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历史数据发现,世界重大经济危机的发生具有周期性规律。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经济周期有显著的关联。尤其是康波周期、朱格拉周期,对经济危机的发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虽是一次“天灾”,其对经济和资本市场均产生了快速而巨大的冲击,使世界经济陷入严重收缩。据世界银行估算,新冠疫情将导致2020年全球经济收缩5.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程度最深的经济衰退。
对未来经济前景和资本市场预期的研究和讨论此起彼伏。本文试图总结经济危机周期规律、探讨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并总结一些规律,努力预测未来经济增长和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并从长期视角观察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二、经济危机的历史总结
(1)经济危机周期
表1经济危机周期(1782-2020年)
经济危机波及范围有所扩大。随着全球化的推动,各轮康波中经济危机波及的国家越来越多。如前两次经济危机主要波及英国,从1825-1826年经济经济开始波及的国家扩至英、美、法、德四国,1873-1878年经济危机又增加了奥地利,1929-1933年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2007-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9年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萧条则为全世界各国均受波及。
(2)经济危机周期与康波周期
1929-1933年大危机是第三次长波进入下降波的标志。1929年美国商品价格处于顶部区域,随着而来的美国大萧条使得商品价格和经济增长均出现了下滑,1933年美国走出萧条,经济短期回升,长波仍然处于下行周期,直到1948年新的一轮经济繁荣启动。
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滞胀现象,这期间曾出现了两次经济危机,1973-1975年、1979-1982年两次石油危机,使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出现了减速。因此,1973年是衰退转萧条的节点。此次萧条与第三轮萧条的不同之处在于出现了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双重现象。1982年之后,里根政府携“供给学派”重整美国经济,出台削减政府财政预算减少福利开支等政策,美国又进入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经济逐步摆脱萧条,步入第五波长波回升,1991年之后进入繁荣。
图1美国GDP、PPI同比与长波周期
1.第五轮长波进入萧条:2018/2019年?萧条结束:2028年附近?
图2长波分期示意图
2.第五轮长波繁荣结束:2008年?
追溯经济长波繁荣期结束时点的经济表现,在繁荣期的第二个中周期的末尾会出现一次经济危机,自此经济进入衰退。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对世界金融和全球经济造成强烈影响。2008年10月份后,世界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主要国家和世界经济整体陷入严重衰退。2009年二季度美国GDP将至-3.92%的低谷。因此,第五轮经济长波的繁荣期在2008年结束,衰退随之而来。
图3美国GDP同比、国内私人投资总额同比与长波周期
1782-2020年历史上爆发的23次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统计如表2所示。
表2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统计与预测(1782-2029年)
根据以上经济危机的统计,我们发现了如下规律:
经济危机大约10年左右爆发一次,几乎均发生在中周期的转换期,为上一个中周期的结束和下一轮中周期的开始。仅1797年和1907-1908年两轮危机发生在中周期中间时段。1797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军事开支加大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黄金外流,进一步加剧国内通缩,进而引发内需萎缩、经济低迷。1907-1908年经济危机主要由于美国和德国投机猖獗,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泡沫破灭所致。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经济危机均发生在康波繁荣期,且在该轮中周期结束后均爆发了战争。
每次经济危机主要影响国均含所处康波周期阶段的中心国,且一般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均最开始爆发在中心国。如第一至第二轮康波周期的中心国为英国,1793年和1797年两轮经济危机均仅涉及英国,1892年之前的所有经济危机均波及英国。1825-1826年经济危机为历史上第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由英国生产过剩开始。第三至第五轮康波周期的中心国转移至美国,1929年、1973年及2008年的经济危机为公认的历史上几轮严重的经济危机,均开始爆发于美国。
