重的:
(二)附加险保障
1、提前给付重疾关爱金
智盈人生这款保险关于重疾保障其中有一个设计非常人性化,一旦是医院通知确诊了癌症晚期,将会提前给付基本保额。
2、重疾险保障力度小
不过,智盈人生的重疾保障却还是差强人意,因为它只为58种重大疾病提供保障,而保额还是与主险共享的。
这也就是说在赔付重疾险的保额以后,主险保额随之递减,按照递减后的保额理财账户里的资金将重新计算,简单来说,理财账户里面的资金会少很多。
3、意外伤害赔付比例
意外伤害在智盈人生这里是按照伤残比例进行赔付,需要注意的是它的伤残标准是七级赔付比例。
但是对于买了这个产品的朋友,却只能够看着别人享受十级伤残的赔付,而别人有更加明确、更高的赔付比例,怎么看还是心塞塞的。
此外,伤残标准低不提也罢,更让人担忧的是,对于10万保额意外伤害就得170元保费,且现在单一险种的市场上每10万保额保费低于100元的触目皆是,相比而言,智盈人生这款产品的性价比完全没有优势。
4、收益少
智盈人生的保底利率是1.75%,这已经在合同里有了明确的说明而且上不保证。
也表明了保底利率之上的收益真的不是很好明确,而且这么点保底利率看着也太惨了。
现下市面上的万能险起码都有2.5%保底利率,1.75%都上不了台面。
智盈人生的万能险收益拥有的毛病,其他万能险也许也存在,所以说大家在添置这类保险之前,先来一起看看这篇防坑指南:
综合来看,智盈人生这款产品有兼具保障投资功能,虽然很齐全,不过保障条款里的不太令人满意,投资方面,非常普通。
所以说保险公司名声大,产品也有可能比较差强人意,我们不能被这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脑子要清楚,认真剖析产品才是王道。
二、如果后悔买了智盈人生怎么办?
若是你们购买了该产品,想反悔咋办,毕竟如果退保的话就一定会有损失,要如何做才能把损失给降下来呢?
智盈人生万能险的投资期限比较长,虽然产生的收益比较低,当然这是相对来说的,可是这类保险在全体范围执行期缴保费的较多,越长的缴费期,就能快速回本,收成就越多。因而我们不要划掉智盈人生的主险部分,尽管这款产品会对超过标准保费6000块的部分采用扣除5%的初始费用率的应对措施,但大概率在10年能回本,15年左右可以和存银行差不多,到20年以上就有实实在在的收入,只要被保人还没有身故,缴费就不会终止,收到的利益也会有一些。
小伙伴们要入手专门的保障型产品,随后把智盈人生的附加险删掉,就把它单纯地作为存钱的工具好了,至少也可以有保底利率1.75%的利息在增加吧。
若是有意愿退掉智盈人生,因此,学姐认为大家先阅读下这退保攻略,帮你把损失降到最小:
给大家一个小建议,我们不能只看保险公司光面堂皇的一面,主要还是多了解一下条款,那些条款是否满足我们保障条件和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