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2年,新冠疫情持续,从一天三检、一天两检,到更趋科学的防疫政策,我们经历了太多改变。
纵观全年,希望依旧闪烁,神舟十四号与神舟十五号成功会师,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再创新辉煌;国产客机C919顺利交付,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正式进入民航市场;第三艘国产航母“福建舰”下水,中国迎来“三航母”时代。接下来,就让我们先来回顾不平凡的2022年。
2022
2022年,在世界巨变的环境中,中国稳中求进,见证历史。
中共二十大在北京隆重开幕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022年10月1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常导首次穿越台湾岛
2022年,常导首次穿越台岛,面对美国的政治操弄闹剧,解放军于8月4日至7日围绕台湾岛六大海空区域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联合军事演训行动。
见证大国制造崛起
2022年,中国有了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中国海军正式步入了三航母时代。
2022年,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十年。中国航母从无到有,迎来历史高光时刻。
2022年,中国制造不仅在海上掀起巨浪,也在空中展翅翱翔。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的全球首架机12月9日正式交付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标志着国产大飞机迈出市场运营的第一步,也标志着中国民航运输市场首次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
2022年,在前进的脚步中,我们一起感受过心跳加速的一个个瞬间。中国,再次让世界惊叹。
2022年北京再一次迎来世界体育顶级盛会,成为仅有的“双奥之城”。
中国再一次用大国风范诠释了奥运精神。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在这里创造佳绩,同时也在这里真正地了解当代中国。
第14届中国航展开幕
第14届中国航展在广东珠海开幕,首发一系列世界领先水平的航空航天和国防新产品。
中国航天里程碑式的一年
神十四十五成功发射。
中国空间站进入运营阶段。
航天三步走战略正式完成。
神舟十四号飞船在轨半年,创下多个“首次”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地面配合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的组装建造,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的诸多历史时刻。
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实现了两个20吨级航天器的在轨交会对接。
首次实现空间站舱转位。
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神舟十五乘组三名航天员全部进驻空间站。
中国航天人首次实现货运飞船两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
天地连线和天宫课堂,激发了“全民航天热”
天宫课堂第三课10月12日下午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了太空授课。
2022这一年,我们见过太多的守望相助。
世界纷乱动荡,所幸我们可以回家
乌克兰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之际,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分批包机接回在乌克兰中国公民。
灾难和不幸面前,我们牵挂着同胞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在9月5日中午12时52分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武警、消防、医疗救治、电力等两千多人赶赴灾区,各种救援物资陆续通过水陆空等多种方式送到震区和偏远乡村。
2022年3月21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一架MU5735航班坠毁,大批人力立即进入现场进行搜救。
始终记得,在危急关头,与彼此同在。
2022年,我们一起拥抱未来。
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
12月7日,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后续政策的及时调整和优化,给新形势下的疫情防控开了好头。
复苏进行时,充满活力的中国正在归来。
新时代大外交“黄金期”
2022年,中国的朋友圈越发壮大,多国领导人在二十大后密集访华,释放出积极的信号,中国迎来新时代大外交的“黄金期”。
2022年,我们没有忘记一年的最初时的希望,将用更加坚实的步伐迈向未来。
12月底,媒体《新周刊》公布“韧”是2022年的年度汉字。2022年,面对困难与逆境,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那股从骨子里迸发的韧性,跨越每个难关。
经过近三年的疫情,香港、澳门和台湾同样展现出中华民族独有的韧性。
“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
2022年,香港回归25周年,香港成就举世瞩目,新的故事正在被书写。
25年来,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勃勃生机令世界为之赞叹。
虽然经历过挑战,但“一国两制”的优越性让这座城市经受住了考验。
2022年12月21日,李家超上任后首次赴京述职。
2022年12月23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赴京述职。
“爱国者治港”制度圆满建立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决定。香港行政长官选举,是完善选举制度下第三场重要选举。2022年4月18日,李家超获确认为香港特首选举候选人。5月8日,李家超得票率逾99%当选。
香港的新篇章就此展开
2022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布任内首份施政报告。
报告表现了其面向学生、青年、社会治理、就业、住房、吸引人才等多方面的新政和措施,增强香港发展动能。
香港作为外向型经济体,向外发展,向外界说好香港故事。
中央援港同心抗疫
香港第五波疫情中,六个由中央援建香港的社区隔离设施在三个月内陆续落成启用。
援港医疗和生活物资多渠道源源不断运抵香港。
中央援港医疗队近400多人抵达香港投入工作,协助抗疫。
精准抗疫路线,科学有序地帮助香港复常。
重回国际舞台
象征着香港对外复常的多项国际大型活动连日展开。
“国际金融领袖峰会”11月2日举行。
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一连三天在香港大球场举行。
香港门户开放东盟迎巨大商机
抗“独”护国
“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一案,早前获准由英国大律师代表抗辩,港府律政司申请上诉阻拦均被驳回,为此,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提请人大释法,以厘清没有香港本地全面执业资格的海外律师能否参与国安案件。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就此案进行释法。
海峡彼岸,台湾民众同样齐心协力,抗击“台独”,维护国家统一。
“九合一”选举,民众以选票下架“谋独”民进党。
国民党重夺台北、桃园。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展现出发展的韧性和巨大潜力。机构预测,2023年中国内地整体GDP增长将会反弹至5%的水平。而港澳台地区的经济复苏步伐也将加快。新一年,新气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2023,我们来了!
执行制片人:杨紫、练冰月、李健翔
《2022年大事回顾国际篇》
主编:胡欣雨、周浩鸿、李子奕、巫祖炎、葛思齐、王茜、鞠佳霖、段佳慧、徐祎杰、马健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