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些地方的养犬管理规定,养犬人不得携犬进入市场、商店、商业街区、饭店、公园、公共绿地、学校、医院、展览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社区公共健身场所、游乐场、候车室等公共场所;不得携犬乘坐除小型出租汽车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携犬乘坐小型出租汽车时,应当征得驾驶员的同意,并为犬戴上嘴套,或者将犬装入犬袋、犬笼,或者怀抱。
如果携犬入高铁,显然就打破了现行的规定。根据国外的一些做法,宠物坐火车时,须待在宠物箱内,并放置在座位下方,没有难闻的臭味或攻击性,而且在旅程中不会干扰其他乘客。此外,宠物不得进入商务舱、咖啡车厢或其他用餐车厢。
但是,如果在国内开放宠物上高铁,类似上述的规定未必能得到有效遵守。因为现实中,一些宠物主人无视规则与他人的感受,该系束犬链的不系,该避让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的不注意避让,该为宠物戴嘴的也不戴,携带宠物进入餐厅的也不少见。高铁空间狭小,如果宠物主人不遵守规定,那就会给其他乘客带来困扰。
根据法律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宠物上高铁,一旦发生侵权事件,除了宠物主人,高铁运营方是否也该负起连带的管理责任?这也是个问题。
因此,宠物能否上高铁,先要厘清几个权利边界,一是普通乘客的权益保障问题,二是宠物主人的责任与义务,三是宠物自身的权益保护问题,四是铁路部门的管理责任问题,这些问题一个都不能少,都应该有明确的界定。
无论哪项权益,都离不开铁路运输方的管理与服务,诸如代办检疫证、接送宠物、专人押运、全程监控等。无论如何,“宠物上高铁”应做到谁受益就谁负责。有网友提到,宠物要上指定的车厢,装在宠物箱中,不能随意走动,还要限制数量和种类。这都是希望避免宠物扰民,避免可能出现的矛盾。铁路运输部门对此要谋定而后动,思全而后行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