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近日,央行发布《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报告包含以下要点内容:

1.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在全国范围内陆续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支持数字化单证审核,简化直投账户开立要求,支持外贸企业提高汇率管理水平等。

2.进一步便利跨境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便利企业更好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强本外币协同,支持市场主体在对外贸易投资中更多使用人民币,出台了本外币一体化的银行境外贷款政策,进一步推进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

3.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便利境外投资者特别是央行类机构更多配置人民币资产;

4.支持境外主体发行“熊猫债”,继续做好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工作。

5.围绕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动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创新,不断提升境内外市场主体在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的意愿。

(《2022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全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全文”)

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持续推进,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保持较高吸引力,截至2021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为10.83万亿元,同比增长20.5%。离岸人民币市场逐步回暖、交易更加活跃。截至2021年末,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接近1.50万亿元。

跨境人民币政策方面,自2009年开始跨境人民币试点以来,逐步开放贸易、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至2018年3号文发布,明确凡依法可使用外汇结算的跨境交易,企业都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在政策上跨境人民币业务已没有障碍。近两年,我国加快打开外汇局和人行对本外币跨境业务的双重监管局面,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得到极大进步和改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不断加强本外币政策协同,考虑到人民币是我国主权货币,在政策设计中适当体现“本币优先”原则。目前,证券投资项下已基本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企业境外放款、银行境外贷款、全口径跨境融资和跨国企业集团资金池等业务也已全部或部分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2021年,央行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企业汇率避险意识有所提升。

人民币国际化的运用场景,笔者大致总结以下几个维度:

1、和国际贸易伙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2、资本项目跨境资本流动人民币结算

3、离岸人民币投资渠道的拓展

4、跨境人民币清算系统和效率

5、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支持和账户体系

6、人民币币值稳定和雄厚综合国力支撑

第6点不在本文讨论范围,重点结合案例和业务应用场景讨论前5点。

一、跨境人民币收付整体情况

根据SWIFT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升至2.7%、超过日元跻身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并成为2021年底全球最受欢迎的跨境支付货币之一。2022年1月,人民币支付占比上升至3.2%,虽然在2月以2.23%的全球支付比例又回到了第五大活跃货币的位置(3月占比2.2%,仍为第五名,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分别以41.07%、35.36%、6.47%和2.8%的占比位居前四),但是境外投资者积极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越发强烈,证券投资等资本项下使用人民币成为人民币跨境收支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我们也看到,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与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约18%的比重、进出口贸易占全球贸易约13%的比重、出口贸易占全球出口贸易约15%的比重仍不相匹配。

根据央行金融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近8万亿、达到7.94万亿,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量5.8万亿,同比增长16.76%和52%;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外商直接投资(对内)分别发生5.77万亿、2.17万亿、1.64万亿和4.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5%、56.2%和50.7%。人民币跨境使用活跃度增长较快,特别在FDI和ODI领域增长迅猛。2022年一季度,跨境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07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1.4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8%及22.2%;其中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1.59万亿元、0.48万亿元、0.39万亿元、1.0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17.1%、21.9%和22.3%。

2015年811汇改后,积累的人民币贬值压力加上当时国内市场仍未从刚刚发生的6月股灾中恢复过来,造成人民币汇率接连跌停,并跌入持续贬值的通道,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也逐年萎缩,实际上2014年开始中国经济就由高速增长开始放缓,货币政策也开始转向宽松,离岸人民币市场利率优势逐渐消失,人民币贬值压力持续累积。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从2016年开始持续萎缩,一直到2018年才开始迅速回升。

2021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6.6万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处于历史最好水平。我国货币政策保持在正常区间,人民币相对于主要可兑换货币有较高利差,人民币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比较强。2022年一季度,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达到9.7万亿元,同比增长8%。

此外,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不断提高境外主体配置人民币金融资产的便利化水平,也是人民币资产吸引力的一大体现。截至2021年12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3.9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持有境内债券4.0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8%。截至2022年2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和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约10.5万亿元,同比增长9%,主要离岸人民币市场存款超过1.5万亿元。

二、跨境人民币运用场景解析

(一)货物贸易仍以一般贸易为主导

跨境人民币结算自2009年试点开始起步,自2012年起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广到全国。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货物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达到5.77万亿,同比增长20%,但是相对于2021年我国以人民币计算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比14.8%,与2020年占比基本持平。

另据海关统计,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万亿元,进口17.37万亿元,贸易顺差4.36万亿。2021年,我国最大出口地区仍是美国,其次是欧盟、东盟、日本、韩国等,最大进口地区是东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最大(25621亿元)。我国对俄罗斯进口略大于出口,进口5122亿、出口4364亿,逆差758亿,分别排在第八位和第九位。

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规模迅速扩大,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到1.98万亿元,增长15%;其中出口1.44万亿,增长24.5%。中国出口商品居卖方市场地位,呈涨价趋势,用人民币结算可节省交易成本和汇兑损失。

2022年一季度,我国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结算量1.59万亿元,同比增加23.2%,显示出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进一步提升。其中,跨境电商业务结算量达1543亿元,同比增长37%,成为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增长的新动能。

