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科技公司安装设备与车主签订设备服务的协议,并承诺已经买上了保险,并出具保险公司的批单,上面盖有保险公司的承保章。
同时,保险公司承保该第三方科技公司的产品责任险,并出具保单,也就是俗称的”大保单“,然后根据科技公司与车主的协议出具批单。
车型大部分为市场上很难用车险产品承保的新能源电动货车。
在第三方科技公司与车主的产品设备购买使用告知书中,第三方科技公司明确告知”该产品已投保如下类别的保险”,然后又列明了“服务项目”:
三者人伤责任,限额100万;
三者财产损失责任,限额50万;
载体驾乘意外责任,限额1万,
载体损失责任,限额十几万不等。
我们收到的案例上显示第三方科技公司收取车主服务费8500元。
关于条款使用是否违规,需要以官方的核定为准,这里只讨论一些风险:
一是第三方科技公司对车主的告知风险,毕竟条款和责任与车险不一样,比如自然灾害等,是否会存在合同争议,需要考虑;
二是风控风险,包括产品的有效性风险,以及全国范围内销售的承保风险;
三是销售环节的风险,据市场反应,实际上在”承保“时并不一定需要安装设备;
四是法律风险。
也许保险公司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中间多了第三个作为隔离,风险会小一些,但是根据保险法第六十五条有关责任险的赔偿责任规定,被保险人怠于请求的,第三者有权就其应获赔偿部分直接向保险人请求赔偿保险金。
如果最终赔付突破了责任险的赔偿限额,车主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可能存在风险。
该类产品具体的经营结果,不得而知,但显而易见,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这个方式最大的受益方是第三方科技公司。
财险基层表示对高层领导的变换无感
财险基层高管:业务决定下限,格局决定上限
往往没想到,财险公司流行的团建居然是……
对于财险业务员来说,区分车险非车险没有任何意义
“老三家”赚得盆满钵满,“车险限速”帮了大忙
“砍掉”基层机构的大脑,对中小财险公司来说是明智的吗?
财险行业:不怕公司规模小,就怕公司太官僚
EA门店能拯救中小公司车险吗?
在销售物业管理责任险时,业务员要注意这个细节
为了躲避“垃圾”车险业务,财险公司闭门谢客
唉!钻保险空子赚钱的人不少呀
非车险太乱了,我们还是做车险吧
华泰人寿高管变阵!友邦三员大将转会郑少玮拟任总经理即将赴任业内预计华泰个险开启“友邦化”
金融监管总局开年八大任务:报行合一、新能源车险、利差损一个都不能少
53岁杨明刚已任中国太平党委委员,有望出任副总经理
非上市险企去年业绩盘点:保险业务收入现正增长产寿险业绩分化
春节前夕保险高管频繁变阵
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灾保险赔付及预赔工作
31人死亡!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已排查部分承保情况,预估保险赔付超1400万元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人寿保险与长期护理保险责任转换业务试点的通知》
董事长变更后,中国人寿新添80后女总助
国内首家批发保险经纪公司来了,保险中介未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