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热水器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庭用热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家用热水循环系统是一种家用水预热和循环的环保系统,主要利用回水管将热水器开启后管道内初始释放的冷水再次导入热水器进水管内,进行重新加热,从而避免冷水直接放掉,导致水资源的浪费问题。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家用热水循环系统通常是利用电热水器或燃气热水器对水进行加热的,当用水终端距离热水器较远时,管道内释放的冷水量通常较大,因此容易使电能或燃气的过多耗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家庭用热水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水循环系统耗能大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利用太阳能对水进行加热,从而实现节能环保,并进一步降低热水使用成本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庭用热水循环系统,包括电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所述太阳能热水器和所述电热水器的入水口均通过水管连接在同一个进水阀上,且所述进水阀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太阳能热水器和所述电热水器的出水管上分别安装有截止阀一和截止阀二,且所述截止阀一和所述截止阀二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截止阀一和所述截止阀二的出水管汇合后连接回水阀,所述回水阀上端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温探测器一,所述水温探测器一和所述回水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回水阀出水口分别连接所述进水阀和用水终端;所述太阳能热水器内安装有水量检测器和温度检测器,所述水量检测器和所述温度检测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热水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热水器内部安装有水温探测器二,且所述水温探测器二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上安装有无线信号器。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阀为二进二出电磁控制阀。
作为优选,所述截止阀一和所述截止阀二均为电磁控制的单向截止阀。
作为优选,所述回水阀为一进二出电磁控制阀。
作为优选,所述回水阀与所述进水阀通过水管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信号器为WiFi信号接收器。
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所述太阳能热水器替代所述电热水器对水进行加热,从而降低能源的耗费以及成本的投入;
2、通过一个所述进水阀和一个所述回水阀控制冷水的输送和回流,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系统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控制器;11、无线信号器;2、电热水器;21、水温探测器二;22、截止阀二;3、太阳能热水器;31、温度检测器;32、水量检测器;33、截止阀一;4、进水阀;5、水温探测器一;6、回水阀;7、用水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家庭用热水循环系统,包括电热水器2和太阳能热水器3,太阳能热水器3和电热水器2的入水口均通过水管连接在同一个进水阀4上,且进水阀4与控制器1电连接,太阳能热水器3和电热水器2的出水管上分别安装有截止阀一33和截止阀二22,且截止阀一33和截止阀二22均与控制器1电连接,截止阀一33和截止阀二22的出水管汇合后连接回水阀6,回水阀6上端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温探测器一5,水温探测器一5和回水阀6均与控制器1电连接,回水阀6出水口分别连接进水阀4和用水终端7;太阳能热水器3内安装有水量检测器32和温度检测器31,水量检测器32和温度检测器31均与控制器1电连接;电热水器2与控制器1电连接,电热水器2内部安装有水温探测器二21,且水温探测器二21与控制器1电连接;控制器1上安装有无线信号器11。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进水阀4为二进二出电磁控制阀,如此设置,便于通过进水阀4控制自来水管与太阳能热水器3之间的导通,冷水回水与太阳能热水器3之间的导通,自来水与电热水器2之间的导通,冷水回水与电热水器2之间的导通。
截止阀一33和截止阀二22均为电磁控制的单向截止阀,如此设置,便于控制太阳能热水器3与电热水器2的水流通断以及水流流向。
回水阀6为一进二出电磁控制阀,如此设置,便于通过回水阀6控制热水的流出以及冷水的回流。
回水阀6与进水阀4通过水管相连接,如此设置,便于使冷水经回水阀6流入进水阀4。
无线信号器11为WiFi信号接收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