我国内地对中国香港出口22641亿,其中深圳占内地与香港进出口值的比例超过3成。中国香港一直是内地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境外最大交易对手地区。截止2021年12月,内地与香港之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升至7085.36亿元,月升16.8%。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以及中国、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共10国正式生效。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12.07万亿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0.9%。其中,出口5.64万亿元;进口6.43万亿元。RCEP的签订增加了跨境人民币在跨境电子商务、对外援助与建设、投资于金融服务和中小企业贸易等场景下的真实需求,尤其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因为地理和文化因素普遍较高。

(二)服务贸易跨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2021年中国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2.17万亿元,同比增加8.5%,创历史新高。参照2020年数据,收益项下的跨境人民币收付估计占据其中一半以上,因为2021年外商投资金额增幅巨大,所以占其中较大比重的是随之而来的投资利润回流。2022年一季度,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发生0.48万亿元,同比增长17.1%。

对于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的跨境人民币便利化试点措施,银行可在“展业三原则”基础上,自行认定可信客户中的优质企业,优质企业凭《跨境业务人民币结算收/付款说明》或收付款指令,即可直接办理服务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无需事前、逐笔提交真实性证明材料,没有单笔40万元的限制。

(三)直接投资增势迅猛

2021年以人民币结算的直接投资5.8万亿,同比增长52%。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发生4.16万亿,同比增长超过50%,对外直接投资(ODI)1.64万亿,同比增长达56%。从下表中看出,2021年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双向投资非常活跃,直接投资顺差增长显著。一是外商投资国内市场的信心越加增强,二是居民多元化配置境外资产的需求大幅增加,我国良好的经济前景对境外长期资本的吸引力迅速增强。直投顺差达2.52万亿,也说明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对外开放,继续推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是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可行路径。

(1)2021年各月份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数据见下表:

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采用最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方式是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和合作开发、投资性公司、外商投资股份公司及跨国并购等。使用跨境人民币为新设的对内投资公司注入资本金,也随着我国CIPS系统的完善、结算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而成为越来越多的境外直接投资者在我国投资建企业的优先选择。

FDI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外国投资者境内人民币利润再投资,就是外国投资机构或个人在境内投资所产生的人民币利润,用于境内再投资新设企业或者对存续的企业进行增资。

(2)境外直接投资(ODI)

境外直接投资是指境内机构经境外直接投资主管部门核准,通过设立(独资、合资、合作)、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或取得既有企业或项目所有权、控制权或经营管理权等权益的行为。

银行可以在“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和“尽职审查”三原则基础上,凭境内企业提交的收付款指令,直接办理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

(3)存量权益登记(年度)

FDI、ODI主体企业都要报送存量权益登记,逾期未报的,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进行业务管控,甚至罚款。

1.自行或委托会计师事务所、银行通过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向外汇局发送的《**年度境外直接投资中方权益统计表》,于每年6月30日前通过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企业端、银行端或事务所端报送。

2.境内投资主体对数据准确性负责。

3.多个境内主体共同投资一家境外投资企业的,应确定其中一个主体作为申报主体,其他境内投资主体不再申报。持股最多的原则上为申报责任主体。

4.银行在为境内投资主体办理资本项下业务时,应先确认其是否已按规定办理存量权益登记以及是否被管控。

5.填报入口:“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网站www.mofcom.gov.cn/mofcom/typt.shtml。

(四)跨境投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发展形态

(1)外债与境外贷款

最新定义的“外债”和“境外贷款”:

“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其他机构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本外币债务。

“境外贷款”是指具备国际结算业务能力的境内银行在经批准的经营范围内直接向境外企业发放本外币贷款,或通过向境外银行融出资金等方式间接向境外企业发放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本外币贷款的行为。

从上述定义看出,外债是境内企业向境外机构借款产生的对外负债,境外贷款是境内银行对境外企业放贷而产生的对外债权。无论是外债还是境外贷款,基本上统一了本外币监管要求,但从政策红利上更加倾向于使用人民币。例如,330号文《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实施后,大大优化了境内企业境外人民币借款的管理模式,如人民币借款不再受基本户和一般户不能开在同一家银行的限制;可多笔外债共用一个专户;取消借款账户数量限制、取消还款银行限制和签约币种限制等;同时简化了境内企业人民币境外放款业务管理,境内企业人人民币境外放款提前还款额不再计入企业境外放款余额、币种转换因子从0调整为0.5(优于外币放款,鼓励企业使用人民币境外放款)、明确人民币境外放款转为股权投资业务办理流程等。

今年3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贷款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27号文),统一了本外币境外贷款要求,境外贷款余额计算公式也体现了对运用人民币发放境外贷款的鼓励(比外币境外贷款多计入0.5倍余额的贷款余额)、不将基于跨境结算的贸易融资纳入境外贷款余额管理。27号文明确告诉市场主体:境内银行可以办理境外贷款业务,不仅能放外币也能放人民币。不仅能参与境外银团,也能直接放款,或对境外银团融出资金间接提供境外贷款。

截至2021年底,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境外贷款余额达到4.26万亿元人民币,本币境外贷款余额只有0.7万亿,占比仅有16.55%,也即83.45%的本外币贷款由外币贷款构成(余额达到0.56万亿美元),因此相较而言,我们认为27号文的出台也是为进一步打开人民币境外贷款的市场空间提供政策支持。

(2)人民币跨境债券市场

A.RQFII、RQDII以及跨境人民币投贷基金

在“债券通”业务启动之前,境外投资者买入在岸人民币债券有两种方式:

一是境外机构直接投资境内债券市场。2010年先开放给境外央行、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参加行等三类机构(称“老三类”);2015年,扩大至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涵盖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称“新三类”)。

