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购买航空意外险,确实是弥补航空意外经济损失的好办法之一。”3月21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精算师对时代周报记者称,一般情况下,国内空难罹难者家属以及受害者能获得两种赔偿。
一种是承运人即航空公司所承担的赔偿。
2006年,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64号《国内航空运输承运人赔偿责任限额规定》规定,国内民用航空运输旅客,伤亡赔偿限额为40万元,每名旅客随身携带物品的赔偿限额为3000元,旅客托运的行李的赔偿限额为每公斤100元。
“这是考虑到2006年以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累计增长幅度,赔偿限额调增至59.23万元;再加上为遇难旅客亲属作出的生活费补贴和抚慰金等赔偿,航空公司对“8·24”飞机坠毁事故每位遇难旅客的赔偿标准总共为96万元人民币。”河南航空有限公司称。
另一种,则是保险公司所承担的赔偿。
航空旅行飞行中,一部分消费者为得到更多保障,会自行购买商业保险。“航空意外保险这种财产险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当承保的飞机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受损坏,致使第三者或机上旅客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时,保险公司会给出一定的赔偿。”上述人保业务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消费者可同时购买多份意外险,加大保障额度。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网上售卖的航空意外险多与航空延误险、综合交通工具意外险组合出售。单独的航空意外险价格在几元至几十元之间,保障期限短则数小时,长则一年。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携程app购买机票,购买页面上会“搭售”航意航延组合险,售价为30元。保险合同内容显示,航空意外死亡、伤残、烧伤,最高保额为180万元。
航空意外险的理赔程序也较为简单。
“从保险公司角度,航空意外仍然是发生率最低的交通事故,比坐网约车的风险低了一个数量级,消费者没必要恐慌,也没必要冲动进行保险消费。”上述精算师对时代周报记者称,消费者应理性分析需求,再购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