(3)经济危机周期与资本市场
伦敦证券交易所于1802年获得英国政府正式批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纽约证券交易和管理处”于1817年正式成立。从1815年至2020年,历史上资本市场暴跌共发生过11次。
表3资本市场危机与经济周期的统计与预测(1815-2029年)
长波衰退期中无一例外均出现股票行情暴跌,且为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危机并发。从1782-2020年的23经济危机中11次有金融危机发生,全球同期性的金融危机有5次,为四次长波衰退期出现的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次贷危机中,法国、日本、德国等均受波及。由于长波衰退的危机为大危机,通常是实体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并发,唯一一次例外是第一轮长波中,1825-1826年英国纺织业产能过剩危机,由于当时各国经济互通性较差,只涉及英国股票行情下跌。
非长波衰退期的中周期尾部发生的资本市场危机通常为局部性危机。11次危机中有6次局部性危机。如第二轮长波萧条期1883-1886年的危机仅涉及伦敦市场上的铁路美股;1890-1893年的危机仅涉及德国股票市场。综合来看,中周期尾部发生的资本市场危机严重程度更低,波及的范围也更小。
资本市场危机有可能提前于经济危机发生。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制造业纷纷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工人的福利和工资削减,失业率居高不下。到八十年代末期,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能力投资过度,而美国首开危机记录,很快波及加拿大、日本、欧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确切的说,1987年美国黑色星期一应当为1990-1991年经济危机一次前兆,美国经济走向危机的历程应该从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算起,美国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以1987年第四季度为最高点,接近7%,从1988年第一季度开始即逐季直线下滑,到1989年第二季度降到1.7%,第四季度降到接近零,到1990年变为负增长。
金融领域导致的经济危机频繁化。从1866-1867年经济危机开始,23次经济危机中11次由资本市场危机引发,还不包括亚洲外汇危机等发生在其他金融领域的危机。随着金融对经济作用愈加重要,金融危机演化成经济危机的概率有所加大。
三、经济危机的几个结论
1.观察历史发现,国际性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以主导国经济危机爆发为标志,这或许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2.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经济周期有密切的逻辑关系,尤其是康波周期与朱格拉周期,对经济危机的预测和解释有较强的逻辑。
3.经济危机周期有7-10年的周期规律,与朱格拉周期7-11年的周期规律具有一致性特征。经济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与当时所处的康波周期阶段和世界经济开放程度有关:康波回升与繁荣期,经济危机的影响相对小;康波衰退和萧条期,经济危机的影响相对大。
4.研究人员用经济危机的发生来推测经济周期的结束,或许经济危机就是经济周期的本质之一。经济危机的发生基本集中在中周期的转换期,经济危机的发生标志着一轮中周期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需要用一次危机来打破旧平衡、推进到新的平衡。从政策角度,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调整经济结构的良机。
四、对未来的推论
1.2018/2019年世界经济进入第五轮康波萧条,2028年附近走出萧条,经济回升开启。
在衰退转萧条时,总会发生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即是一次“天灾”导致的经济大危机。2019年本次长波的上升波结束,全球经济进入为期8-11年的经济萧条,最终在2027-2030年(或者2028年附近)走出萧条,进入经济回升。
2.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下,世界经济进入中周期重启阶段,进入为期8-11年的中周期,将于2028-2031年结束。
2025年前大概率不会发生资本市场大危机(系统性风险),大危机会与下一轮世界性危机并发,但不排除发生局部性危机(局部区域或剧烈短期波动)的可能。局部性不仅包含局部区域、国家的危机,还包括剧烈的短期波动。从规律来看,无论是美国股市还是新兴股市,在2025年前基本都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因为第五轮长波衰退中新冠疫情已经引发了资本市场行情下跌,近期再次发生危机的概率不大。2020年2-3月一个月道琼斯工业指数暴跌34%;英国富时100指数暴跌36%。我国疫情爆发较早,从2020年1-3月期间上证指数下跌15%。但是,股市短期波动的扰动因素很多,如流动性、杠杆、交易行为等因素,美元周期于2025年附近转换会对新兴国家的股市产生短期扰动,货币政策过早退出也会对资本市场带来二次冲击。
图4道琼斯工业指数
注:1973-1991年康波各阶段为陈漓高续,1967年以前中周期划分为朱格拉所划。