二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

QFII全称是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意思。所谓“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需要通过证监会、外汇局的审批,证监会审核境外投资者的资格,对注册资金数额、财务状况、经营期限等都有严格要求。外汇局通过发放额度控制境外投资者进入的规模,实行额度管理。QFII通常包括境外基金管理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

QFII制度就是在经过证监会的审核之后,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在外汇局允许的额度内将外汇换成人民币进行境内证券市场投资,并能经过批准后将资本利得和股息等收入兑换为外汇汇出的一种资本市场开放方式。

RQFII是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指境外人民币通过在香港的中资证券公司及基金公司投资A股。RQFII制度由QFII制度创新而来,是境外机构用人民币进行境内投资的制度。

2020年,QFII、RQFII制度迎来又一次变革,新政连续发布,放宽准入条件,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一是扩大QFII和RQFII投资范围,允许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证券、私募投资基金、金融期货、商品期货、期权等,允许参与债券回购、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QFII、RQFII可参与金融衍生品等的具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二是降低准入门槛,QFII、RQFII准入资格和制度规则合二为一,放宽准入条件,取消委托中介机构数量限制;三是加强跨市场监管、跨境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强化违规惩处,细化具体违规情形适用的监管措施等。

境外投资者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通过QFII/RQFII,都要先在境内开立托管及结算账户,指定结算、清算银行,交易时需遵循境内市场规则。因此,该两类模式中境外投资者需要投入较多资源,而且受境内商业银行甚至央行等监管机构的审核较严,一般适用于实力较强的境外投资者。人民币境内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持有债券比例偏低是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短板之一。

RQDII(RMBQualifiedDom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s,即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相当于QDII的人民币版。境内机构投资人可将批准额度内的人民币资金投资于离岸人民币市场。RQDII可以自有人民币资金或募集境内机构和个人人民币资金,投资于境外以人民币计价的产品(银行自有资金境外运用除外)。RQDII以实际募集规模为准,不占用QDII额度。因RQDII以人民币为投资货币,因此市场需要位于离岸人民币中心,否则在境外未必能有合适的人民币投资标的。

跨境人民币投贷基金(类QDII),是由具有资质的发起人发起设立的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以债权或股权的方式直接进行境外人民币投资,无需履行换汇手续,便利快捷。跨境人民币投贷基金总额未设置上限,单笔额度不超过50亿美元,可在境外换汇转为投资。目前大概有8家机构获得跨境人民币投贷基金管理公司牌照,分别位于上海、深圳、山东、广西各1家,云南4家。

此外,从2021年10月开始,富时罗素会在之后的36个月内逐步将中国国债纳入其旗舰指数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中国债券在其中的权重为5.25%。至此,全球三大债券指数公司(另两家为彭博-巴克莱、摩根大通)均把中国债券纳入其旗舰产品。这意味着我国债券已得全球资本之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助力。

B.“债券通”落地并通过CIPS进行人民币资金清算

为进一步激发境外中小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潜力,2017年7月3日,债券通业务的“北向通”正式启动。其中,“北向通”指中国香港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境外投资者经由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机构(FMI)之间在交易、托管、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南向通”路径与之相反。债券通的设计初衷是,通过内地与香港监管机构合作,实施托管、交易及结算等关键环节封闭管理,模拟境外投资者在境外市场以国际通行的方式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的环境,交易过程中的境外投资者并不直接体验跨境流程。

在托管模式上,“北向通”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多级托管结构。内地的上海清算所(以下简称“上清所”)和中央结算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债登”)分别与香港金管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实现互联,从而为境外投资者提供直接、高效的托管、结算服务。以上三者中,上清所、中债登为总级托管机构,CMU为次级托管机构。在实操中,首先,CMU需在上清所和中债登设立名义持有人账户,即CMU需以名义持有人身份在上清所或中债登进行总级登记、托管。同时,境外投资者通过CMU成员在CMU开设“债券通”次级账户,由CMU成员持有境外投资者账户。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渠道买入债券登记在CMU开设在上清所或中债登的名义持有人账户名下。

在清算模式上,人民银行指定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为债券通项下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跨境资金清算。对于非CIPS直接参与者,应在CIPS银行类直接参与者开立资金账户并通过其进行资金清算。“北向通”启动之初,由于CIPS二期项目尚未正式实施,各CIPS银行类直接参与者使用CIPS一期的银行间资金调拨报文(CIPS112报文)办理资金划转。为提高清算效率,CIPS二期项目将金融市场类交易中的双边对手业务提前开发,以特殊的付款直接参与者发起(CIPS133报文,称“模式一”)或FMI发起(CIPS135报文,称“模式二”)为“北向通”业务提供专用清算通道,精简了资金处理流程,使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和各CIPS银行类直接参与者实现了自动化(截至目前,“债券通”资金清算基本均采用CIPS135报文,CIPS133报文极少被运用)。

CIPS支持债券通结算、清算模式

此外,不同于“北向通”以人民币为债券成交后唯一跨境结算货币、兑换环节置于境外,“南向通”允许境内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或外汇参与交易。若境内投资者以人民币购买境外人民币债券,则达成交易后,应通过CIPS办理债券交易的人民币支付。

