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30日电(记者张斯文、李唐宁、丁雅雯)随着暑期的到来,我国旅游进入了旺季。从泰山之巅到秦淮河畔,从彩云之南到禾木草原,我国文旅业正展开一幅“诗与远方”的动人画卷。
监管积极引导金融创新助推我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产业,旅游消费对于“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等具有重要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旅游”,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任务中,对积极培育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提出明确要求。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包括旅游意外险、旅游财产险、旅游责任险、旅游取消险等具体形式,在旅游业发展中已逐步实现广泛应用。
创新保险产品为游客“安全游”保驾护航
近年来,伴随文旅产业的繁荣,人们关于安全和保障的意识也随之提升。相应地,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更加多样,涉及旅游类的保险产品逐年丰富。
“比较明显的特征是产品数量增多,保障范围有了一定的差异化,投保流程和理赔流程也都更加快速便捷。”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说。
除了旅途交通等基础保险外,还涌现出不少创新型保障产品,比如针对游客较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保险机构也提供了相应的扩展附加条款。
“我非常喜欢滑雪,每年冬天我都会去崇礼或者北海道滑雪。但这项运动在刺激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我曾经就摔过骨折。幸好我买了保险。”一位金融机构从业人士说。
丰富保障维度助力经营主体完善经营保障体系
除了游客本身,经营主体同样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完善经营保障体系。近期,阳光财险接连出具陕西、河北两个省份的首单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保险。有了这些保单的加持,投保的旅行社一年只需一次性缴纳几千元的保费,就可以免去几十万元的质量保证金质押,有效减轻了该旅行社企业流动资金和银行授信额度的占用,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从长远来讲,发展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保险,对于推动旅游消费市场的强劲复苏、保障旅游市场主体的稳健经营具有深远意义。”阳光财险有关负责人说。
乡村旅游经营主体作为乡村旅游产业的主要参与者,其保险意识与投保能力对乡村旅游保险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此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通过加强引导、制定规划、发布意见等措施,促使保险公司提供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保险服务,提升经营主体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认为,保险机构应当进一步因地制宜为经营主体、普通游客等提供有地域特色或针对性的保险产品,不仅有助于经营者应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赔偿责任风险提供保险保障,还可以提升游客对旅游地的信任和好感。未来,随着消费者对旅行风险保障需求的不断提高,保险业应更好发挥保险保障和保险资金支持作用,进一步推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