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大家对中国平安的印象便是上市公司、国企背景,因为一般国企名称都会以中国两字命名,所以中国平安也一直都是同学们青睐的公司之一。
一、中国平安的成立
1988年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蛇口创立,这是中国首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初创的中国平安大股东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和招商局集团也就是现在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那时的中国平安可是妥妥的国企。
中国平安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集保险、银行、投资等多种业务为一体的多元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在2020年底为止,中国平安以2.18亿多零售客户和5.98亿互联网用户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之前,有网友好奇中国平安是否是国企,工商银行官方明确表示平安集团不是国企。
二、中国平安背后的助力
从中国平安的发家史发展史来看,有一家国企始终站在中国平安的背后默默地支持它,那就是招商局集团。为何招商局会如此支持中国平安?这要从招商局的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说起。
中国平安创立于深圳蛇口,股东为招商局与中国工商银行。而袁庚1978年担任交通部所属的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主持招商局全面工作。1979年7月20日,蛇口工业区正式运作。1980年63岁的袁庚担任蛇口工业区建设总指挥,后出任蛇口区委书记。
1985年10月,蛇口社会保险公司成立,这是全国首家企业创办的保险公司。到了1988年3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发展成为平安保险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哲明在1983年到1985年在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劳动人事处干部,1988才任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董事总经理。马哲明带领中国平安从一家小的保险公司中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甚至是走向世界成为全球五百强,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所以从中国平安的发展背景来看,他不仅有深厚的国企背景还有红色资本的背景,是当之无愧的国企。
三、中国平安“易主”
马哲明董事长并不是单纯的出任中国平安CEO。1995年马哲明董事长以职业经理人的出任中国平安CEO。之后的20多年里,中国平安的股权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股权分散、公司治理先进的上市公司。
在1988年中国平安是国企:中国工商银行持股51%,招商局蛇口工业园区49%。成立不久后两个国资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深圳市财政局也成为中国平安的股东。
国资股东也是有利有弊。一方面可以保持企业的稳定和深厚的背景,但是另一方面决策也趋于保守,同时国企股东因为背景原因对企业控制也会比较强。这也同初创公司想要做大做强的企业愿景有所冲突。
1992年,马明哲说服袁庚担任中国平安名誉董事长,称“坐镇平安,保护这家新兴企业体制不变”。而马明哲也从招商局派出的董事变为身份独立的CEO,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994年,国际投资者摩根士丹利、高盛取得中国平安13.7%的股份。此后中国平安股东数次变动,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退出,2002年招商局退出。
同年,全球金融巨头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入股6亿美元,获中国平安10%股权。但是汇丰的入股并没有给中国平安带来好的发展,反而试图控制中国平安的发展。最终因为双方理念不和,这次商业合作以汇丰转让股权给泰国正大集团告终。
结语:
通过马哲明董事长的改革,国资股东都渐渐退出了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也彻底商业化。如今的正大集团持股中国平安15.57%,是中国平安的第一大股东。
或许是在深圳看到了深圳的改革和快速发展,马哲明董事长身上也有着“敢为众人先”的行事作风。如今马哲明依旧连任中国平安的董事长兼CEO,带领着中国平安继续前行。
对于如今不是国企的中国平安,未来的发展会走向何方?你有什么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