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意外险有必要买,但跟机票捆绑销售的单次20元的航意险就免了吧。
分析原因:这种航意险售价20元,保额40万元,从你脚踏上飞机到下飞机为止就结束了,而且只保障因为飞机出现意外造成的人身伤害。简单来说,基本上就是因为单次飞行事故死亡赔付40万,其他情况不不予理赔。
很多人会说了,要是真的“走运”碰上这种小概率事件,40万起码还是给家人的补偿。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你要弄清楚,机票本身是含有一种叫做旅客法定责任保险的,是航空公司购买的强制险。
“根据《民航法》第129条的规定,最高赔偿限额为16600个计算单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折合人民币15-16万元。”
也就是说自购买机票开始,个人已经享有了一定的意外保障。当然,如果觉得十几万的赔付太少了,我们还可以单独购买别的险种,比如:人身意外险或交通工具意外险。
举个例子,我之前工作原因平均一两个月会出差一次,如果次次都购买20元的捆绑险,保守估计一年10次的飞行需要支付的一次性保费大于或等于:20元/次*10次=200元
那么问题来了,200元到底为我提供了哪些保障?
保障:意外身故或高残
保额:40万元
没有对比说明不了问题,下面看看有没有更优的方案?
1.单独购买人身意外险
保费:100-200元
保障:意外身故和高残
保额:20-30万
2.单独购买交通工具意外险
保费:50元左右
保额:50-100万不等
3.单独购买飞行意外险(我买了这个,各个保险公司平台上都应该有售)
保费:1元
保额:100万
所以,完全可以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可替代性产品为你提供更高的保障。
@基里连科
作为一名航空职员,个人认为没有必要购买航险,理由如下:
1.机票中本来就包含了意外险,若出现重人员伤亡大事故,旅客可以获得超过百万元的赔偿,远比航险赔付金额高;
2.航空运输是目前最安全的交通运输方式,事故率为五百三十万分之一(国际航空协会统计),航空所采用的导航系统最先进,安全管理最严格,比火车,汽车更为安全;
3.国内航空公司的安全管理是非常严格的,从安检就可以看得出来,相对于马航、韩亚航空等安全得多,建议出行首选国内的航空公司。
最后,如果自己真的遇到重大事故,那也只能认命了,这么小概率事件都让自己碰上了,只能怪rp了,毕竟现在社会危险无处不在,走在路上都有可能被车撞到。所以就不用求那个心里安慰了。
@生如夏花
当年法航在巴西附近的太平洋失事事件,大家应该有印象。当时飞机上有9个中国人,其中4个是辽宁本钢的高管,在搜寻结束后,全部做了理赔,但是其中一位高管,曾经由家人购买了高额的保险,包括航意和身故在内,事后理赔了800w。这一笔理赔款,就是要代替这位高官照顾家人的责任。人没了,但是留下了足以照顾家人一生的责任。要是觉得这里硬说什么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点大,可生活不就是通过这些来体现么,让家人在失去了至亲之后,由这份重要的现款来承载家人思念的寄托、情感的安慰。
所以就是那句话,没有事故的时候嫌保费贵,有了事故嫌买的少。由于保险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个单纯的购买和理赔的直线过程,所以保险产品的设计将决定这类产品会不会有人购买。而且保险产品本身的风险转移功能,表面上看是把个人风险转移给公司承担,本质上是把个人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和大多数人来一同承担。因此就必须要对产品本身的功能有一定的专业判断力。
综合从比较的角度来看:
1、航空公司捆绑销售的航意险没必要单独买。费用高,保额低,几十元保个百十来万,像比较商业保险公司单独销售的主打产品,10元就可以保500w,最高可以购买4份,这样一旦发生事故,理赔就是2000w。
2、单独的航意险以及其他意外险需要购买。这笔钱节省的话,无非是一年几百元,但请客吃一顿饭要多少钱呢?就算连续买10年,也才几千块。一年365块,假如连续购买20年,也才7k多,年年保障2000w,足够了。
3、保险是给家人的一份责任。航空公司那些意外险,保个1、2百万到头了,可现在回头看看,这点钱真不算多。现在cpi的指数、物价上涨的速度、家人房子医疗教育等等各项支出,这些钱真的是不够的。从保障风险的角度,还是要选择专业保险公司成熟的、性价比高的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