债券通自2017年7月开通以来,债券成交笔数、成交量及托管余额稳步增多。由债券通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累计成交72929笔,票面总额6.4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3.1%。截至2021年底,通过债券通入市的境外投资者共计3233家,较2020年底增长37.5%。从券种来看,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交投最为活跃。此外,截至2021年底,全球排名前100的资产管理公司中有78家完成债券通备案入市。通过债券通入境的投资者数量大幅增加,债券通交易机制不断完善。一方面,债券通的“北向通”首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境外机构参与境内市场的交易、托管、结算和外汇风险对冲机制,信息披露制度也逐渐健全,提高了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新上线的“南向通”进一步深化了香港和内地债市的互联互通,加强了两地市场基础设施的连接,同时筑起了风险可控的管道,让境内的资金有序跨境流出,为内地对外开放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渠道和窗口。

在债券通与外机构直接投资、QFII/RQFII共同组成境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三驾马车”后,人民币债券市场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7年以来,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以每年近40%的速度增长。国际金融协会最新报告显示,未来10年全球人民币储备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将从1.8%上升至3%,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上升至4.5%左右,由此带动每年流入我国债券市场的资金可能超过4000亿美元。境内债券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持债规模及占比变化

(3)“熊猫债”与“点心债”

熊猫债是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外国债券。截至2021年12月31日,熊猫债市场共24家主体累计发行72支,发行规模106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44%、81.5%,发行期数创历史新高。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熊猫债57期,累计发行金额856.5亿元,分别占发行总期数和发行总金额的79.17%和80.46%,这表明银行间市场仍是熊猫债发行的主要场所;交易所市场全年发行熊猫债15期,发行金额208.0亿元,发行期数和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为20.83%和19.54%。

熊猫债发行主体仍以中资背景企业为主,集中在金融、工业和日常消费行业,累计发行金额接近5400亿元。熊猫债发行量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境外企业在境内外投资的需求有所增长,我国境内债市不断开放,离岸和在岸利差收窄,熊猫债平均发行利率保持稳定,境内债市融资成本迅速下降。

熊猫债面世于2005年,发行主体涵盖:国际开发机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境外政府类机构、境外金融机构,大型境外企业。

另一方面,熊猫债增量也得益于我国逐步统一了熊猫债规则制度,提高了境外机构统筹使用发债资金的便利度。

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公告〔2018〕第16号),对境外机构发行熊猫债做出了具体条件要求:

a.实际缴纳资本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货币;

b.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c.财务稳健、资信良好、最近三年连续盈利;

d.具备债券发行经验和良好的债务偿付能力;

e.受到所在国家或地区金融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主要风险监管指标符合金融监管当局规定。

点心债(DimSumBonds)是指香港地区发行的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的债券,点心债市场与申根债(卢森堡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宝岛债(中国台湾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狮城债(新加坡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等市场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自2007年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发行了第一笔点心债以来,点心债的发展历程已有15年。和熊猫债相比,点心债更具备推广跨境人民币的意义,因为点心债是在海外市场推广了以人民币计价形成的金融资产,可以巩固香港的人民币离岸枢纽地位,助力境内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而且面对汇率风险,点心债以离岸人民币计价,相比于其他币种的境外债,可以有效控制外币汇率波动对利润产生的影响。

2010年麦当劳成为首家在香港发行点心债的外国公司。麦当劳发行点心债券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点心债的利率很低,当时三年期利率才1%多一点,而香港人民币的存款利率连1%都不到,而且多年以来香港积累了大量人民币,同时缺少投资获利渠道,机会成本为零。二是麦当劳将发债本金用于境内的运营,投人民币用人民币,没有汇率波动风险,即人民币升值时资产、债务同增,反之同降——不因汇率波动而盈亏,并且可以将离岸人民币资金引入境内使用。麦当劳本身就是存在跨境业务的公司,通过发行“点心债”改变了其人民币融资渠道主要依靠境内贷款的状况。境外市场化发行债券,执行效率较高,有利于发行企业抓住市场时机,实现低成本融资。

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境内外利差收窄,离岸人民币债券优势消失,点心债的吸引力大幅下降,发行规模大幅萎缩。目前点心债市场仍较为低迷,发行主体主要是中国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政策性银行、香港金融机构,以及少量房地产、工业等非金融企业。点心债的买方仍以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或国家主权基金等为主。

2021年末,人行联合发改委废止了2007年发布的《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7〕第12号),《暂行办法》废止后,不再就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单独设置管理规定,而是采用统一的标准,即适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7〕9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改革的通知》(发改外资〔2015〕2044号)。也就是説,境内机构向人民银行提出境外发债的申请时,根据全口径宏观审慎管理规定计算并报送本机构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人行对其本、外币债券余额进行核准,同时向发改委申请办理备案登记手续(一年期及以下无需国家发改委备案),发行程序更加简便快捷。

截至2021年7月底,香港地区点心债存量规模2757.71亿元人民币,存量债券支数141支,涉及46个发行主体。从债券类型上看,金融债、央行票据、国债和企业债分别占存量点心债规模的35.92%、30.82%、23.68%和9.57%。从期限来看,近两年内到期的占比超过50%。从挂牌交易所来看,点心债主要在香港、卢森堡、伦敦、法兰克福、新加坡等地交易所挂牌交易。

