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7-9月龄的宝宝牙齿开始长出,咀嚼、吞咽、消化能力也比之前有了提高,在母乳或者配方奶的基础上,需要丰富辅食的种类,增加量,能够代替1-2次的母乳。
喂养原则:
1.从泥糊状向细颗粒状食物过渡
这个阶段的宝宝在咀嚼能力上增强,食物的形状也要随之改变,让宝宝适应食物性状的变化,进而更好地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促进口腔发育。
2.适当添加零食
为了锻炼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让宝宝的手指能够灵活使用,可以适当给宝宝加一些小零食,比如,溶豆、小馒头等,让宝宝自主进食,促进手眼的协调性。
3.每天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不论是喝什么奶的宝宝都需要每天补充维生素D,如果奶量充足,不需要额外的钙剂补充。
怎样添加辅食更科学?
1.哪些辅食可以添加
大多数7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出牙,这个阶段,宝宝可以吃碎末状的食物,可以增加食物的种类,比如,谷薯类、肉蛋禽鱼、水果蔬菜等,1岁之前建议只添加蛋黄。
可以做的辅食:
吃米粉的宝宝,家长可以在米粉中加入蔬菜碎、水果碎、肉末等;
颗粒面、碎碎面,2-3cm的短面条。
零食,小馒头、溶豆等。
2.怎么制作辅食有营养?
原汁原味,不加调味品
制作宝宝辅食不建议添加任何调味品,原汁原味的食物可以让宝宝更容易适应不同口味的食物,减少挑食等不良习惯的发生。
蒸煮为主
在制作方式上,建议采用蒸煮的方法,可以添加少许的植物油,比如,核桃油、芝麻油等。尽量不要吃油炸的食物。
3.进餐次数及食量
宝宝的进餐次数以及食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在初添加辅食时只是让宝宝尝试不同种类食物的味道,等逐渐适应之后,再多添加。
添加辅食注意事项
1.辅食添加后继续妈妈亲自喂养,逐渐断夜奶
亲身喂养的亲密接触和亲子关系可刺激宝宝脑部及心智发育。
这个阶段的宝宝应继续妈妈的喂养,但是需要减少喂奶次数,白天喂3—4次,夜间逐渐给宝宝断夜奶,有利于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很重要
有很多宝宝吃饭是这样的:家长追着喂、边玩边吃,边看电视边吃等,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需要这样养成:
给宝宝准备专门的餐椅、餐具,固定吃饭位置;
和大人一起进餐;
避免干扰(电视、玩具、追喂);
忌强迫喂食;
3.在辅食添加过程中注意观察宝宝有无过敏反应
有很多宝宝可能对某种食物过敏。比如,我家宝宝吃生的西红柿,西红柿汁沾到的地方皮肤会发红,瘙痒,这是过敏了。
4.忌给婴儿喂果汁
有很多家长觉得宝宝还没长牙,吃不了水果,于是把水果炸成果汁。水果炸成果汁后,部分营养成分会流失,水果中的膳食纤维也没了,过多喝果汁还会导致肥胖,龋齿。
建议家长把水果切成水果碎让宝宝吃。
5.忌加糖、盐
1岁以内宝宝不建议加调料,不管是糖还是盐,高糖高盐都会给宝宝的身体带来负担。除了糖、盐,其他调料也不建议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