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张先生为自己买了两份保险,上半年因病住院,花了不少医药费,于是张先生找到两家保险公司要求理赔。其中一家很爽快的就赔了,另外一家却说赔不了,这让张先生难以接受。
张先生将泰康要求的理赔资料都准备好了,却迟迟等不到理赔结果,从今年6月份到10月份,泰康一直审核没有通过,张先生就联系了泰康在线的全国客服,他们只是回复:老师,您不要着急,我们还在审核中。
保险分为两种,一种是即付型的,主要是寿险这一类,一般是意外身故等。在多家保险公司投保,根据你的保额,多家保险公司都可以赔付,可以重复叠加。还有一种是补偿型保险,就像张先生这种,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如果是在几家都投保了,一家保险公司赔完之后,剩余的部分可以在另外一家得到补偿,但总的赔偿金额不得超过住院费用的总额。
可以肯定的是,张先生在平安和泰康购买的保险都属于补偿型保险,如果在一家保险公司全部报完了,那别家保险公司就不会再报了。但是平安并没有给张先生全报完,剩余的部分,泰康为什么不报呢?节目之后,《直通1041》记者王骁找到张先生,查看了保单。
大概知道?看来张先生也并不了解每一项保险的具体赔付细节。随后记者又查看了泰康的保单。
由于保单上的保险条目都是各家保险公司起的商业化名称,无法完全看出具体细节。记者专程采访了保险行业专家张女士。
既然平安最多报销张先生9000元,但为什么张先生却说平安报了16600元呢?当记者看到平安为张先生出具的理赔分割单时,真相大白了。
原来,张先生在今年2月份、3月份、5月份曾经三次住院,花费分别为5100、19600和7700,平安也相应赔付了三次,每次住院都按照9000元的保额理赔,因此三次住院累计赔付了16600元。
更让记者哭笑不得的是,理赔分割单上显示,在出院的时候,医保已经为张先生报了16500元,再加上平安3次的报销,张先生自费的部分只有800元左右。而张先生认为两家保险公司应该重复理赔,殊不知住院保险是补偿型保险,也就是不管怎么报,都不会超过住院发票的总金额。
由于张先生不了解自己的两份保单赔付细则,才闹了个大乌龙。
提到保险,大部分人都是“外行”,保险单上的条条框框需要专业人员帮我们解读。事情进行到这里,我们不妨深挖一下。如果这次住院理赔,张先生先找了泰康,再来找平安,会不会多报销一些医药费呢?记者采访了保险行业专家张女士:
好在这次张先生理赔的顺序,对最终的赔付结果影响不大。张女士说:“张先生这次住院的理赔已经结案了,平安已经为他出具完理赔的资料了,案件已经结束了,保险一旦结案,是不可逆的。”
如果我们手里有多份保单,该如何申请赔付呢?张女士给出了建议:
如果我们在多家保险公司都购买了保险产品,出现理赔的时候,我们哪怕把所有保单的情况告知任意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我相信任何一个业务员都会根据他的专业知识,给出客户最优化的理赔方案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