(五)双边本币互换

货币互换是指两国央行之间相互以本币或者可自由兑换货币,按约定的汇率、期限和利率互相调换,为协议方国家提供融资便利,扫除协议国央行相互投资对方货币储备资产还需经由第三国货币美元的汇兑风险,进而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推动协议国之间双边贸易发展、降低协议国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已与3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包括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冰岛、新加坡、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哈萨克斯坦、泰国、巴基斯坦、阿联酋、土耳其、澳大利亚、乌克兰、英格兰、欧洲央行、瑞士、斯里兰卡、俄罗斯、卡塔尔、加拿大等。按国家(地区)数量来计算,人民币是世界第一大互换货币,规模已经达到3.47万亿元。

我国央行与俄罗斯央行货币互换额度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注意按照现在的汇率,1500亿元人民币对应大约20000亿元的卢布)。中俄货币互换协议的规模,只是双方可以货币互换的额度,不代表实际使用额度。实际动用额度的时候,按发起时的汇率来计算应互换的双方金额;归还时本金不变,动用方还要付一定利息。也就是说,如果俄方动用了我方的人民币,到期后会按照原本金+利息归还,这对我国来说没有汇率风险。

(六)跨境理财通蓬勃开展

“跨境理财通”指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粤港澳大湾区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按照购买主体身份分为“南向通”和“北向通”。“南向通”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投资者通过在港澳银行开立个人投资账户,购买港澳地区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北向通”指港澳地区投资者通过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开立个人投资账户,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合资格理财产品。

2021年2月,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香港金管局、香港证监会、澳门金管局共同签署《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谅解备忘录》,各方同意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进行监管并相互配合。2021年9月,粤港澳三地同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标志着“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启动。业务区域以深圳-香港为主,南向通投资者较青睐存款,北向通投资者较青睐理财产品。

在“跨境理财通”推出后,内地大湾区居民可直接投资“南向通”产品,包括香港、澳门特区政府金管局发行的外汇基金债券、当地银行推出的定期存款、当地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等等,也就是说,大家的投资范围更广阔了。

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适用的是“南向通”。购买“南向通”的重点——

(1)购买门槛。内地投资者需具有大湾区内地9市户籍,或在9市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5年,且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还需满足最近3个月家庭金融净资产月末余额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或者最近3个月家庭金融资产月末余额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

(2)实行总额度和单个投资者额度限额管理。“南向通”和“北向通”的总额度暂定为各1500亿元人民币,目前单个投资者的额度暂定为100万元。

(3)理财产品类型。根据香港金管局介绍,目前南向通的合资格理财产品包括:经销售该产品的香港银行评定为“低”风险至“中”风险和“非复杂”的在香港注册成立并经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基金、债券,以及人民币、港元和外币存款。

(七)人民币汇率管理

(1)汇率利率如果没有一个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会影响人民币的境外需求,也影响境外货币当局以人民币作为汇率驻锚。目前,我国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已经实现,但不同市场间的利率传导机制还不够通畅。

2022年前两个月,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536个基点或0.84%,,外汇市场受避险情绪主导,人民币资产“避风港”属性突出,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强势。4月份受美联储激进加息政策影响,美元走强,同时国内散发疫情引发市场担忧,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贬值,从4月19日开始,人民币汇率连续跌破多个关口,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4月单月贬值幅度为4.19%,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4月单月贬值幅度4.51%。

中国人民币银行在人民币汇率贬值后快速出手,出台维稳措施。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自2022年5月15日起,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意味着商业银行需要上交的外币资金减少,那么可放贷的资金就会越多,放贷成本也就越低,在市场当中流通的外汇就会增加,也就是提高了外汇的流动性。市场外汇供应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将会得到缓和。

除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外,央行还可运用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汇率中间价逆周期因子、宏观审慎调节系数及跨境人民币政策等货币工具,多措并举稳定人民币汇率。

(八)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如果以2004年2月中国香港正式开展海外人民币存款、兑换等业务计算,离岸人民币市场已走过十七年的发展历程,2021年,离岸人民币市场产品更加丰富,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离岸、在岸人民币市场联动增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国、欧洲、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推出了无限量宽松政策。而我国因应对疫情措施有效,并率先取得经济复苏,故人民币币值一直稳定,人民币资产市场估值相对较低,投资收益可观。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为9267.97亿元,按月增长6.7%;2022年1月香港人民币存款升至10959亿元,突破万亿大关,按月增长18.2%。2021年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占全球人民币支付交易约76%。

(1)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蓬勃发展。2017年7月,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上线,促进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共同发展。2021年9月,债券市场“南向通”正式启动,扩大了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投资者范围,增加境外人民币债券的流动性和二级市场交易量。

2009年以来,财政部陆续在香港等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国债,带动香港人民币市场取得快速发展,存款规模从最初的600亿元达到目前约1万亿元。截至2021年12月末,财政部在香港累计发行人民币国债2380亿,2年期和5年期是发行的主力品种。例如2021年11月17日,财政部在香港发行的60亿元人民币国债,认购总额197.58亿元,认购倍数3.3倍。其中,2年期30亿元,发行价格99.93元,相当于发行收益率2.4480%;5年期20亿元,发行价格99.32元,相当于发行收益率2.6497%;10年期10亿元,发行价格111.35元,相当于发行收益率2.8447%。认购倍数都超过3,反映出外部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市场认可度较高。国际投资者主要包括各国央行及商业银行、货币管理当局、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国际金融组织等,投资方式为以配售、一级市场投标、二级市场购买等方式参与。

