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要在伤口的上、下方(距伤口5厘米处),用止血带或绳、带子等紧紧勒住,并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将伤口内的血液及时吸出。如咬伤处仅有齿痕,可用三棱针刺之,令其出血,再以火罐拔毒。
(2)经上述方法趾处理后,用20%中性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或清水反夏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必要时切除被咬的表浅组织。冲洗后,用70%酒精或烧酒涂擦局部。伤口禁止包扎、缝合。
(3)咬伤严重者,应在伤口周围或肌肉注射抗犬病免疫血清。此外,还应到医院或防疫站注射狂犬病疫苗、破伤风抗毒素及抗生素。
(1)神经毒:被金坏蛇、银坏蛇、海蛇咬伤后,蛇毒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局部症状往往不明显,只是伤口发痒、发麻和轻度灼痛。咬伤2~5小时后,出现头昏、胸闷、全身肌肉疼痛、眼睑下垂、视力模糊、复视、瞳孔散大、声音嘶哑、语言和吞咽困难、脉搏慢而无力,最后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
(2)血液毒:被五步蛇、竹叶青、蝰蛇、烙铁头咬伤后,蛇毒主要作用于血液循坏系统。伤口局部漫生肿胀、剧烈疼痛、出血难止,仿口周围有水泡、血泡,附近的淋巴结也发生肿痛。全身症状有发热、心慌、烦躁不安以及出血与溶血的症候,如呕血、便血、尿血、咯血及皮下出血、黄疸、贫血等。严重者因循环衰竭、休克、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3)混合毒:被蝮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咬伤后,因蛇毒中含有神经与血液两种毒素,故很快会出现上述两种中毒症状,若未能及时抢救,伤员很快就会因呼吸、循坏衰竭而死亡。
(3)冲洗伤口:立即用冷开水、泉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肥皂水冲洗伤口,有条件的可用1:500的高锰酸钾或双氧水、1%新洁尔灭等冲伤口,把伤口浅表处的毒液冲走。如果伤口中尚有毒牙存在,应及时拔出。
(4)扩创排毒:用火烧消毒过的烽利小刀(有条件的用消毒过的手术刀)在伤口效做“十”字状切开,只切开皮下,切断上行的淋巴管即可,而不宜切得过深,只要能使淋巴液外流,促进毒液排出即可,再在伤口周围皮肤上划几道口子,或用三棱针、缝衣针等在伤口周围穿剌,使毒液外流。然后用拔火罐、吸引器或吸奶器吸出毒液;若一时找不到吸引器,甚至可用无破溃伤口的口腔反复吸吮伤口、同时用手挤压伤处,以加速蛇毒排出。也可以将患肢浸在的2%的冷盐水中,自上而下挤压伤处,约20--30分钟,这样的排毒效果较好。
(5)伤处冷敷:用冰抉、冰水等冷敷伤口周围。可减缓毒素扩散与吸收。
(6)使用蛇药:我国生产的蛇药,如南通蛇药、上海蛇药、群生蛇药、湛江蛇药等,对蛇伤有较好的疗效。有条件应尽快使用,咬伤24小时后则效果不佳。具体用法如下:
①南通蛇药:又叫季德胜蛇药,首次口服10片,以后每4小时服5片,重者药量可加倍,连服至消肿为止。同时可将药片以白酒适量加温开水溶化后,涂于伤口周围。
②群生蛇药:剂型有多种,用于各种毒蛇咬伤、使用方法可参照说明书。
③上海蛇药、湛江蛇药、广西蛇药等;可按各地出产的口服、外用、注射剂的使用说朋书使用。
(7)民间单验方:
①新鲜半边莲150克,煎汤,一日3次口服。也可用半边莲捣烂敷伤口周围。
②鬼针草60克、煎汤代茶饮,日数次不等。
③雄黄、大蒜各适量,捣烂外敷。
④白菊花、金银花各25克,甘草10克,水煎服。
注意:各类外敷药,只能敷于伤口周围,不可直接敷盖伤口,以免妨碍毒液排出。经过上述初步处理后,应尽快把伤员送往医院救治。入院后还将根据病情需要,选用抗蛇毒血清等治症。在转运途中、要注意伤员保暖,多给予水喝,并密切观察伤员的呼吸、脉搏,以防伤员粹死。
(1)如果肢体被猫咬伤,应该在伤口的上端扎止血带,以免毒素扩散,待伤口处理完毕即放松止血带。
(2)用生理盐水或凉开水冲洗伤口,伤口冲洗干净后,用5%石炭酸或硝酸腐蚀局部。猫咬伤的伤口虽然不大,但后果严重,必须引起重视。被猫咬伤以后,如果局部出现红胛,或被咬伤的肢体出现红线,淋巴结肿大,应立即去医院请医生治疗。重要的是有些野猫还有患狂犬病的可能,更应予以注意。
(1)立即用肥皂水或3%氨水、5%~10%碳酸氨钠液冲洗伤口。蜈蚣咬伤的痕迹是一对小孔,毒液就是顺小孔流入的,所以一定要用碱性水反复冲洗,忌用碘酊或酸性药物冲洗或涂擦伤口。
(2)雄黄、甘草各等份研成粉未后,用茶油调匀涂患处。或用季德胜蛇药调成糊状,涂擦在伤口周围。或用雄鸡口内的涎沫(将雄鸡倒提,唾液即可流出),抹涂于伤口。或取新鲜蒲公英、扁豆叶、七叶一枝花、半边莲、鱼腥草、马齿苋、鲜芋尖、番薯等任何一种,捣烂,外敷患处,有止痛、止痒、消肿的作用。
(3)疼痛剧烈者,可适当服些止痛片;有过敏征象者,可口服扑尔敏4毫克,每日3次,或息斯敏每日1片。经上述处理后,如果患处肿痛不消退,症状加剧,或全身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1)伤处若有毒刺残留,应迅速拔出。
