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院教师杨泽云对时代周报记者称,风险综合评级是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扩展,包括对不易量化风险的考量,如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降低操作风险是提升综合评级的关键,这需要优化内部流程,减少由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引起的损失风险。
7家险企不达标,多家险企偿付能力告急
在险企当季偿付能力报告中,通常披露的是上一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由于今年4月监管政策调整,险企风险综合评级调整为每半年全面评价一次,因此部分险企在2024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的为今年第一季度评级结果。
目前,161家保险公司已披露2024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包括76家人身险公司和85家财险公司,其中有7家险企的风险综合评级结果均为C,偿付能力不达标。
这7家险企中,有3家为人身险公司,分别为华汇人寿、三峡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其中三峡人寿和北大方正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由一季度末的D上升至二季度末的C。另外4家为财产保险公司,分别为华安财险、安华农险、珠峰财险、前海财险。
某头部寿险公司精算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偿付能力不达标的公司可能会面临相应的监管措施,这些措施既包括必须采取的如限制业务规模、调整投资策略等通用性措施,也包括根据风险成因和风险程度选择采取如增加资本金、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针对性措施。这样的制度安排既体现了监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又确保了监管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除了上述7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之外,还有多家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告急。
瑞华健康的两项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下降得较为明显。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瑞华健康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以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73.43%、112.35%,环比分别下降19.63个百分点、29.6个百分点。
瑞华健康偿付能力报告称,2024年三季度实际资本下降,最低资本上升,故当季偿付能力较上季度有所下降。实际资本降低主要是由于750天国债移动平均收益率曲线持续下行,导致认可负债上升;而最低资本上升主要是由于当季度降低国债的配置,减少资产端利率风险的对冲,进而导致利率风险最低资本上升。
此外,截至发稿前,合众人寿、和谐健康、富德生命人寿、珠江人寿、瑞众人寿、海港人寿、中汇人寿、安心财险等16家保险公司未披露2024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中,富德生命人寿、珠江人寿等多家险企长期未披露偿付能力报告,而合众人寿、安心财险2024年第二季度的偿付能力也未达监管标准。此外,瑞众人寿、海港人寿、中汇人寿由于去年刚开业,目前尚未披露任何偿付能力报告。
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不达标,整改效果待考
上述7家险企2024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不达标,主要是因为风险综合评级结果较低。
具体来看,华汇人寿、安华农险均因公司治理问题导致操作风险偏大,风险综合评级下降至C级。其中,华汇人寿因拟任高管任职资格无法取得,导致董事会、监事会无法正常运行,合规制度有效性存疑。
三峡人寿、北大方正人寿、珠峰财险、前海财险主要面临偿付能力充足率承压的可资本化风险问题。而华安财险在可资本化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多个领域均存在风险。
为尽快缩小风险敞口,让偿付能力回归健康状态,这些险企正在通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强化业务经营管理、增资等多种方式进行整改。
三峡人寿近期计划增资15亿元,以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三峡人寿在最新偿付能力报告中指出,随着增资到位和可资本化风险的改善,进一步优化公司战略,开展业务经营,缩小战略风险敞口。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珠峰财险、前海财险以及北大方正人寿主要面临偿付能力承压的可资本化风险问题,正采取措施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其中,珠峰财险的增资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前海财险则通过多项措施确保偿付能力充足,北大方正人寿则致力于提升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