(2)香港也是中国内地企业重要的离岸集资中心。截至2021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有1,368家,其中包括H股、红筹股及民营企业,总市值约为4.3万亿美元,占市场总值的79%。

(3)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

截至2021年底,以市值计算,香港股票市场在亚洲排名第四,全球排名第七,总市值达5.4万亿美元。香港交易所的新股集资额达423亿美元,全球排名第四。

2014年11月,沪港通推出,成立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这是中国开放资本市场迈向双向开放的重要一步。

2016年12月,深港通推出,为两地股市互联互通增添一条新渠道,有利巩固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发展。

2022年4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修订形成了《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登记、存管、结算业务实施细则(2022年4月征求意见稿)》。根据主场原则规范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的登记、存管和结算业务,强化风险管理。

(九)数字人民币展望

数字人民币是通过加密币串的转移实现支付即结算。在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支持下,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共同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日前,该项目发布用例手册,展示了国际贸易结算、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跨境保费支付、外汇衍生品等15种货币桥项目潜在的应用场景及测试进展。此次冬奥会,数字人民币的交易量也明显超过了VISA。

此外,停电停网,对于电子支付来说可谓是最为担忧的事。数字人民币的“双离线”功能备受期待,但基于当下的测试结果来看,数字人民币未必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数字人民币准账户模式支持单离线,而机器子钱包模式的离线钱包有“离线交易次数”限制(具体次数目前各机构并不相同),次数耗尽之前必须联网“同步”才能继续使用。离线钱包的开通、转入、转出、注销、同步这些功能需要保持联网才能使用。

2014年,我国开始筹备数字人民币,2019年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布局,2020年,央行宣布首批试点“四地一场景”,包括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加上冬奥会场景。2021年,第二批数字人民币面向公众的试点包括上海、海南、长沙、青岛、大连、西安六地,基本涵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和西北等地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场景和形式逐步扩大,支付模式也在不断更新。数字货币在用户端后续可提供贷款、理财、保险等线上金融产品;企业端可提供数字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

有报道称全国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即将公布名单,预计新增天津、浙江(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等)、福建(福州、厦门等)、广州、重庆等地区。

(十)人民币NRA账户体系

NRA账户简称为Non-ResidentAccount,中文全称为“境外机构境内账户”,它是指境外机构按规定在境内银行开立的境内外汇账户,不包括境外机构境内离岸账户(OSA)和自由贸易账户。作为NRA账户开户主体的境外机构是指在境外(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合法注册成立的机构,也包括经发改委、商务审批备案的境内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的全资附属企业或参股企业,即境外投资企业。

2009年以来,随着金融创新产品的不断延伸,以及逐渐放开的账户管理政策,NRA已然成为国内银行向境外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香馍馍。跨境存贷款的汇价差以及贸易新业态的推陈出新,也为NRA账户体系提供了更多市场空间。

银行办理人民币NRA账户业务主要遵循的政策法规有:

A.《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银发〔2010〕249号),此文是人民币NRA账户的规范性文件,明确了账户开立等要求;

B.《关于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和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2〕183号),明确了人民币NRA账户类型、收支范围、收支操作注意事项,可购汇、存款可质押等;

C.《关于调整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资金使用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办发【2016】15号),明确了人民币NRA账户可以质押。

(2)人民币NRA账户资金管理。

付款:人民币NRA资金性质视同在境外,向境外的划转,以及NRA账户之间的划转,可以凭指令直接办理。人民币NRA同境内机构或境内个人之间的资金划转,参照外币NRA同类业务,银行进行背景资料审核。

收款:人民币NRA从境外收入资本项目人民币资金、跨境贸易人民币融资款项等,在办理收入业务时境内银行应对交易证明材料进行审核。人民币NRA从境外账户收入经常项目人民币资金,不属于跨境人民币结算概念,但若符合“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及经常转移等经常项目”的规定,银行按照展业三原则对交易的真实性进行认真审核后,仍可以办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币NRA账户可接收从境外同名账户汇入的人民币资金,但除另有规定外,从境外汇入的人民币资金不得购汇。

(3)人民币NRA账户融资。

自2009年以来,央行强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如试点地区企业能采用人民币NRA和NDF远期外汇交易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此举能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供应链成本,简化贸易流程,减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不论是人民币NRA或是外币NRA,融资形式基本趋同。大致分为外存NRA海外直贷、外存NRA内贷和内存NRA贷等,为避免各家银行叫法不同,明确此处的“外”和“内”都分别表示境外和境内,存单和融资币种均包含外币和人民币。

举例:

某境内企业A在香港有一个关联机构B。A委托B在境外采购原材料,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基本上所有的美元资产已经通过意愿结汇转换为人民币资产。现A只能对外支付人民币,但B的供应商不接受人民币支付结算。于是,由B在境内银行先开立人民币NRA,A再以预付货款名义汇入B的人民币NRA。B把该货款转存为人民币定期存款(大额存单或结构性),并以该存款向银行全额质押申请美元贷款以信用证支付货款,同时续做NDF,锁定购汇成本。到期后,银行释放定期存款,以约定汇率兑入美元偿还银行贷款,交易结束。

所以B机构收益为: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与美元贷款利率差+境内即期汇率与境外NDF汇率差。

同时,A由于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不用进行外币汇兑付款降低了汇率波动风险,国内企业也无需进行货币兑换,免去了结售汇手续和兑换成本。