(2)在螫伤处上端(近心端)2--3厘米处,用止血带或布带、绳子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
(3)用手自伤口周围向伤口处用力挤压,使含有毒素的血液由伤口挤出。或用吸奶器、拔火罐等吸取毒液。若口腔粘膜无破损,也可用口吸出毒液。
(4)用3%氨水、石灰水上清液、1:500高锰酸钾液、5%碳酸氢钠液等任何一种清洗伤口。
(5)伤口周围可用冰敷或冷水温敷,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扩散。
(6)伤口周围可涂擦南通蛇药、也可内服。
(7)伤口可用如下方法处理:
①用蒲公英的白色乳汁外敷伤口。
②雄黄、枯帆各等份,研成粉末后用茶水调成糊状,涂于伤口上、每天涂3次,1~2天可愈。
③白钒、半夏适量研末,醋调贴患蛀,痛止毒出。
④大青叶、半边莲各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服。
⑤大蜗牛1个,洗净连壳捣烂涂伤口。
(8)在什么条件也没有的情况下,可用泥和自己的尿敷于患处、也能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中毒严重者及幼儿,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1)千万不要硬性将蚂蝗拔掉,因为越拉蚂蝗的吸盆吸得越紧,这样,一旦蚂蝗被拉断,其吸盆就会留在伤口内,容易引起感染、溃烂。
(2)可以在蚂蝗叮咬部位的上方轻轻拍打,使蚂蝗松开吸盘而掉落。也可以用烟油、食盐、浓醋、酒精、辣椒粉、石灰等滴撒在虫体上,使其放松吸盘而自行脱落。
(3)蚂蝗掉落后,若伤口流血不止;可先用干净纱布区迫仍口1--2分钟,血止后再用5%碳酸氢纳溶液洗净伤口,涂上碘酊或龙胆紫液,用消毒纱布包扎。若再出血,可往伤口上撒一些云南白药或止血粉。
(4)蚂蝗掉落后,若伤口没出血,可用力将伤口内的污血挤出,用小苏打水或清水冲洗干净,再涂以碘酊或酒精、红汞迸行消毒。
(5)若蚂蝗钻入鼻腔,可用蜂蜜滴鼻使之脱落。若不脱落,可取一盆清水,伤员屏气,将鼻孔侵入水中,不断搅动盆中之水、蚂蝗可被诱出。
(6)若蚂蝗侵入肛门、阴道、尿道等处、要仔细检查蚂蝗附着的部位,然后向虫体上滴食醋、蜂蜜、麻醉剂(如1%的卡因、2%利多卡因)。待虫体回缩后,再用镊子取出。
(1)仔钿检查伤处,若皮内留有毒刺,应先将它拔除。
(2)若被蜜蜂螫伤,因蜜蜂毒液是酸性的,故可选用肥皂水或3%氨水、5%碳酸氢纳液、食盐水等洗敷伤口。若被黄蜂螫伤,要用食醋洗敷,也可将鲜马齿苋洗净挤汁涂于伤口。
(3)若有南通蛇药(季德肚蛇药),可特药片用温水溶化后涂于伤口周围;或用紫金绽或六神丸等药研末湿敷患处,有解毒、止痛、消肿之功效。
(4)民间单验方可选用:
①大蒜或生姜捣烂或取汁涂敷患处。
②将鲜茄子切开,涂擦患处;或加白糖适量,一并捣懂涂敷。③鲜紫花地丁、半边莲、蒲公英、野菊花、韭菜等一同或单种捣烂敷患处。
(5)若有过敏反应,轻者可日服息斯敏1片,每日1次;或扑永敏4毫克,每日3次。症状严重者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1)立即用止血带或绳子、手帕、裤带等紧扎伤口上方(肢体近心端),每隔15分钟左右放松1分钟。
(2)对伤口做“十”字切口,或用三棱针或大号缝衣针刺扎伤口周围皮肤,然后用力将毒液向外挤出,或用吸奶器、拔火罐将毒液吸出。
(3)用石炭酸烧灼伤口,放松止血带。也可局部涂以2%碘酊。(4)伤口周围可用南通蛇药涂敷;或用生姜捣烂取汁,加清油调和,搽患处;也可用鲜桃叶捣烂取汁、敷患处;还可用半边莲30克、白草蛇舌草150--300克,捣烂外敷或水煎
(5)症状严重者应尽快送往医院抢救。
(1)局部可涂搽碱性溶液,以中和海蜇毒素,最好用1%氨水冷敷患处,或用10%碳酸氢钠液或明矾水等冷敷。
(2)若有全身症状,应尽快前往医院治疗,临行前可口服抗过敏药(如非那根25毫克、扑尔敏4毫克或息斯敏1片)有条件的可静脉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毫升。
(3)若发生呼吸困难及咳血性泡沫痰,说明情况危急,应让伤员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两足下垂,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的给予吸氧,并肌肉注射速尿20~40毫克:在对症处理的同时请医主速来抢救。
(1)一旦被甲鱼咬伤后,应保持镇静,尽量避兔甩拽,安静下来,当甲鱼觉得危险不存在时,常会自动松口。
(2)迅速将甲鱼浸入较深的水中,甲鱼进入水后,出于生存本能,即会松口逃走。
(3)用头发丝插入甲鱼头部两侧的中孔:(这个部位是甲鱼的鼻孔所在,此部位非常敏感),也能立即生效。
(4)解脱甲鱼后,应尽量从伤口内挤捏出少量鲜血;以防止伤口感染。被咬处应用2%的碘盯(无破损者)或75%酒精擦洗消毒。有条件者最好去医院注射一针破伤风抗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