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每次去看病、住院开的发票和账单一大叠,到底哪些费用是医保统筹可以支付?哪些是自己支付?
这是一张2022年上海市某医院的住院收费票据,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发票下方列有:医保统筹基金支付、附加基金支付、个人账户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负、个人自费等信息。
这些不同的名词,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1、医保统筹基金支付
统筹支付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极少数门诊费用;
②住院治疗的医疗费;
③特殊门诊费用,比如癌症放化疗、肾透析、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等;
④急诊抢救后收入院的病人,住院前留观7天内的费用。
具体标准,根据参保类型(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以及医院等级的不同,所对应的标准均有所不同。
2、附加基金支付
地方附加基金支付的部分,不同城市政策不同。
3、个人账户支付
医保有两个账户,统筹账户+个人账户。
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也有一部分会计入个人账户,这些钱就是医保卡里面的个人账户余额。
个人账户可以支付很多费用,包括:
①定点药店买药、门、急诊的医疗费用;
②基本医疗报销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
③医保报销范围内,按比例应该个人自负的费用。
4、个人自付
个人自付,是指由个人负担的属于医保三大目录范围内、但按政策规定需由个人自付部分的费用。
5、个人自负
通常指自负段的概念,是指当年医保个人账户用完后,需要以现金方式支付的个人自付费用。
目前门诊医疗费用的自付部分通常分为三段:个人账户段、个人自负段、统筹基金与个人共负段。
对于自付的费用,参保人员优先使用当年账户;当年账户用完后进入自负段,这一段医疗费完全由个人自负;年度内自负累计超过规定额度后,进入统筹基金与个人共负段,医疗费用根据医院等级,由医保统筹基金与个人按不同比例分担。
6、个人自费
医保统筹支付和自付支付,对象都是医保范围内的项目。
而个人自费,指的是医保三大目录范围外的自费药品、自费医疗服务项目、自费医用耗材,这些医保都不给报销,需要我们全额自费承担。
比如医保不能报销的靶向药、进口药、特效药等,以及虽然在医保目录内、但在医院买不到的外购药,这些费用都是完全自费的。
简单总结就是,除了统筹支付和附加支付,其他发票上所有的费用,花的都是自己的钱。
对我们来说,医保的核心作用就是报销医疗费用。
在医保报销时,有两个非常关键的名词:两个定点、三大目录。
1、两个定点
两个定点,是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通称定点医药机构。
只有与医保部门签订了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给参保人员提供的医药服务,才能纳入医保结算范围。
在非定点医药机构看病、买药的费用,医保不予报销。
如果还不知道怎么查询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式查询:
(1)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
(2)支付宝,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码)即可查询
医保咨询服务热线:参保地区号+12393。
2、三大目录
很多朋友在医保报销时,脑子里都有很多问号。
医保能不能报销?能报销多少?主要看医保三大目录。
医保目录有三种,分别是:医保药品目录、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医用耗材目录。
(1)医保药品目录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原则上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调整。
医保药品目录,分为「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
「甲类药品」是指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价格或治疗费用较低的药品。
甲类药品报销金额=药价×报销比例。
「乙类药品」是指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确切、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或治疗费用略高的药品,包括协议期内谈判药品。
乙类药品报销金额=(药价-药价×个人先行自付比例)×报销比例。
医保目录外药品,俗称「丙类药品」,医保不予报销,需要自己全额自费购买。
(2)医疗服务项目目录
和药品目录一样,医疗服务项目同样分为「甲类」和「乙类」。「乙类」项目同样需要由参保人先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然后由医保按规定比例报销。
(3)医用耗材目录
国家医保局正逐步制定全国统一的医用耗材医保目录。
根据学科、用途、部位、功能,医用耗材共有17个一级分类。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冠脉支架、人工关节、骨科脊柱类耗材等高值医用耗材,已经进入医保目录。而义齿、义眼、义肢、助听器等非治疗性的康复性器具,并没有纳入医用耗材目录。
目前,已有宫颈癌、胃癌、肠癌、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白血病等相应上线多款复发险产品,有需要的肿瘤患友可添加文末小助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