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发证券发布了一份宠物行业研报《乘萌宠之风,逐时代之巅》。根据广发证券调研分析,雕兄整理了几条笔记供大家参考。
第1条:我国宠物食品渗透率为14%,美国宠物食品渗透率高达90%
第2条:中高端市场集中度较高,多品牌策略优势明显
根据英敏特在《宠物食品·中国2016》中的调查数据,2015年前四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62.5%,而以全球宠物食品巨头玛氏、雀巢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占据中高端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大多数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推出多个子品牌,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
第3条:主食占比逐步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
PS:与主食相比,国内宠物零食市场集中度低,同时种类丰富多样。定制化、个性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这将有利于品牌丰富SKU和形成产品矩阵。
第4条:保健品持续增长,未来有望成为新亮点
宠物保健品是为了满足宠物的特殊生理需求而开发出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包括宠物维生素、宠物蛋白质以及宠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等。近年来,宠物保健品在宠物食品市场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由2005年的8.3%上升至2015年的12.5%,随着宠物健康喂养意识的提升,预计未来宠物保健品将进一步增长。
第5条:宠物犬年龄越大,累积用于医疗支出越多
随着医疗技术陆续从人类行业转移到兽医实践,宠物医疗的手段也更为先进,宠物的寿命因此得到了延长。根据IDEXX的一份数据显示,宠物的生命周期越长用于医疗的支出就越多,美国一条12岁的宠物狗在宠物医疗上累积花费的平均值3600美元,而如果完全符合AAHA(美国动物医院协会)的标准,医疗支出将达到17700美元。老龄化宠物的数量增长将为宠物医疗创造额外市场空间。
第6条:药品、疫苗的壁垒较高,短期内仍须依赖进口
目前国内宠物药品市场70%被国外产品垄断,进口药品价格高昂、疗效确切,国产宠物药与之相比成分单一、疗效差距显著。2017年4月,农业部公布了182个宠物可用的药品品种。据汉维生物报道美国可用于犬、猫的药物有400种,包括70种抗微生物药物及约30种抗寄生虫药。
中国农业部于2010年批准了第1个宠物新制剂,截至2017年6月,共批准27个宠物类新药。国家鼓励新药研发,给予企业3-5年的上市独占权,并于2016年出台了比对试验要求。国内宠物数量越来越多,宠物药的需求日益增加,随着管理规范违法使用走私药、假药和人药的情况将改善,未来国内宠物药品市场拥有巨大潜力。
第7条:目前我国宠物疫苗以进口产品为主体,外企占比超六成
据报道,国内宠物物疫苗90%以上被6家外国企业的产品垄断,其中英特威约占40%的市场份额、硕腾约占24%~30%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都是国际领先的动物保健品公司,具有极强的研发能力,我国宠物疫苗企业与之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第8条:国内最好宠物医院坪效年收入3万/平,平均净利润2成水平
另据宠物行业协会统计,宠物医院行业的平均净利率为18%~20%。
第9条:未来宠物医院呈服务精细化、立体化,线上线下结合发展
未来的中国大型宠物医院,分科更加细致,医疗设备和技术也将不断更新、普及,紧随发达国家脚步,在宠物的影像、康复、复杂疾病治疗等领域也将有所收获。未来宠物医院将会形成宠物医疗服务平台与门店相结合的线上+线下的模式。上线平台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加便捷、及时的服务,根据需求选择个性化的服务;企业还可以通过上线供货平台,来升级线下医院的医疗设备。线上与线下数据共享,提高效率。同时将实现价格透明化,消除信息不对等带给消费者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