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人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政策一览表(第一期)

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的人员到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起付线按照我市相应级别医疗机构的标准执行。未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的人员自行到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起付线为1500元;

2

我市参保人员到市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办理了异地安置退休、异地长期居住、常驻异地工作备案的人员不设首先自付比例,办理了异地转诊、其他临时外出就医备案手续的人员和异地急诊人员首先自付10%,未办理备案手续的人员首先自付20%,再按照我市相应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执行。

2、封顶线

封顶线

封顶金额(万元)

居民

职工

基本医疗保险

10

15

大病保险

30

55

3、大病保险

参保类型

起付标准

报销比例

12000-30000元

30000-100000元

100000元以上

城乡居民

年度累计个人自负合规费用12000元以上部分

60%

65%

75%

年度累计个人自负合规费用3000元以上部分

90%

注:住院报销时,可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金额限时一次性结算。

二、门诊待遇篇

1、职工

人员类型

城镇职工个人帐户划帐户基数

划帐户比例

在职职工

本人月缴费基数

2%

原国有企业破产改制终身免缴退休人员

全市2021年度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

2.5%

已办理退休免缴费手续的退休职工

全市2021年度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统账结合系数

个人账户的本金和利息为职工个人所有,原则上不得提取现金,可以结转使用和依法继承。

对于出国、出境定居的参保职工个人账户余额经办本人申请可支付给别人;参保职工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余额可一次性支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继承。

对已办理退休免缴费手续的退休人员,实行年度个人生存状况登记备案。公安机关应当按照《社会保险法》等有关规定,及时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通报个人死亡以及户口登记、迁移、注销等情况。未按规定及时登记备案的,暂停个人账户资金的划入,待补充登记备案后,恢复个人账户计入。

2、居民

3、门诊特殊慢性病种及补助待遇

4、黄冈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病种目录外原有病种

三、医疗救助

1、参保救助

(一)一类救助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度个人缴费标准给予全额资助;

2、救助限额

门诊慢特病和住院共用年度医疗救助限额,年度支付限额为3万元。门诊慢特病医疗救助,对医疗救助对象因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长期门诊治疗,在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门诊慢特病政策范围内费用按基本医保慢特病政策报销,剩余部分由医疗救助按50%比例报销。

3、住院救助

人员类别

医疗救助

倾斜救助

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救助起付线部分,按相应身份给予救助。

对规范转诊且在省域内就医的医疗救助对象,经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后,政策内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救助起付线标准后,按其身份给予相应救助

特困供养人员、孤儿

农村特困、孤儿

100%,不设置起付标准

倾斜救助起付线5000元,救助比例100%,无封顶线。

城镇特困、孤儿

倾斜救助起付线7500元,救助比例100%,无封顶线。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返贫致贫人口

农村低保、返贫致贫人口

大病保险起付线以下部分支付70%大病保险起付线以上部分支付75%(经基本医保、大病报销后的政策范围内费用,0-6000元报销70%6000元以上报销75%)

倾斜救助起付线5000元,救助比例90%,无封顶线。

城镇低保对象

70%(经基本医保、大病报销后的政策范围内费用按70%救助)

倾斜救助起付线7500元,救助比例90%,无封顶线。

城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包括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和突发严重困难人口

纳入监测范围的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

起付线标准1200元,大病保险起付线以下部分支付65%,大病保险起付线以上部分支付70%(经基本医保、大病报销后的政策范围内费用,1200-12000元报销65%12000元以上报销70%)

倾斜救助起付线5000元,救助比例70%,年度封顶线5万元。

城乡低保边缘家庭成员

65%,起付标准为3000元

倾斜救助起付线7500元,救助比例70%,年度封顶线5万元。

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目前特指严重精神病患者

55%,起付标准为6000元

倾斜救助起付线7500元,救助比例50%,年度封顶线5万元。

4、依申请救助

四、生育保险篇

项目名称职工居民生育医疗费用限额标准

产前检查

800元

超过800元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纳入职工门诊统筹保障范围

400元

与居民普通门诊统筹医疗费用合并计算

住院分娩不区分顺产、剖腹产

按照基本医保住院待遇标准执行,与职工基本医保年度最高限额合并保障

按照基本医保住院待遇标准执行,与居民基本医保年度最高限额合并保障

THE END
1.低保户在医院住院能报销的金额是多少?患者所承担的医药费就是经两次报销后所剩费用加上自费部分费用。低保户如果要住院治疗的,如果有医疗保险...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534922.html
2.低保户报销药费的比例是怎样的?;3、家庭成员收入状况证明;4、残疾人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及复印件;5、完全或大部分丧失...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7709748.html
3.警察网(四)森林植被恢复费:按林地改良改造和营造相应人工林的炼山、整地、挖穴、造林(含种苗)的费用以及前三年抚育管理(包括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垦复抚育等)的实际成本二至三倍缴纳。 征收、征用、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的,其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和森林植被恢复费按征收、征用、占用商品林林地的补偿标准加倍缴纳。安置补...http://www.law-lib.com/cpd/law_detail.asp?id=711269
1.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医疗费用中自付部分可以报销()更多“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医疗费用中自付部分可以报销()”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对低收入对象患有重特大疾病而住院治疗产生的自付合规医疗费用,年救助封顶线为()。A.1万元B.2万 对低收入对象患有重特大疾病而住院治疗产生的自付合规医疗费用,年救助封顶线为()。 A.1万元 B.2万元 C.2.6万元 D.5万元 点击...https://www.educity.cn/souti/F2279DB1.html
2.风险题(精选6篇)(4)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优抚对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保内金额减去基本医疗补偿),剩下部分在年封顶线内按不低于70%的比例由优抚医疗金进行救助。 (6)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县级以上人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c7nxv69.html
3.城乡医疗救助范文12篇(全文)为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提高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水平, 减轻城乡困难群众医疗负担, 岚皋县结合实际, 从2013年起, 全面提高医疗救助标准。城乡低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 (不含1-6级残疾军人) 住院救助由原来救助自付费用的50%提高到60%, 同时将二次救助起付线降低至7 000元, 二次救助比例由自付费用的30%提高到...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faceuti.html
4.成都低保住院报销比例如何计算的(成都低保多少钱一个月)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家庭月人均收入820元。 四川低保户医保报销比例是多少 低保、低收入群体拟按照“先保险,后救助”的原则,先依照各自参加的医疗保险险种报销,余下部分可申请医疗救助,即再报销60%,这样总的报销比例可达80%以上。 https://www.kstnjscl.com/flzs/192349.html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方面要对新农合“保大不保小”的模式进行调整,应当在新农合基金出划出部分基金用于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治疗和预防,划出小部分基金用于解决小病治疗费用。另一方面,应当根据家庭收入水平和病种的不同来开发不同群体的需求层次。如对于低收入家庭,可设置“基本医疗账户”,对于高收入家庭可设置用于满足保健、预防等...https://mip.jy135.com/zhidu/740073.html
6.惠州市城镇低收入家庭政策外住院医疗费用年度最高救助5万元《暂行办法》提出,经认定的城镇低收入家庭成员可享受医疗救助待遇,包括由政府全额资助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内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部分,按100%比例予以救助。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家庭成员还可以享受二次医疗救助,即政策外住院医疗费用年度累计超过5000元的部分,按50%比例予以救助,每人...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8/05/c2491162.html
7.医疗救助执行过程中的难点与困惑按照省市相关规定及以往惯例,医疗救助的实施人群应包括,一是城乡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城乡低收入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父母;二是城乡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三是因医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其中低收入家庭与因自费医疗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认定工作,是做好医疗救助工作...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d8651e6871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