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赵丙贤的名号并不为人所熟悉,但是从赵丙贤的履历来看,他却是当之无愧的投资专家。赵丙贤的发家史其实就是他的投资史,1991年其与其妻创办中证万融集团公司,涉足投资银行业务开始,运作了数家知名公司上市。
请看下表:
我们从他的论述中也能判断,虽然深谙资本运作之路,但公司并没有疯狂的并购来发展壮大,自上市后唯一的一次并购发生在2015年,可见控股股东在并购的态度上还是非常慎重的。
【赵丙贤是机遇也是不安因素】
我们从公司证券部门的交流回复来看,公司对待投资者态度是非常的热情友好。我们看到了公司近些年业绩的增长变化,但是我们也要留意一个风险,那就是网络上流传着众多关于公司董事长赵丙贤的负面消息。
如果有心的投资者百度一下的话,会发现网络上充斥着赵丙贤很多的负面消息,大都是与其妻各种不和的消息。两口子的关系到底如何,我们外人肯定不得而知,但会否涉及影响到上市公司呢?目前看好像是不会,但是这确实可能是一个风险。
【第二部分:公司近几年的业绩增长情况】
在这12年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将公司的发展划分成三个阶段,以2015年为界,2014年及以前是第一阶段,2015-2018年是公司的第二阶段,2019-2020是公司的第三阶段。
那这三个阶段公司的业绩背后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
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这12年里亏损的原因,业绩下降的原因,业绩增长的原因:
1、2010年是公司唯一的一次亏损,公司在年报中的解释是:由于心可舒未能在2009年进入国家基药目录,导致销售额大幅下滑,同时因为医疗机构回款慢,导致公司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导致亏损。
2、公司2016年和2018年利润出现了两次衰退,是什么原因呢?2016年公司营收增长,净利润出现下滑,公司给出的解释有两个,一是公司营销方式发生调整的影响,二就是公司的费用支出加大,三费较2015年支出增幅34.72%,导致了利润减少。2018年的下滑则是一个行业现象,2018年医保控费开始实施,冲击整个医药行业的销售。但我们看公司2018年年报会发现,公司四季度是亏损的,至于为何会造成单季度的亏损,单从财务报表中没有发现原因。
一般情况下,到年底回款额会增加,各种支出也会增加,但作为一家成熟的企业,单季度的莫名亏损是不正常的。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公司也是如此,公司四个季度的营收是稳定增长的,但是净利润的增幅却是下降的,所以上半年的高增长没有延续。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增幅226%,半年报净利润增幅190%,三季报净利润增幅171%,等到年底全年的净利润增幅86.7%,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一季度疫情封闭期结束后,公司的线下销售活动恢复正常,销售费用的支出开始大幅增加所致。
3、看完了这三年业绩下滑的情况,我们再详细的看看公司业绩大增的几年又是什么情况。
①2014年:该年份是公司业绩较以前低迷状态的第一次突破,营收和净利润都有大幅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的主打产品心可舒在2013年成功进入医保目录,整个2014年心可舒的销售改善,销量大幅增加,使公司的营收和盈利能力变强。(由此可见,对于制药企业来说,能否进入医保目录至关重要。同理,在目前医保限费的情况下,任何一家药店的主打产品受限,将是非常致命的打击。据现在最新的医保政策来看,中药注射剂是重点限制的品种,大家在投资过程中要留意。)
③2019-2020年:2019年公司业绩增幅出现明显的改善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的好,其中四款主打单品表现都很优秀。心可舒和骨疏康在保持稳定增长,荷丹片一改之前的颓势,重新恢复到以前的高增长,脑血疏口服液也开始发力。到2020年,四款主打药全部销售过亿。
下图是近三年来公司主打产品的销售情况,可以看到公司的主营业务有一个明显的增长情况。
【第三部分:公司业绩高速增长能否具有持续性?】
说实话作为一名局外人来分析预测公司业绩能否保持高速增长是很困难的,所以在这里只能把我研究的一些情况讲一讲,把逻辑说一说,毕竟未来的事情变化多端,作为一名小散投资者更加难以把握公司的具体情况。但是我们在投资股票的过程中首先理清自己的思路,先去预判公司未来业绩能否较今年有所增长,然后再通过公司陆续公布的季报数据来印证判断正确与否,然后再调整自己的持股计划,记住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支撑股价的是公司的业绩。
