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农村,老乡是邻居家的同龄人,从小在一起玩耍,如今都在南方讨口饭吃。
老乡在去年春季回家,因为疫情在家多待了一个月,2022-2-9日去镇上农行办理定期存款,进营业厅后被里面的服务人员热情接待,然后推荐了一款定期存款产品,年利率4.7%,十万块存五年利息23500元。老乡小学毕业也不太懂,觉得利息挺高,在服务人员的指导下,把手机交给服务人员,由服务人员操作,办理了该项业务,于是双方都很满意。
保险就保险吧,如果这个保险真的有些用处,那也捏着鼻子认了,然而这个保险据我来看就是一坨臭烘烘的狗屎:
第一,让人气到笑场的一点,就是这份保险的保额只有89050元。花十万块钱买的保险,等你出事的时候,最高只能给你不到九万块,这是把老百姓当傻子来耍吗?
第二,没有任何纸质合同,没有任何保险细则的说明(我以前碍于朋友和亲戚的面子也买过两份商业保险,都是有最起码七八页的合同来规定承保范围、双方权利及责任),在农行APP页面只能查到截图所示非常有限的信息。
尝试点击“退保”,显示如果退保的话,只能退款大概92000左右,这是第一年,不清楚第二年、第三年及以后退保要扣多少,但很明显,退保越早扣款越少。当然如此退保是最差的结果,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这样退保。
得知自己的存款莫名其妙被买了一份垃圾保险,老乡食不甘味夜不成寐,毕竟十万块钱不是小数目(对于有钱人来说,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人生中的超九成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钱的问题)。适逢疫情管控放开,老乡马不停蹄搭车回家,经过两周居家隔离后,12月10号左右开始,老乡反复去农行营业厅好几趟,试图解决问题。
老乡的诉求是:取消这份保险,拿回十万块本金(利息不要了)。
农行方面给的回复是:
第一,保险合同是五年,必须五年后到期才能把钱拿出来,如果非要现在退保,那只能按上面说的退保程序来操作,承受退保损失。问题来了:保险详情页截图明白写明:保障期限至106岁周年,假如五年后我们把钱都提取出来了,保险公司还会傻傻的将这份保险执行到106岁吗?到底是保险公司傻,还是消费者傻?
第二,此保险是属于理财产品,五年期,年利息4.7%,然而这和农行APP查到的信息是完全矛盾的。要求农行拿出纸质合同来证明时,农行人员称现在都是电子办公,没有纸质合同。既然没有纸质合同,仅凭农行人员信口雌黄,谁敢相信?
我并非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仅从一个普通的外行来理解这件事,针对银行人员的解释与保险信息明显的矛盾,谨慎的下一个结论:这件事有鬼。甚至我可以孟浪的说一句:这就是个骗局。
老乡还在奔波,银行还在推搪,这件事仍然在僵持着。但是对于老乡来说,因为没有证据证明购买保险不是出于本人意愿,所以如果走法律途径大概会比较被动。
后事如何,拭目以待。
最后,我相信我老乡不是第一个被骗,也绝不是最后一个被骗,提醒那些家里有定期存款尤其是中老年人办理了定期存款的人,有空还是要查一下自己的账户,莫要一个疏忽,上了这样那样的当,把自己的辛苦钱装进了别人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