PS:应严厉打击违法套利行为,并且严厉杜绝银行配合企业构造贸易背景进行套利。

三、跨境人民币业务最新政策

2020年5月,人行会同外汇局修订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局公告〔2020〕第2号),明确并简化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同年9月,人行与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局令第29176号),整合QFII和RQFII有关制度与配套规则,放宽准入条件,扩大投资范围,优化托管人管理等。

2020年12月,人行会同发改委、商务部、国资委、银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

策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银发〔2020〕330号),紧紧围绕实体经济需求,提出了一系列便利化措施。

一是推动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支持贸易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

二是进一步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重点监管名单形成机制,支持单证电子化审核、优化跨国企业集团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安排。

四是便利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收付:支持开展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便利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接收港澳同名汇款。五是便利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接收境外资金。

2021年开年,央行、发改委、商务部、国资委、银保监、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的通知》(银发〔2020〕330号),自2021年2月4日起实施!境外人民币主要变化如下:

跨境人民币的资本金、外债用途放宽

人民币NRA账户可收境外同户名汇入款

跨境人民币借款

境外放款

取消专户管理要求

跨境人民币业务重点监管名单

跨境人民币业务罚则

2021年2月20号,票交所发文《关于扩大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转让服务平台参与者范围的通知》(票交所发【2021】14号),进一步扩大参与者范围。

2021年4月15日,星展中国苏州分行为新加坡星展银行发放跨境人民币融资1587万元,这是江苏自贸区新政下外资银行落地的首单对新加坡地区银行跨境人民币同业融资业务。

2021年5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30家成员机构代表参加会议,会议选举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为新一届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主任委员,审议通过了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成员分层调整方案以及自律规范修订事宜。

2021年7月26日,人行和外汇局联合发布,自7月26日起,在广东省广州市和深圳市、福建省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启动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工作。各属地多家银行的众多“优质”网点参与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试点将以“币种+账号”的模式构建囊括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外汇账户、跨境人民币账户、自由贸易账户(FT)、境外机构账户(NRA)等几乎所有银行结算账户的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

2022年1月29日,人行、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贷款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22]27号),简称“境外贷款新规”。外贷款业务近年来方兴未艾,呈现出规模增多,参与银行扩大,银行层级从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向股份制银行乃至部分城商行逐级下沉的趋势。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以直接对境外提供买方信贷、直接对境外提供项目投资贷款为主要模式的境外贷款规模攀升较快,为融资企业提供了更为多元的选择。27号文把外汇和人民币境外贷款均变为“一次报备准入,后续自主开展”,实现本外币政策统一。

四、跨境人民币清算体系

(一)跨境人民币清算行的发展历程

纵观世界主要国家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存在着两种不同路径。美国在二战后基本主导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美元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全球市场公认的国际货币。而欧元本身就是国际货币。得益于欧洲一体化及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欧元在欧盟以外地区的国际化同样进展顺利。以上两种货币都是先实现国际化,然后再培育离岸市场;其国际化之路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干预为辅,无需在海外由货币当局直接指定设立清算行。

相比之下,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起步较晚,而且在全球货币版图被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占据有利位置后,人民币已无法从单纯的市场机制中获得与经济基本面相匹配的国际地位的提升。于是,依靠政府及政策推动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在这一背景下,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制度应运而生,这种强制性制度供给顺应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特殊要求。自2003年人行指定第一家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开始,借助人民币清算行的市场辐射力、集聚力和业务拓展力,人民币顺利扩大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加速了离岸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满足了市场需求。

表1现有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一览

但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离岸市场的持续发展,人民币清算行所存在的问题似乎有所显现,主要原因在于人民币清算行作为商业银行,其本质是盈利。可是,清算行职能却具有“准公共服务产品”属性。人民银行设立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主要用意就是委托商业银行拓展当地人民币市场,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金融战略。清算行受利益驱动,会在人民币市场培育和发展上同央行保持步调一致,但在维护其市场份额等具体执行目标上,也可能与人民银行的政策意图发生冲突。如果清算行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极易垄断当地的人民币清算市场,然后提高清算价格,或降低服务质量和成本,这反而不利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长远发展,使得清算行的作用和地位逐步弱化。

因此,近年来,为继续巩固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果,人民银行有意在人民币离岸市场较为成熟的国家或地区推动清算行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使之转型成为当地人民币交易做市商。此外,在清算体系中考虑逐步加入了市场化运作机制,消除垄断壁垒,有条件地在同一地区允许第二、第三家商业银行承担清算行(准清算行)职责,或者弱化清算行的排他性业务许可优势,使更多的商业银行通过公平竞争获取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红利。

(二)大力拓展CIPS境外直接参与行

不过,从现有数据看,尽管过去几年CIPS拓展的境外直接参与者数量上日益增多,但基本上都是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或子行,纯粹的境外金融机构直接参与者数量较少。另据了解,个别中资银行的境外机构加入CIPS后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未发生实质性简化,依旧是以境内总行转汇的方式进行,仅将境外分支机构的CIPS“地位”从“间参”升级为“直参”,这类境外直接参与者的象征意义或许大于实际意义。因此,未来CIPS的总体策略可能依旧是集中精力拓展全球清算账户体系,也即吸纳尽可能多的境外金融机构直参加入CIPS,尤其是像CMU等重要境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或境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商业银行。

