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显示,2023年数量就达到5175万只,同比增长1.1%;近年来,因为不文明养犬导致的“狗伤人”悲剧,时有发生。每年被猫狗咬伤的人数约有4000万。现实生活中,不文明养狗行为屡见不鲜。养犬要办证,遛狗要牵绳,但如此简单的道理却屡屡被忽视。
某社区召开会议,准备根据当地法规制定社区文明养狗公约,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为推进村务治理,某村在海选村委会的基础上,由群众选举产生了票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了《村务监督制度》《票务管理制度》;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召开会议征求民意,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该村的改革,促进了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和民主政治建设,走出了一条推进村级治理现代化的路子。
某县大力推行“村民说事”制度,形成“说、议、办、评”为一体的制度规范,实现村务管理、决策、治理、监督全闭环运行,真正让“百姓明白,干部清白”。目前,“村民说事”制度已在全县18个镇乡(街道)、490个行政村全覆盖,全县累计召开说事会10270余次,收到各类议题4.9万多项,解决率达93.7%。在“村民说事”会上,发展旅游的思路成为这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县中各个乡村村民的共识,促使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12.5%;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把婚丧礼俗整治等好凤气纳入村规民约,成为村民认可的“公约”;政法干警参与到“村民说事”中,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000余起,成功率达98.1%。
Q区开发美新村社党群E站居民小程序,链接Q区全息政务服务智能导航资源,设置了我要办、到哪办、预约办三大功能,为居民提供社保、医保、公积金等事项办理的办事指南及联系方式;持续完善“镇(街道)党(工)委一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链条,扩大党组织在小区、楼栋(院落)的覆盖面;推行党员帮办代办,为网格内的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等上门提供残疾证、老年优待证等有关证件的申领服务,形成“分析研判、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的闭环处置工作模式;搭建“七点”议事厅、“自言治语”等议事平台,引导居民群众代表等组成网格自治团(队),动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和热心居民积极参与,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电动汽车安装充电桩等疑难问题快速解决。
【推荐3】
湖南版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典型,也浮出水面,并在基层治理中,为实现基层的政通人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个典型就是,湖南新宁县探索的“村治民动”群众自治新模式。该县以清江桥乡桃花村为试点,聚焦“基层治理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在协商民主中注重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有了不少制度性和机制性的探索。
院落会、周列会、专题会“三会同商”实现村事民议;建立“村党组织+村级法定组织+其他群众性自治组织”三线联动工作机制,实现村事民办;村支两委绩效管理制、群众自治组织积分制、群众“一户一档”激励机制,实现村事民管。曾经“交通不便、人心不齐、班子不全、资源不优”,如今“一池活水”被激活,无论是村里,还是县里,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积极变化。
这样的模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党的建设对基层的引领作用,基层协商民主的光芒和力量,以及发动群众和共建共治的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说,如此“村治民动”群众自治模式是新时代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创新实践。如此基层创新,也有责任有义务,为全国各地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花提供有益经验和借鉴。
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发生高空抛物、坠物伤人事件,很多案件由于找不到肇事者,最后判定全楼业主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引发了很多争议,往往也很难执行。
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法典》吸收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发布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精神,将对高空安全的保护推向了全新的高度。首先,明确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拒绝高空抛物不再只是一种倡议,而是正式成为法律层面的一项禁止性规定;其次,《民法典》规定了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针对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情况,完善了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的规定,还规定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为高空抛物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维护正当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民法典》明确了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也确定了物业服务企业可作为赔偿责任人之一。同时,《民法典》也明确要求公安部门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尽量减少“一人抛物、全楼买单”的争议现象。然而,仍然时有发生的高空抛物事件提醒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2024年9月5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施行。
材料一自2016年施行以来,慈善法在规范慈善活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慈善领域也产生了慈善事业发展缓慢、慈善捐赠规模偏低等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多次提出修改该法的议案建议,要求将党中央关于慈善事业的决策部署落实为法律规定,为慈善事业全面快速有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慈善法的修改中,坚持推动慈善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将适应慈善发展现实需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各方面认识比较一致的措施,转化为法律规范,确保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坚持慈善法作为慈善领域专门法的定位,注意处理好与民法典、公益事业捐赠法、红十字会法等法律法规的关系。
材料一2024年4月1日至2日,备案审查工作座谈会暨备案审查工作培训班在重庆举行。会议要求要加强与同级党委、政府、监察委、法院和检察院等有关机关的协调联动,共同推动制度建设,构建全面覆盖、有效监督的制度体系。要探索在备案审查工作中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的方式方法,深入基层了解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更多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备案审查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都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对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依法予以撤销、纠正或者处理。
材料二2023年以来,旅游市场异常火爆,但也乱象丛生。2013年10月1日起旅游法施行,我国旅游业发展开启了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新阶段。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法已不能适应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求。2024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多名代表提出关于修改旅游法的议案。议案认为,目前旅游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旅游者的权利和责任规范不够完善,对旅游者实施欺诈的惩戒力度不足,旅游者不文明旅游的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等。
【推荐1】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21年我国重拳遏制食品浪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行动方案》等颁布施行,将节约粮食从道德标准上升到法纪高度。各级政府加强监督管理,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餐饮企业主动引导顾客按需求点餐,提供“小份菜”、餐后打包等服务,消费者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通过明确主体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树立节约粮食新风尚。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被认为是提高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这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的载体,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对珍贵古籍的保护、修复和活用,关乎中华文脉的延续与传承。保存古籍有严格的保存环境和管理要求,这就使得其使用、阅读受到诸多限制。长期以来,古籍都面临着“藏”“用”两难的局面:每一次翻开,古籍都有损坏的可能,永之高阁又无法实现传承利用的价值。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用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有效地缓解了“藏”与“用”的矛盾,不仅能让古籍所承载的信息得到更好保存,还能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广泛、便利地传播,令珍贵典籍跨越时空“活”起来,在数字世界焕发新的生机。
【推荐3】在抗疫过程中,直播经济显示出较强的韧性,迎来一波行业发展的热潮。在脱贫攻坚战中,电商平台将小农户与大市场连接,直播带货成为消费扶贫的新方式、新引擎,不少地方领导干部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的方式推介当地特色农产品,帮助农民拓宽了销售渠道。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