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医保制度都是在用大家的钱为少数患者服务的基金,即使是那些对外宣传已经实现“免费医疗”的经济体,也需要大量的医保缴费群体兑现官方承诺。
不过各种医保制度之间也存在非常大的“账户差异”,比如我国的“新农合”就和职工医保差异巨大。
和拥有个人账户的职工医保不同,新农合只有统筹账户,换句话讲参保人的所有缴费都不会返还到本人持有的社保卡中。
那如果投保人一年都没有报销记录的话,那国家会拿我们的保费怎么办呢?
一、官方数据揭露的真相
由于“新农合”出身“三农”领域,导致很多朋友误以为它是和耕地补贴一样的“政策红包”。
从资金层面来看,今天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也就是网友常说的“新农合”),本质上和商业保险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按照国家规定,居民医保实行“一年一缴”参保制度,无论参保人是否有报销记录,当年缴纳的保费都不可以累积到下一年或者返还给参保人。
医保报销支出和参保金额之间的差额,将全部进入居民医保基金统筹使用。
根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居民医保累计结存资金已经超过7500亿关口。
“为什么我们不能降低报销门槛,把居民医保基金里的钱都花出去呢?”有这种观点的朋友显然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以去年前十一月的情况为例,我国的居民医保出现了超支341亿元的不良情况,如果医保基金没有充足的结存资金,我们将很难应对这种入不敷出的医保困境。
虽然今年在“口罩”方面的医疗支付已经大幅减少,但是甲流、支原体肺炎等流行病依然考验着我们的医保系统。
再加上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未来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还会继续增长,国家的确有必要提高居民医保的结存率。
最近几年国家一边提高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一边加强医保报销审核,这对建设医保基金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统计,2022年我国使用居民医保的患者平均报销比例约为68.3%,相比上一年度降低1个百分点,这使得2022年的医保基金结存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
然而国家的长远战略似乎并没有得到参保人的理解,不断发酵的“弃保潮”就是典型例证。
二、愈演愈烈的“弃保潮”
在2022年职工医保金参保人群仅增加813万人的情况下,居民医保竟然出现了多达2653万人放弃参保的情况。
虽然我国2022年的确出现了人口负增长85万的情况,但是这显然不是大规模“弃保潮”的成因。
要知道,2021年时居民医保的“弃保潮”规模才只有674万人,如果我们任由这种翻倍式增长的“弃保潮”发展,恐怕建设“健康中国”的长远大计将很难实现。那么“弃保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过快增长的个人缴费标准。
2003年至今,居民医保已经从过去“新农合”时期的“10元白菜价”医保,发展成为如今每人每年至少缴费380元的标准。
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确有了大幅提高,但是居民医保的“报销力度”却并没有出现几十倍的上涨速度。
在绝大多数参保人群只能享受60%—70%报销待遇的情况下,老百姓显然无法接受医保连年大涨的现实。
第二,差异巨大的缴费政策。
作为一项覆盖全国城乡居民的医保政策,居民医保的确应该考虑地区间的医疗成本差异,比如看病贵问题更严重的一线城市理应比小县城缴纳更多的医保费用。
但是如今的居民医保地区收费差异,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以浙江为例,温州今年的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高达580元,不仅比国家标准高出200元,而且比浙江省会城市杭州的缴费标准还要多出55元。
这种和地区发展水平明显不符的医保缴费标准,很难不让人产生“割韭菜”的质疑。
第三,收效甚微的保障作用。
如果老百姓能切实感受到医保政策提供的报销福利,恐怕绝大多数网友都能接受每年几百元的医保支出,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2022年我国使用居民医保的患者一共花费了16265.94亿元医疗费用,这比2021年时的“医疗账单”增加7.7%。
显然越来越贵的医保并没有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负担,这种略显“鸡肋”的保障自然很难让人付出真金白银。
三、强制参保的可行性
作为一项全民保障制度,居民医保虽然没有强制参保的规定,但是为了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各个地方还是出台了一系列“软催缴”政策。
比如部分地区出现的“按户参保”,就是一种官方强制提高居民医保参保率的手段。
很多家长朋友反映说,学校要求家长如实上报家庭参保情况,没有缴纳居民医保的朋友甚至需要写情况说明。
这种利用大家好面子、怕麻烦的心理提高参保率的做法,虽然的确能快速见效,但是它却会产生两大无法忽视的弊端。
第一,加重居民经济负担,影响扩大内需战略。
几百元的保费支出看起来的确不值一提,但是对于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来说,每年多达数千元的医保账单就不是一笔小钱了。
第二,降低医保改革动力,影响居民幸福感。
在自愿参保的政策环境下,大规模出现的“弃保潮”会迫使医保部门作出改变,因为只有越来越实惠的医保制度,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保。
假设我们把居民医保变成了无论如何都必须参加的“强制保险”,那医保部门为什么要通过改革让利于民呢?通过自愿参保的政策赋予老百姓用脚投票的权利,才能让居民医保持续向好发展。
四、普通家庭的选择
我们当然有义务支持国家的医保事业,不过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果你想自己的医保保费花在刀刃上,就必须知道哪些人最适合参加居民医保。
第一,老人小孩等医疗成本比较高的人群。
“一老一小”的健康问题是很多家庭最重要的医疗风险,老人、小孩的抵抗力普遍偏低,这导致大多数商业保险都拒绝为这类“高风险客户”投保。
既没有年龄和健康条件方面的限制,又收费低廉的居民医保,完全可以为老人小孩的医疗账单兜底。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地方都有针对老人小孩的居民医保优惠政策,经济条件再怎么紧张的家庭都应该首先给老人小孩投保。
第二,没有稳定收入的打工人。
除了少部分“铁饭碗”之外,大多数打工人都不可能长期享受职工医保的待遇,当然你可以在失业以后继续按照灵活就业人员的标准缴纳职工医保,但是高昂的社保成本恐怕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应对的。
在失业降薪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的今天,非正式单位的工薪族都应该为自己缴纳一份居民医保。
这样不仅能省下一笔高昂的职工医保费用,而且还能给今后的医疗保障留下一道“防火墙”。
第三,患有长期慢性病的朋友。
类似糖尿病、高血压这样的长期慢性病,大多需要患者长期服药治疗,这种患者既不可能通过就业获得职工医保的待遇,又无法满足商业保险的报销条件,居民医保就是他们最理性的选择。
以上三类朋友如果能按规定参加居民医保,不仅能用自己的血汗钱支持国家的医保政策,而且还能最大程度享受医保报销待遇,的确是双赢的好选择。
结语
居民医保当然不是什么完美的政策,否则也不会出现“弃保潮”的问题。不过从综合成本来看,居民医保的确是现阶段最廉价、最实惠的医保制度,随着我国医保改革的不断发力,未来居民医保一定可以吸引更多的参保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