CIPS参与者角色对比

RECOMMEND推荐阅读

▼以下为金融监管研究院推荐课程▼

《跨境业务全体系》21天训练营来啦!——点击下方图片扫码了解更多课程详细内容~

THE END
1.20012000-2021年2022年 韩国 国际收支平衡表 2000-2021年2022年 中国 国际收支平衡表 2000-2021年2022年 俄罗斯 国际收支平衡表 2000-2021年2022年 俄国 国际收支平衡表 2000-2021年2022年 越南 国际收支平衡表 2000-2021年2022年 缅甸 国际收支平衡表 2000-2021年2022年 老挝 国际收支平衡表 ...https://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3e4523e0102yr80.html
2.孙瑞哲:坚强勇毅,务实笃行,携手奔赴锦绣未来棉纺协会首次开展中国棉织行业创新产品征集活动。建立创新协同机制,充分发挥产品联盟的产业化服务作用,促进上下游之间的交流合作。赛得利系列纤维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联盟、中国针织产品创新研发联盟等取得了良好成效。召开了全国印染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技术交流会、2022年国际先进功能性纤维时尚可持续高峰论坛、...http://www.ccpittex.com/xwzx/xwtt/72654.html
1.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1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理解 AP宏观经济学的六个重点图:PPC(PPF), philips curve(长期和短期及其和AD/AS曲线、和PPC曲线的关系), AD/AS, money market, federal fund market, foreign exchange market。这六张图的画法一定要非常熟悉。 常考FRQ的题目: ...https://www.wendangwuyou.com/meiwen/qg/114810.html
2.2022年下半年自考考试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分享!22.属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责的有 A.依照法律法规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 B.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 C.代理国库办理各种收付和清算业务 D.管理国家黄金储备 E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23.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金融账户的有 A.初次收入 ...https://www.eol.cn/baokao/zk-wyw/20230501153827.html
3.2022年10月重庆自考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22.属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责的有 A.依照法律法规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 B.维护银行业和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 C.代理国库办理各种收付和清算业务 ? D.管理国家黄金储备 E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23.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金融账户的有 https://www.cqzk.cn/lnzt/2022/1228/26842.html
4.广东财经大学2022年金融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汇率在国际收支调节中的作用,内外均衡的冲突与政策搭配。 19.国民收入与产出的决定:IS-LM模型,总产出的决定,商品市场的均衡:LS曲线,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自动调整机制,IS-LM模型中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https://finance.gdufe.edu.cn/_t166/2021/0918/c5439a136137/page.htm
5.2022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考研大纲考试要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构成;国际收支失衡的评估指标;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马歇尔-勒纳条件;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其调节;国际储备的主要构成与特点;中国国际储备问题;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与经济后果;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国际货币危机理论;应对资本大规模流动的政策选择。 https://kaoyan.xdf.cn/202109/11219617.html
6.2022年4月自考00140国际经济学真题试卷自考17.在国际收支项目中,资本项目 A.占据国际交易额的三分之一 B.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 C.记录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外金融资产债权和债务变化 D.等于官方对外国官方债权债务的变化 18. 一国货币贬值后,贸易收支变动对汇率变动出现的“J型曲线”轨迹表明 A.贸易收支呈现出良性向好变化 B.贬值效果加剧...https://www.educity.cn/zikao/374011.html
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2年金融学考研复试大纲已发布(十三)国际金融体系与外汇市场 掌握:外汇与汇率、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变动分析、国际金融体系的汇率制度 了解:国际政策协调、汇率的影响因素、外汇市场与外汇市场干预、资本管制 第三部分题型示例 学习时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考试时展示自己的良好专业素养。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209934.html
8.202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初步统计,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691亿美元,与同期GDP之比为1.9%,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其中,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3207亿美元,同比增长36%,为历年同期最高值;服务贸易逆差378亿美元,同比下降30%。跨境资本流动保持基本均衡,其中直接投资顺差749亿美元。截至2022年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http://wwe.mcuzj.com/article.html?articleId=1475
9.2022年中国经济展望——差序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展望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就是:国内外经济的“差序格局”愈发凸显。 核心观点 一、差序格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2022年是新冠疫情冲击平复后,中国经济归于常态化的第一年,对于“十四五”开局更具方向性意义。海外经济则仍处于从疫情走向复苏的关键阶段,其开放经济的节奏、经济复苏的节奏、政策正常化的节奏,均可...https://www.gelonghui.com/p/499469
10....老挝南非国际收支平衡表德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老挝国际收支平衡表 韩国国际收支平衡 表 印度国际收支平衡表 印尼国际收支平衡表 日本国际收支平衡表 下载链接: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45892228/89156887 点击下载:2000-2022年 德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日本 法国 印度 印尼 韩国 老挝 南非国际收支平衡表...https://blog.csdn.net/2401_86676745/article/details/143004848
11.一道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题目1.假设某年x国共发生15笔国际经济...一道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题目1.假设某年x国共发生15笔国际经济交易:(1)X国某公司对Y国某公司出口一批价值280万美元的机械设备,后者用其在X国某商业银行的美元存款支付这笔进口贷款.(2)X国某公司从Z国进口一批价值50万美元的小麦,贷款系用X国某公司在Z国某商业银行的美元存款支付.(3)Y国人在X国旅游观光花费...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268ded2450f7230ae07f1734de16660a.html
12.6.3稳定物价与平衡国际收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2) 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金融政策)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等不同的政策[1],达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目的。 https://baike.sogou.com/v582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