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和养老将成为最大的民生,也必然是最大的经济。这种深刻认知一方面为泰康乃至整个寿险业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让我们的大健康事业与战略有了超越商业的价值和意义。长寿时代这一人类社会的终极挑战,需要社会、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应对。”
——《战略决定一切》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陈东升
伴随人们对健康和财富需求的不断攀升,养老理念正在发生转变,由被动养老变为主动享老,且养老需求持续细分。
数据显示,自启动个人养老金产品销售以来,泰康养老已累计服务个人养老金客户10万人,成为个人养老金客户数量最多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
能在短期内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公司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深耕和沉淀。例如,泰康养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采用的“类受托”模式,是第三支柱BBC职域服务模式对第二支柱受托模式的经验借鉴和模式创新。
深耕第三支柱
争做头部引航
数据显示,泰康养老于2023年5月启动个人养老金产品销售,目前已累计为10万名职工提供了个人养老金服务,成为个人养老金客户数量最多的专业养老保险公司。
长期深耕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受托规模增速持续领跑市场的泰康养老深谙其道。依托第二支柱的建设经验,泰康养老探索采用“类受托”模式为企业建立统一的个人养老金服务平台,动员企业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从而提升企业职工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知晓度和对产品的参与率。数据显示,通过泰康养老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的职工,人均缴存金额1.17万元,缴费期限10年及以上的占比达80%。
在消费者有了充分认知且形成科学的养老储备观念的情形之下,专业机构还需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自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以来,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同台竞技,其中泰康养老已专设个人养老金部,加速推动企事业单位职工第三支柱的体系建设。
“长期稳定的个人养老金缴存,会加速推动第三支柱体系建设,实现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赢。”梁循标表示。
正视老龄化新压力
寻求筹资端最优解
放眼时代大命题,做强第三支柱、推动养老金融创新,是消除人口老龄化焦虑,解决长寿时代筹资问题的关键所在。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标志着我国首次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且人口数量连续两年呈负增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生育高峰期”的出生人口陆续退休,我国面对的老龄化进程还会加速,养老金缺口问题日益突出。
积极应对老龄化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同时,得益于过去数十年的医疗水平提升、健康意识增强等,国民平均寿命大大延长,长寿时代与老龄化相伴而生。人们的养老理念也在发生转变,逐步从被动养老变为主动享老,这对个人财富积累、市场服务供给均提出更高要求。
正如陈东升在2021年出版的《长寿时代》一书中谈道:“长寿时代的本质就是百岁人生来临,人人带病长期生存,社会和个人都将面临巨大的养老及健康支付压力。”
如何解决养老和健康的资金与服务难题?在泰康养老看来,构建高效的筹资模式至关重要,其中要发挥两个原理效应,即“复利原理”和“杠杆原理”。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对健康和财富的需求不断攀升,需要更多地借助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完善自身的养老保障,特别是对中青年人而言,个人养老金是优化个人终身收入跨期配置的重要手段。在第三支柱方面,泰康养老创新开发了具备“税优+稳健复利”杠杆优势的产品。
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商业保险年金(以下简称“商保年金”)的概念,鼓励险企创设兼具养老风险保障和财富风险管理功能、适合广泛人群购买的商保年金新型产品。
以分红险为代表的“保证利率+浮动收益”类产品,成为多家险企重点发力的产品方向。分红型养老保险产品可以锁定未来长期收益水平,有效化解长寿风险和利率风险,是有效解决养老问题的金融产品。泰康幸福赢家年金保险(分红型)是行业首款入围个人养老金名录的分红保险,此外,泰康养老的个人养老金产品通过加保拼单还可对接泰康养老社区。据悉,泰康养老的三支柱主营业务中,商保年金占比超60%。
在“新寿险”理论体系中,一方面要打造最佳最优的筹资模式,提高健康和养老支付能力;另一方面要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高品质医养康宁服务体系,形成大健康产业生态大闭环。这也是长寿时代的“泰康方案”。
借力三大优势
打造“养老+”硬核
无论是擘画新愿景,还是积极融入“新寿险”模式,都可看出泰康养老对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探索。实际上,坚守养老主业、持续金融创新可谓泰康养老一直以来坚守的方向,并为其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2007年成立之初,泰康养老便专注企业年金主业,打造“大受托”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年金受托规模已超5500亿元,受托规模增速及集合计划累计收益等一直领先市场。与此同时,泰康养老自2013年起紧跟泰康“大个险”战略,将服务从企业延伸到企业职工及家属,总结摸索出职域服务模式,并打开了二、三支柱融合发展的成长路径。
职域服务模式落地11年来,泰康养老服务的企事业职工及家属已超1100万人。高质量的稳定期交保费推动公司总资产规模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底,泰康养老总资产突破千亿元,成为首家总资产迈进千亿大关的养老保险公司。
无疑,职域服务模式也是泰康养老新愿景提出的支撑优势之一。梁循标详谈了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的三重优势,其中就包括模式契合。“我们的创新就是以toB服务为基础,延展至toC的批量服务,可一站式解决职工了解政策、选择产品、及时服务的各类需求。”
除了模式契合外,泰康养老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的明显优势还包括客户契合、产品契合。据悉,泰康养老多年服务企事业单位职工,这是我国纳税的主流人群,也是个人养老金的目标人群;而在产品服务方面,选择泰康养老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达到一定条件,还可享受泰康集团的医养康宁生态服务,在行业具备了明显的战略性优势。
当前养老社区是许多保险机构布局康养产业的一大抓手。2009年泰康成为首家获得养老社区投资试点的险企,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国35个城市42家养老社区的布局。而且,以“一个社区,一家医院”为目标,为客户提供配套的高品质医疗服务。陈东升在所著新书《战略决定一切》中解析到,社会进入长寿时代,未来最大的需求、最大的供给和最大的创新都会在健康养老领域。基于这样的判断,泰康不断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战略,这些都成为泰康养老做强做大养老金融的底气。
“泰康养老将持续打造和完善最佳最优养老筹资模式。坚持深耕养老第二支柱,筑牢基本盘;坚持通过职域服务模式,将服务从对公延伸至个人,多渠道服务养老筹资,并不断丰富企事业职工的医养服务供给。”泰康养老总裁薛振斌说道。
结语
养老金融,是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围绕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
作为与养老具有天然联系的商业保险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这方面更是被寄予厚望。
专业制胜,才是服务的正道。正如监管所言,养老保险公司应当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之所以说需要专业化,是因为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方面,还要重视保险产品与医养服务的结合,系统性地解决养老资金和养老资源两大难题。
养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期待,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这方面异军突起,更好地描绘养老金融的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