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买了两份平安主险《平安智盈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
10几年前,国民的保险意识、GDP等等都无法与现在相提并论,当然,也有以前的保险产品比现行的相对性价比更糟糕等等原因,以前的业务员比现在难卖得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平安设计了这款《平安智盈人生终身寿险(万能型)》产品,通过这款主险产品推销附加重疾、医疗、意外等产品。
现在看这份当时业务员给我《平安综合保障计划》计划书,觉得如果不是当时重疾定义如此糟糕(当时只有10种重大疾病,现在是100种),否则放到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
我和我太太各买了一份,各交6000元/年、5000元/年,期交20年,现金价值非常高,除了首年扣50%,次年扣15%,后面几乎就没扣钱。每年交纳的保费除扣去相应的管理费之外,自动划入金管家帐户,每天计算复利,我打印了10年的清单,基本年化4%~4.5%,用产生的利息按月支付主险智盈人生的保障成本,按月扣重疾险、意外险及医疗险,按计划书,20年交完后,应该利息是足以支付这些费用的,第10年我的交了10期60000万元,扣除各种附加险种费用后,保单价值52134.48元,我太太的交了10期50000元,保单价值47139.64元,这是非常高的,因为以前保费少,利息小,到去年春节,基本就持平了。如图
这说明什么?
1、受制当时的政策(重疾定义),客户所购买的重疾险、医疗险性价比差、保障低,利于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刚性成本相对现行几乎忽略不计。
客户存在更新、重买要求。
2、保额普遍比较低,业务员做计划书通常20万、30万,我也是因为老婆入职保险公司后翻阅以前保单才发现问题,特别是2009年以前购买的客户,买新废旧或追加保单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当然,许多人买以前产品的人说保险公司忽悠,现实中、抖音吐槽、抱怨的比比皆是。这是不对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保、农村医保也是不断在改善、并不是一直这么好。而且买保险也确实需要选择一个比较有职业道德、专业的业务员为你服务,戓者自己需要认真了解一下,保险产品好像买股票,有好有劣,买错了总不能怪ZJF吧?
从我2009年购买的平安重疾险看,平安以前的人寿产品,刚性成本应该非常非常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