从表格中,我们发现四款主打产品最近三年的销售是很稳步的增长的,其中:
1、心可舒的销售收入稳定,2018-2019两年基本没有太大的成长,但在2020年增幅明显,达到了17.5%,由于销售额基数较大,17.5%的增幅就贡献了较大的营收占比;
3、荷丹片2018年突然大幅下滑,突然大幅下滑的原因没有查到,但在2019年又恢复到之前年份的状态,2020年销售过亿,增幅也可以,较上一年达到了19.19%;
4、脑血疏口服液在2018年之前由于销售额不大,并未单独统计数据,一直归类在其他之中,但是从2019年开始销售越发给力,成为公司一款新的仰仗的单品,2020年销售增长强劲,销售过亿,较前一年增幅58.97%。
5、其他包括的是公司其他的药品,其实现场调研时在公司的展厅发现公司药品是有很多的,但是这些单品的销售量还都较小,统一归类到“其他”这一栏,每年也能贡献一个稳定的量。
产品还是这些产品,也都已经进入了医保目录,但是最近两年以来,公司的产品销售明显的好转,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在哪呢?在我看来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第二、公司主打产品大部分都属于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的药品,随着产品结构的改善,公司销售部门可以起到很大的协同性,几款产品可以同时出击,因此产品越丰富,在花费同样销售费用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就会越好。我们看公司最近几年的销售费用,2018年是4.57亿,2019年是4.48亿,2020年是4.71亿,每年的销售费用是稳定的,但是公司的销售成绩确实增长很快的,所以产品结构越丰富对公司来说越好。但目前看,公司产品结构还是相对集中。
【成绩面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2021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简单说的话,公司业绩出现改观,最主要的原因随着公司产品结构改善,品种增多,销售协同增效的出现,四款主打产品销售均出现了不错的增幅,从而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公司今年所面临的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
2、利好的某些小政策会否退出,从而影响到公司的销售。我们从公司的投资者交流记录里得知,公司去年销售受到基药占比政策、慢性病长处方等的有利条件销售有较大的增长,但是这种政策是因为疫情导致的“少出门”要求才采取的,那在疫情好转之后,这种政策会否取消?取消后会否对公司的销售造成影响呢?这些都是不确定的。
4、第四点是关于产品的,目前公司产品结构还是较为单一,主要仰仗四款主打产品,而这四款产品的竞争对手众多,实力也都很强。而公司的研发依旧在老产品的优化升级和功能效用的再开发上,并没有过多的专注于新药品的开发。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中药企业一直在“吃老本”,所以药企之间的竞争大部分都是在存量市场之间的竞争,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销售的重要性,导致销售费用占比会越来越大。下图表格中是公司主要产品的竞争对手,每个对手的实力都不容小觑。
大股东具有很强的资本运作实力+产品结构改善,盈利能力向渐强方向的转变让公司站在了非常重要的起点,在2021年如果能抓住机会,在保证既有医药板块业务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再在增量市场上有点突破将会带来非常难得的投资机会。
目前股价7.7元附近,市值44.8亿,从高点下来近7个月的调整,套住了很多人。在今年年初公布年报时反弹一小波,随后继续下跌创7.25元的低价后走势平淡。走势上看,筑底并不成功,但从业绩的匹配上看大幅杀跌的可能性也不大。
从概念上讲,中药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概念,概念的活跃度差,但从公司的成长性上来看,确实无可挑剔,营收增幅稳定,净利润增幅大,产品毛利也稳定,最大的不确定性还是来自于政策方面的集采降价,所以先看到公司的一季报,如果一季报数据明朗,延续去年的增长,还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