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宝妈问:孩子原本有医保,又买了少儿基金,学校里还要买学平险,这些保险又不能重复报销,冲突吗?买这么多有用吗?
我的回答是:不会冲突,很有用。
医保、少儿基金还有学平险,有相通的地方,比如:都含有住院医疗报销,如果住院费用不高,用其中一个就可以了,不能重复报销。
但这不代表买一个就够了,其他都是多余。
因为不同的保险保障的重点和范围还是不同的,风险有重叠,也有互补。在没有商业保险做加持的情况下,这三个是最最基础,也是最最底层的保障。少其中一个,就多一点风险敞口。
下面来一一讲解这三种保险保障范围。
孩子的医保和大人一样,医院门诊住院可以使用。起付线一下自负,起付线以上按比例报销。
根据医院等级对应不同的报销比例。
以上海为例,起付线门诊300元,住院50~300元/次不等。门诊报销不同医院报销比例为50%~70%,住院报销60%~80%。一级医院比三级医院报销多一些。
2. 少儿住院互助基金
和医保由国家统筹不同,少儿住院互助基金是由上海红十字会、市教育委员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市卫生局)联合创建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医疗保障互助基金。成立的目的视为孩子提供额外的健康保障。
少儿住院互助基金可以看做是医保的补充,主要保障范围是:部分住院医疗费用,患「大病」出院后的专科门诊治疗费用、部分罕见病的特殊食品费用及特异性药物费用。
具体的报销比例和限额:
起付标准:三级医院300元,二级医院100元,一级医院50元;大病专科门诊暂不设起付标准。
少儿住院互助基金的报销受社保影响,有没有交社保,报销比例不同。而且,少儿住院互助基金的报销上限更低一点:一般疾病最高报销10万/年;大病、罕见病最高20万/年。
3. 学平险
学平险,也叫「中小学生平安保险」,是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的一种人身意外险。
意外险和医疗险还是不同的。医疗险主要管因为疾病导致的医疗花销,而意外险的责任通常涵盖意外伤害导致的门诊和住院,以及意外导致的残疾和身故。
熊孩子容易磕磕碰碰,可能会碰上猫爪狗咬。这时候意外伤害导致的门诊只有意外险可以报。
而且,如果孩子没有配重疾险,那学平险中附加的重疾险至少也是一个低配版的基础保障。
我们举个例子,来看看这三种保险分别能起什么作用。
小明因为某重疾住院20天,共花费10万元,其中分类自负和自费3万元。如果不考虑学平险,忽略起付线,那么有以下4种情形:
(实际上自费部分还要加上医保和互助基金的起付线)
如果买了学平险,而所患重疾在合同定义范围内,还可以额外获得10万块的重疾理赔金。另外,因为学平险还有住院津贴,重大疾病100元一天,20天可以额外获赔2000元。
以上三种保险可以为孩子提供最基础的保障,尤其是少儿医保和少儿住院互助基金,一个是国家统筹,一个是公益性的,性价比超高,还能带病投保。
学平险在商业险里也已经做到了极致。如果没有给孩子配置商业险,那学平险也是标配。
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这三个保险的保障还远远不够。普通中产家庭,至少应该用收入的10%为家庭配置足够的商业保险,才能为织一张安全网。
综合意外险+百万医疗+重疾险才能为孩子建立真正的安全屏障。有条件的话,可以把百万医疗升级为中高端医疗,尤其是最近炒得火热的DRG问题告诉我们,用医保也有医保的限制,极端情况下,需要用院外药,百万医疗也是不够的。
不管是商保,还是社保还是公益性保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需要盲目跟风,量力而行。可以在家庭共同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调整保险的配置方式,逐渐加强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